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年報 昨天,200餘名應聘者來到阿里巴巴上海分公司,角逐阿里巴巴全國2000餘個銷售代表崗位中的部分席位。記者發現,相當一部分應聘者是馬雲的粉絲,這次應聘與其說是看中阿里巴巴的銷售崗位,不如說是沖著阿里巴巴的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雲來的;同時,一些創業者也混跡於應聘者中,他們直言這次應聘是來學習馬雲的先進經營管理模式。
馬雲粉絲藉機圓夢
昨天,長寧區兆豐廣場29層的大廳內,坐滿了應聘者。投影儀上,反覆播放著馬雲及其所在公司的宏圖偉略,而一旁的KT板上,則有一幅巨大的馬雲的頭像。
2006年畢業的王小姐撇了撇KT板,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你知道嗎?我就是沖著馬雲來的,他太有人格魅力了,簡直帥呆了。」王小姐告訴記者,去年,她看中央二台播放的《贏在中國》這檔節目時,就對馬雲的精闢點評佩服得五體投地。王小姐甚至當著記者的面模仿了馬雲關於草和樹的一段經典語錄。「除了對阿里巴巴本身經營的項目感興趣外,我還想了解它的市場需求。我覺得到馬雲公司旗下工作,會很勵志。」
另一位應聘者、有過銷售經驗的陳小姐也坦言,自己並不看重薪酬,馬雲和阿里巴巴名聲在外,本身就很有吸引力。記者在現場隨機採訪了10來名應徵者,絕大多數人均表示,自己之所以要轉行或跳槽,完全是為馬雲所吸引,有的甚至還有濃重的「馬雲情結」。「阿里巴巴去年在香港上市很火爆啊,我知道馬雲從一名老師到成為商界奇才,真是太不容易了。」應聘者Cathy說。
人力主管:「我也是馬雲的粉絲」
對於這批粉絲應徵者的行為,阿里巴巴滬蘇大區人力資源部主管鄧桂香的看法讓人忍俊不禁:「這是很正常的。說實話,我自己也是馬雲的粉絲。」
鄧女士表示,自己在面試過程中,會與應徵者交流,如果對方僅僅是懷著滿腔熱血,沖著馬雲而來,那麼公司也會考量其是否具備了勝任該職位的素質。如果條件許可,我們會在面試過程中對應徵者的職業規劃做一個理性的分析。「其實除了公司本身的影響力,馬雲的人格魅力也不容忽視,他的觀念和理念給年輕人以啟示。」
創業者欲偷師馬雲
在招聘現場,記者還發現了另一種應聘者——希望從馬雲身上偷師的創業者。
「相信我,未來我會趕超馬雲,儘管現在我什麼都不是。」在招聘現場,一個神情輕鬆、頗為自信的應徵者沈卿(化名)壓低聲音告訴記者,他已經是一家小公司的老闆,從事的業務和馬雲相似。希望能應聘進入阿里巴巴,了解該公司一整套的運營模式。擁有至少10年工作經驗的沈卿也曾經去滬上其他著名公司偷師過,也曾做過一些公司的管理層。「儘管我到阿里巴巴,可能只拿區區幾千元的工資,但是一方面我可以免費接受培訓,另一方面還可以白拿工資,何樂而不為。」
沈卿揣測說,馬雲現在能那麼成功,必定是同時以老闆的心態和底下打工者的雙重心態來做事。他認為馬雲也曾「微服私訪」,深入基層了解員工心態,只有這樣才是生存之道。他的「如意算盤」是:「我現在的公司規模那麼小,沒準可以藉助阿里巴巴這個平台,擴大影響力。譬如我以後離職后可以稱我在阿里巴巴做過,這個無疑是一種宣傳。畢竟我不能一輩子為人打工。」
來滬工作半年的肖先生持有類似的想法,他表示,自己畢業后一直從事銷售工作,但其實銷售一職卻不是他理想中的職業,他一直希望能成立自己的公司。而阿里巴巴的迅速成長對他有很大啟發,他來阿里巴巴更想學習馬雲獨到的經營理念。
人力主管:「歡迎創業者來學習」
一般以為這些偷師者或日後想要創業的應聘者會遭到公司的警惕,但是鄧桂香的回答卻出人意料:「到我們公司來的人,很多都有創業的心態,希望5年或若干年內,學習管理經驗,便於日後成立自己的公司。馬雲曾經說過,未來網際網路的精英很多都會出自阿里巴巴。」
你們不擔心,這些創業者後來者居上,趕超阿里巴巴嗎?面對記者的疑問,鄧桂香解釋說,「我們不擔心這點,我們歡迎這些抱有創業理想的精英前來交流,所謂教學相長,只有抱有開放的心態,才能持續成長。」但是對於個別偷師者,鄧桂香覺得,「如果他們已經有自己的公司,再來阿里巴巴工作,可能既會影響自己公司的業務,也不能勝任新崗位的工作。這種做法不可取。」
據悉,由於業務的迅速增長及大規模擴張,阿里巴巴今年計劃在全國招聘2000名優秀的銷售,此次計劃在上海地區招募30~50名銷售代表。「我們這次招募進來的人,要有阿里人的微笑,他們未必特別靈光,但是必須真誠。」
粉絲追捧的馬雲語錄:
網路上面就一句話,光腳的永遠不怕穿鞋的。
網際網路上失敗一定是自己造成的,要不就是腦子發熱,要不就是腦子不熱,太冷了。
發令槍一響,你是沒時間看你的對手是怎麼跑的。只有明天是我們的競爭對手。
如果早起的那隻鳥沒有吃到蟲子,那就會被別的鳥吃掉。
ebay是大海里的鯊魚,淘寶則是長江里的鱷魚,鱷魚在大海里與鯊魚搏鬥,結果可想而知,我們要把鯊魚引到長江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