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龔小夏: 美國中間派的無家可歸

作者:大西洋人  於 2008-2-27 13:2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時代》雜誌的大牌記者喬•克萊恩在《政治的失落》一書中曾經感嘆說,作為一個中間派或者溫和派,他在今天的美國政治氣候中感到「無家可歸」。

對這點,我也深有同感。

走到共和黨那裡,每天聽到的都是墮胎等於謀殺、進化論是邪說、政府無權管制槍支這一類的話題;走到民主黨那裡,人人都在談論「美國帝國主義」的衰落、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的「謀殺」、全球化和大資本如何在摧毀中產階級,等等等等。

至於我所關心的那些問題,包括兼顧經濟發展與社會公平(就是說不能夠大幅度增加稅收、有限制地合理地推動社會福利體系)、在保護個人基本自由的前提下也保護社會的傳統核心價值(比如說不贊成宗教介入政治、但也不同意放縱式的道德相對論)、在推動種族、民族、性別平權的同時也不希望矯枉過正(特別是關於平權法案affirmative action的執行)等等之類,都是中間派的話題。

其實,大多數人都是中間派。就拿伊拉克這個敏感的題目來說,百分之七十的美國人認為這是一場錯誤的戰爭,但是也有百分之七十的美國人認為立即就從伊拉克撤軍是不負責任的做法。也就是說,大多數人覺得戰爭雖然不應該打,但是卻應該打完。這也是我的看法。在戰爭開始之前幾個月,一次在朋友家吃晚飯的時候,我正好坐在一位後來被指責為伊拉克戰爭罪魁禍首的人旁邊。提到伊拉克,我當時是唯一持強烈反對意見的人(雖然當時飯桌上兩黨的人都有)。過了幾年之後,再在同一飯桌上吃飯,我卻成了最反對馬上從伊拉克撤軍的人。我說,美國人本來就沒有權利跑到別的國家去砸爛人家的制度,但是砸爛了之後也沒有勢頭不對拔腿就撤的權利。柬埔寨那三百萬條人命的教訓難道還不夠嗎?

在我看來,這所謂中間並不等於騎牆,不是將兩邊的極端派都各打五十大板。相反,中間派只是在認可各個派別的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希望在尊重各方的同時找到推動社會進步卻不造成社會破壞的實踐方案。中間派是最不意識形態化的。

然而在今天的美國政治裡面,中間派卻經常被極端派所挾持。老布希和柯林頓政府的立場基本上分屬於本黨內的中間派,卻都被自己的以及對方的極端派攻擊得體無完膚。小布希在台上八年,共和黨右派覺得大權在手,越發往右傾斜;民主黨左派隨著失落感的增加,也益發走向極端。每次選舉,極左派和極右派都非常活躍,令中間派選民無所適從。而中間派的候選人,必定會遭到來自左右兩方面的攻擊。

在本次的總統大選中,共和黨選民看來已經受夠了本黨內的極右派勢力的左右。從一開始,朱利安尼、麥凱恩、羅姆尼這種有中間派名聲的人受到了黨內選民的歡迎。而在民主黨方面,被壓抑已久的左翼勢力卻將自己的中間派候選人一個個推了去。像理查森、拜登這類人根本無人眷顧,剩下的三位中,有溫和派名聲的希拉里本來最受選民的支持,但是卻硬是讓像特迪•肯尼迪這類黨內的左翼大佬鼓動起年輕的選民和黑人,非要將她擠走才善罷干休。

左翼民主黨人和奧巴馬那些狂熱的年輕選民之間有著天然的聯盟。漫無邊際的空想與不負責任是他們的共性。YouTube的這一代人,興奮也快,跌落也快。有許多人還沒有學會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負責任。他們習慣於追星,熱衷於五分鐘的視頻畫面,沒有耐心去聽完任何有關政策的講話,更不用說好好去看幾本書了。奧巴馬簡直是為他們這樣的人去度身定做的。

民主黨內的中間派如果不願意忍受黨內那些拿國家來當作社會實驗室或者拿政治來鬧著好玩的人的話,那麼他們只好去尋找共和黨內的溫和派了。畢竟,後者對國家有著更加強的責任感。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1:2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