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大部制小試驗

作者:大西洋人  於 2008-3-1 23:4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除了環保局升格為部、衛生部擴大,「大部制」改革實際進展很小:「大農業部」、「大交通部」、「大社保部」、「大文教衛部」、「大金融部」都只停留在討論階段;新增能源部,原本據稱是「大部制」改革最有可能首批實行的,最近也遇阻

  李克強進入中南海后的首仗是啃硬骨頭:「大部制」改革。

  雖然中國媒體也加入「熱炒」,各路人物紛紛發言,披露多種方案,但北京政治觀察人士告訴多維社:除了環保部升格和衛生部擴大,其它實際進展很小:「大農業部」、「大交通部」、「大社保部」、「大文教衛部」、「大金融部」都只停留在討論階段;原本新增能源部,將現有電力、煤炭、石油、天燃氣等國務院有關部門能源管理的許可權集中起來,據稱是「大部制」改革最有可能首批實行的,最近也遇阻。而且,「大部制」下一步也只是「小範圍試點」。

  評論家何頻早前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指出,「我不太樂觀地看待在未來幾個月之內,尤其是在馬上要召開的人大、政協會議上『大部制』會有真正落實。我認為拉鋸戰的時間會比較長。可能會提出一些戰略性的思路,但是真正落實起來,人員流向的處理,尤其是這些部門職能變革的理順,涉及幅度非常大,在今年之內要完成它幾乎是不可想像的。」

  對於主導者李克強而言,幾月來的挫折感難以與外人道。北京政治觀察人士認為,下一步「大部制」改革將可能分開進行「小範圍試點」:回良玉分管「大農業部」,李克強分管「大交通部」,王岐山分管「大金融部」,劉延東分管「大社保部」,於佑軍分管「大文教衛部」。但怎麽推進「小範圍試點」?還沒人講得清。

李克強主持起草出兩套方案

  2008年2月下旬,中共十七屆二中全會在北京舉行。按照慣例,黨代會後的一中全會是選舉黨內最高領導層,二中全會的主題則是通過人大、政協和中央政府人事。但今年「兩會」總理、副總理人事安排已沒有多少秘密可言,於是人們的關注熱點轉到二中全會另一主要議程:以「大部制」為標誌的行政體制改革方案。

《溫家寶變閣》一書由明鏡出版社出版。書名「溫家寶變閣」,不僅是說溫家寶第二屆內閣人事將有變動,「長江後浪推前浪」;更是說,第二屆內閣的整個結構都會大變,「總把新桃換舊符」。(明鏡出版社供稿)

  在十七大上,總書記胡錦濤在報告中對行政體制改革大段闡述,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加大機構整合力度,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健全部門間協調配合機制」,引起了近十幾年來最大的期待。

  隨後,這項工作交給中組部、人事部、中央編製委員會辦公室等部委協同負責,並有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智囊機構的學者參加。新任政治局常委、內定為國務院常務副總理的李克強,被指定在國務院牽頭主抓「大部制」改革。兩組人馬已經在春節前起草出兩套方案:機構改革方案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總體方案。

  中國國務院目前有28個部,1個特設機構,18個直屬機構,4個辦事機構,10個部委管理的國家局,14個直屬事業單位,另外還有一百多個議事協調機構。而美國內閣部級機構只有15個,英國18個,加拿大19個、法國18個,德國14個,西班牙15個、日本12個。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毛壽龍提出方案,將國務院的部減為24個,直屬機構減為11個。國家行政學院汪玉凱教授更指出,「大部制」改革可能會牽動政治體制改革,沒有政治體制改革推進,真正的「大部制」很難確立。從更深層次來看,「大部制」改革的思路和方向,最終必然會涉及到黨委、人大等系統,甚至要考慮黨的權力和政府權力的「對接」。

  不過,這只是學者按照自己理解所表達的期望,中央決策者不敢放出這樣的口風。他們口口聲聲還是緊守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口徑,強調的是改革不適應經濟發展要求的行業管理體制,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微觀干預。

  「大部制」改革的意義說得過小,又不便於體現當局的決心,無法避免人們預言重蹈覆轍:國務院在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和2003年,隨著「兩會」換屆,已進行了五輪政府機構改革。不過幾輪改革下來,國務院部門機構相較於英、美、法、日等國政府仍然偏多,擺不脫計劃經濟時代的管制型、全能型政府模式;更讓人詬病的是總跳不出精簡、膨脹、再精簡、再膨脹的循環。這一次是否不過是又一輪循環的開始呢?

政府部門四大類「三權分立」

  據信,當局對於本輪機構改革重點的考慮是,不是簡單的機構撤併,而重在與政府職能的轉型相結合,以改革為契機,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

  根據改革草案,對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建設的決策權和執行權進行了分離,並將政府部門分成政務、經務、社務和監督四大類,為此整合出農業、交通、社會保障、能源、國土資源、文教衛等領域,形成大部門體制的普遍化。例如,突破小農業的狹窄思維,實行包括農林牧副漁和農田水利等綜合管理的「大農業」模式;整合民航、公路交通、鐵路運輸、水上航運以及管道運輸五項管理職能,形成統一管理的「大交通」模式;整合社會救助、社會保險、社會優撫、社會福利等的「大社保」管理模式;突出文教衛公共產品的管辦分離,政事分開,形成「大文教衛」管理模式。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20:4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