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美國欲同時拉攏中國和印度 抗衡俄羅斯

作者:大西洋人  於 2008-3-8 01:2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亞洲時報   

本周美國在北京和新德里這兩個亞洲重要首都的外交活動令世人矚目。中國和印度都鋪開紅地毯歡迎來自華盛頓的到訪內閣官員。美國國務卿賴斯和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選擇同時向這兩個亞洲"對手"示好,這是驚人的巧合。

在布希政府在中東的外交政策一塌煳塗之際,時常為人們所忽視的是,美國以超乎尋常的熱情讓中國和印度這兩個亞洲巨人相信,它們每一方都在美國全球戰略中受到優待。

的確,很難判斷美國相對重視中國還是印度-或者反過來說,像中國和印度這樣的古老民族內心在想什麽很難捉摸。但中國在眾多聲明中堅持說,美國正在邀請它作為21世紀國際事務的一個"參與者"。而印度戰略界仍堅信,美國正不遺餘力地將印度提升為一流強國,以便制衡中國。

美國的外交必須受到充分肯定。印度國防部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歡迎蓋茨訪問新德里時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它指出,在布希總統任內,"美印關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雙方關係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特別是在防務領域"。它接著說,蓋茨的訪問"再次證實印美關係的重要性,以及美國對雙方戰略夥伴關係的強烈支持"。

中國在歡迎賴斯訪問北京時明顯比較克制。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說,"中美雙方將就雙邊關係以及雙方共同關心的重要地區和國際問題交換意見。"不過前國務卿基辛格上周訪問北京時強調了美中關係的高度重要性。他周日對《中國日報》說,"我認為,它(1972年他訪問北京)是我在政府中所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也是產生了最佳、最持久效應的一件事。"

賴斯視中國為國際體系的參與者

基辛格讓他在北京的對話夥伴感覺到中國受到美國的特殊優待。然而,美國對這兩個亞洲大國不厚此薄彼,這種平衡政策非常明顯。從美國的立場來看,這樣無疑最好。中國和印度都非常重視它們各自跟美國的戰略合作。

賴斯國務卿在北京說,中國正努力在全球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而且正在開放,這是好消息。"雖然我無法揣測其動機……但中國正在很多方面向世界開放",賴斯在跟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及其他中國領導人會談后說。她指出,"我的確認為,有待進一步努力讓中國在國際政治中的地位與影響跟其外交政策行為相符。"

她接著說,"我認為,中國正在拓寬自己在國際政治方面的視野,而我們正在從中受益。"賴斯特別指出了中國在北韓、緬甸和蘇丹達富爾(Darfur)等問題上扮演的合作角色。她說,"中國正在那些地區發揮其影響力"。

賴斯說,"我看到他們(中國方面)正在儘力理解'負責任的參與者這種理念'。人人都曾以為,他們不能理解這種理念。事實證明,他們能夠,而且事實上在談論它。"對於有人建議利用北京奧運會作為施加影響的手段,賴斯不以為然:"我們非常清楚,(布希)總統也非常清楚,這是一場體育運動",而且布希計劃在8月份參加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儀式。

賴斯訪問北京的焦點顯然是北韓核問題。中國和美國正在討論安排下一輪六方會談的細節。在這個問題上,華盛頓需要北京幫忙。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核談判特使希爾(Christopher Hill)上周接到賴斯的"命令",在中國幫助下跟北韓核談判特使金桂冠進行"實質性的討論"。中國還主持了南北韓官員之間的一場會議,以討論六方會談中經濟方面的問題。想必賴斯同樣跟中國領導人討論了伊朗問題。

德黑蘭會敏銳地意識到,中美這次會談也許會為聯合國安理會第3次對伊朗實施更嚴厲的制裁鋪平道路。中國外長楊潔篪週三(3月5日)在賴斯結束北京會談后不久跟伊朗核談判代表通電話。伊朗方面突然在週三取消了跟中國海洋石油公司的一個協議簽字儀式。這項期待已久的價值160億美元的協議涉及開發據估計蘊藏量80萬億立方英尺的北帕爾斯(North Pars)氣田。伊朗方面給出的理由是,該國石油部長無法出席在德黑蘭的簽字儀式。

本周北京還同意了美國的另一要求:北京在起初拒絕後又同意向達富爾派遣一個營的工兵。賴斯隨即就對中國此舉表示稱讚。而美國方面也考慮中國擔心的問題,那就是台灣問題。正如基辛格說:"北京和華盛頓將合力向台北施壓;它如果不妥協,將會面臨極端不利的處境。我相信,我們能夠避免台海危機發生。"

新華社報道說,胡錦濤和賴斯"同意加強建設性的雙邊合作關係,本著長期的戰略眼光處理雙邊關係"。胡錦濤對賴斯說:"雙邊合作的舞台持續擴大,雙邊關係的戰略重要性越來越高。"賴斯回應說,華盛頓希望看到北京繼續在解決國際問題方面發揮建設性作用。

她在跟國務委員唐家璇會談時說,美國希望跟中國加強合作,"以便推動世界面臨的各種問題的解決"。她說,中國作為國際體系中負責任的一員,在全球事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唐家璇說,"中美關係已遠遠超越了雙邊範疇,具有全球影響和重要的戰略意義。"他強調指出,賴斯的到訪正值國際和地區形勢演變的"重要時刻"。溫家寶總理和唐家璇都強調說,中美合作對維護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賴斯同樣認為,"富有成果的雙邊關係與合作有助於解決國際體系中那些複雜困難的問題。"

美印防務貿易蓬勃發展

因此,蓋茨對新德里的訪問嚴格限於美印軍事關係並不令人感到意外。他說,"我並不認為,我們改善同該地區的軍事關係是針對其他任何國家,其中包括中國。我們發展這些關係不一定非要針對誰不可。這些是一系列雙邊關係,出於各種原因是為了加強我們的合作與關係的密切性。"

蓋茨在新德里談論的要點主要跟防務貿易有關。印度計劃在一項交易中採購126架多功能戰機。這項價值據估計100億美元(也有可能高達160億美元)的交易是他以及陪同他的美國防務承包商關注的頭等大事。主要競標者包括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的F-16戰機和波音公司的F/A-18超級大黃蜂(Super Hornet)。

這項交易的重要性不僅在商業方面。在未來40年裡印度空軍都將使用這新一代戰機,因此美國若是想在軍事方面跟印度保持"兼容性",跟印度敲定這筆交易對美國來說是絕對關鍵的一步。蓋茨知道,這種協議將能確保美印軍事合作不可逆轉,讓印度成為美國在該地區的戰略盟友。

印度防務界消息來源推測說,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為了增加自己在競標中的機會可能正在跟印度軍方套近乎。美國公司還強烈希望獲得印度空軍和海軍採購312架直升機、價值約10億美元的訂單。1月份,印度跟美國敲定了一項價值10億美元的交易,為其特種部隊向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採購6架C-130 "大力神"(Hercules)運輸機。

預計到2012年,印度還將拿出300億美元用于軍事採購。蓋茨向印度官員傳達的信息是,美國將向印度提供"一籃子"交易:出售武器、技術轉讓以及保證供應零部件併合作生產。

蓋茨對美國能夠進入傳統上被俄羅斯獨佔的印度武器市場表示滿意。他說,"我們為此努力了一些年頭,如今終於有了一席之地。"華盛頓決心在未來數年將俄羅斯擠出印度防務市場。從隨同蓋茨訪印的一名官員的話中可以看出這種自信:"當你開始跟美國合作生產和開發時,你所獲得的不只是世界上最好的產品,而且你還將獲得最好的輔助系統、對產品的最佳保養服務。而且你還將獲得誠實的合作夥伴。我們的公司是透明的,它們不同於印度曾經在世界上看到的其他夥伴。"

華盛頓將會逐漸要求印度徹底廢除其投標機制-採購和出售的官僚程序,而是採用直接談判。印度已經在朝這個方向走,並開始跟美國談判有關購買具有反潛能力的P-8i遠程海上偵察巡邏機以取代俄羅斯製造的Tu-142M轟炸機的事宜。

這筆交易的價值可能為20億美元,是兩國間迄今為止最大的一筆防務交易。與此同時,在過去兩三年裡顯著改善的美印戰略關係需要鞏固。"我們並不期待這種關係馬上產生結果,或跳越式的前進,而是希望這種關係穩步發展,讓每一方都感到舒服",蓋茨謙虛地表示。

雙邊關係的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印民用核協議的命運。華盛頓正期待印度政府克服國內反對派的強烈抵制通過這項協議。美國是否能自由向印度轉讓技術以及將雙邊戰略關係轉變成事實上的盟友關係,取決於這個民用核協議能否通過。因此,華盛頓正在全力以赴。

說來很矛盾,讓華盛頓煩惱的是,印度擁有民主體制。印度政治隨著議會選舉而變化,像印度是否參與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印度與北約的關係,或者印度在地區安全中的角色這樣的重大問題仍懸而未決。當然,國大黨和人民黨(Bhartiya Janata Party)這兩大政黨的精英領導層都熱切想讓印度成為美國的"天然盟友"。然而,印度政治進入政黨聯盟時代,而且利益集團日益增多,這些情況有其負面效應。

除了沉迷於全球化的中產階級之外,印度大多數人每天都純粹是為了生存而努力-每一個新開發區的誕生,隨之而來的是周圍廣大地區的資源被吸干。但如果印度出現前所未有的嚴重衝突,那也不是蓋茨的問題。他會帶著愉快的心情返回華盛頓。

他說,他跟印度領導人的討論是積極的,雙方誌同道合。"跟我對話的印度領導人無不熱情洋溢",他說,"我認為……他們跟我們的看法相同……這是一項需要兩個主權國家共同努力的長期事業。我們意識到印度長期的不結盟傳統,而且尊重它的這種政策,但我認為,雙方有很多機會來擴展這種關係,而且我想跟我會談的印度領導人也同樣有這種想法。"

美國的亞洲戰略

對華盛頓來說,棘手的部分是不能引起中國的恐懼。華盛頓將美國跟中國的關係作為其亞洲戰略的頭等大事。中美經濟關係不可分割,對全球經濟具有重要影響。鑒於中美經濟關係的相互依賴,美國對中國採取"遏制政策"是行不通的。

正如《人民日報》去年12月份的一篇評論指出的那樣,美國的次貸危機為"(中美)雙方達成全面、廣泛的一致提供了絕佳機會。如果能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兩國減少風險的能力將會增強"。

去年12月份在北京舉行的"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中,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說,"我們在對話中的其中一項工作就是說明為什麽貿易是有利的、為什麽中國經濟成功對美國是有利的,以及為什麽美國經濟成功對中國也有利。"他強調,美中關係對雙方各自的國家利益以及對"維持全球體系的穩定、安全與繁榮都是至關重要的"。保爾森在上任以來的20個月里5次訪問中國(其間訪問印度一次)。

因此,蓋茨在印度避免說任何有關亞洲安全的政治言論,並不令人感到以外。在這個問題上,跟其前任拉姆斯費爾德相比大相徑庭。首先,就近期來說,威脅美國全球霸權的是俄羅斯而非中國。印度在美俄中三角關係中處境尷尬。在印度,俄羅斯仍被普遍視為盟友,而中國仍是敵人。但華盛頓的看法有所不同。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約翰"麥可"麥康奈爾(John Michael McConnell)2月份提交的《年度威脅評估報告》(Annual Threat Assessment)反覆指出,美俄關係有可能變得更具對抗性。該報告著重指出了俄羅斯軍力的逐漸回升。還有一個心照不宣的因素可能導致美俄關係惡化,那就是能源出口國正日益挑戰後佈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時代美國主導的全球經濟體系。俄羅斯、伊朗和委內瑞拉都表示打算不再將美元作為能源貿易結算的首要貨幣。天然氣生產國在談論要建立一個類似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的天然氣聯盟,這當然是對現存國際經濟體系的重大挑戰。

北京去年一度對美國、日本、澳洲和印度之間的"四方聯盟"表示不滿。但這個聯盟後來因日本和澳洲政府更迭以及新領導人調整對中國的政策而瀕於瓦解。華盛頓改變了政策,如今正將北京納入一個多邊框架的主流。印度目前處境尷尬,仍不知道如何適應中國的崛起。考慮到所有上述這些原因,蓋茨儘量不讓蓬勃發展的美印軍事關係帶有"反華"色彩。當然還有其他一些交叉關係。

諷刺的是,有助於促進美印雙邊戰略關係的那個民用核協議本身,若沒有中國的配合,就無法付諸實施。北京最不願看到的是,美印戰略合作是針對中國的。

總而言之,賴斯的北京之行和蓋茨在新德里的停留可以說是一個研究美國亞洲戰略的桉例。美國當前這種亞洲戰略背後的一個主要動力是,遏制正在復興的俄羅斯。只有削弱俄中(以及俄印)戰略合作,華盛頓孤立俄羅斯的政策才會有效。因此美國需要將中國納入全球安全體系。中美之間的經濟相互依賴已經達到非常高的程度,華盛頓遏制中國的行動不僅會傷及自身,也會傷害世界經濟。因此,蓋茨今次訪問新德里,對印度戰略家不啻是一服頭腦清新劑。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06:0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