倍可親

蘇起:博鰲會戴罪立功

作者:大西洋人  於 2008-4-16 15:3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石之瑜] (2008-04-14)
  國民黨勝選后,在兩岸關係與大陸政策方面表現最突出的,是張榮恭與蘇起兩人。前者是台灣本土養成的大陸問題專家,側重實務推動;後者是留洋的共黨問題專家,擅長宏觀思維。

  但促成他們強力奉獻的動機,更來自於對自身過去紀錄的洗刷。這在蘇起比在張榮恭強烈得多,蘇起襄助蕭萬長在博鰲論壇上執行胡蕭會的傑出表現,可為明證。

  雖然兩人都服侍過李登輝,同屬於幕僚的張榮恭並沒有面臨太多身分的質疑。蘇起大大不同,他是在公開場合活躍的外省籍的菁英,卻效力於李登輝的台獨政權,自然必須加倍努力才能得到賞識,而加倍努力往往就意味著採取激進行動。外省人的身分與國際共黨問題專家的訓練,也使得蘇起能夠更為彈性在立場上進行調整。

  蘇起的啼聲初試是在蔣經國時代,他從對蘇俄研究的經驗中,借用了蘇共二十一大提出的對美緩和戰略,主張台灣面對兩岸關係也同樣應採取當時蘇聯所謂的三和政策,即和平共處,和平競賽,和平過渡(或轉移)。在那個年代敢於引用蘇聯提出三和,顯然不是守舊派。事實上,蘇起一度也想留在美國發展,因此心態上具有充沛的流動性。

效命李登輝時的激情表現

  無論如何,其中和平競賽的觀點,後來還保留在2000年連戰競選的政綱中。而三和政策中的和平過渡,原本是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講的,若是資本主義對社會主義講,就改為和平演變。類似三和這樣的言語,至今仍是國民黨表演反共時的重要面具,並巧妙轉化成國民黨政綱中的不統、不獨、不武。

  時人對於同為投效台獨陣營的外省人官員謝志偉或庄國榮的驚人之語,聞后常感到唏噓,其實蘇起效命於李登輝的時候,也有這種激情表現。記不記得,身為主管的他,不檢討被台灣關在靖廬的大陸客為何連續病死,卻模仿種族主義口氣懷疑,大陸人帶怪病到台灣。

  但至今「膾炙人口」的,是他在李登輝發表兩國論后兼程返台,火上添油發表極端的政策主張謂,一個中國絕不再論,即將來台的汪道涵為之卻步,更引發華府介入。但是在民進黨取得政權后,蘇起對這段過去懊惱不已。他除了安排中國時報記者張慧英發表專稿之外,後來也自己出版秘辛,來撇清與兩國論的關係。

  照蘇起后見之明的邏輯,他之所以會帶頭呼喊要「走出一個中國的迷思」,其實是為了把李登輝拉回一個中國,而要拉回他,當然要與他站在一起,所以他自己擺出的拋棄一個中國立場,最終目的是要回到一個中國。這個解釋信不信由你,但如今重要的是,蘇起顯然極度想擺脫台獨標籤。

  蘇起加入台獨陣營有激進演出,現在要回到反台獨陣營,當然要更加奮鬥。當台獨陣營將九二共識詆毀成是蘇起個人的發明時,他一反過去閃躲的作風,順勢抓住九二共識,大大地證明了自己屬於「一個中國」陣營。而九二共識果然成為後來馬英九向台獨大幅靠攏時,不至於完全迷失自我的一根大錨。

戴罪立功是歷史的鐵則

  與蘇起經歷相彷彿的國民黨領導階層不乏其人,如連戰過去配合兩國論不遺餘力,但2004年再度落選后決定回歸祖國,成就了歷史性的國共和談,乃是更大的一段戴罪立功故事。沒有這段和談當作基礎,和解就不是台灣政壇上具有正當性的政策選項,則馬英九在競選期間的和解主張根本提不出來。他自以為與連戰切割,實際是站在連戰的肩頭。

  又如蔣孝嚴過去幫助李登輝發動以戰止戰的烽火外交,國民黨下台後則致力於台商服務與兩岸交流。再如民進黨在2000年勝選后,大將軍唐飛為五斗米向陳水扁折腰,配合他穩定軍隊,協助台獨在關鍵時刻爭取時間,但現在唐飛成為從事道德反省的民間領袖。戴罪立功的動機往往成為歷史進展的動力。

  准此,戴罪立功是歷史的鐵則,因為歷史紀錄的不是一個人過去的不堪,而是所立下的功績。蘇起沒有在大陸投資經商,也沒有小孩在大陸升學就業,但是卻比誰都熱衷於打開兩岸交流之門,誠心誠意促成兩岸政治的和解。回顧他的奮鬥史,足以說服大家,他這次是完全可以信任的。

  ·作者是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7:5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