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已經自本月稍早觸及的六個月低位大幅反彈,令人寄望於其可能已經觸底。但技術分析顯示,市場可能還有較大的下跌空間,或會進一步下跌20%甚至更多。
以近幾十年來全球兩次股市崩盤——美國科技股泡沫破滅和日本股市狂跌——的技術圖表為鑒,中國可能只是剛剛開始長期下跌趨勢,或許還會持續很多個月。
當然中國在一些方面確實是獨具特色的,譬如政府救市的意願。以上周為例,政府批准了新的股票型基金,並推遲中鐵建的首次公開發行(IPO)案,以改善市場的供需平衡狀況。
但美國和日本市場當時也是認為可免於大跌的,當時美國科技榮景催生關於「新經濟」的說法,而日本的地產價格大漲令日本一些公司的市值在全球居前列。但最終這兩個市場均從高點下挫,並且跌勢持續了至少兩年。
上證綜指去年10月創下紀錄高位6124點,較2005年6月水準暴漲了五倍多。該指數春節長假後周三恢復交易,當日收盤報4490.72點,跌2.37%;周四隨著海外股市的反彈而有所回暖。
但此前,在春節長假前夕,中國股市強力反彈時,海通證券分析師吳一萍在一份報告中就表示,「假期過後,人們可能不得不改變節前的樂觀情緒,還是必須對中期趨勢保持謹慎。」
黃金分割線分析結果
而技術指標正像很多分析師指出的那樣,滬綜指在跌至略高於黃金分割(Fibonacci)首個支撐位4165點的位置后,2月4日出現大幅反彈。而4165點是本輪升勢回調38.2%漲幅的位置。
黃金分割位有兩個關鍵數字,即0.382和0.618。而黃金分割線是股市中常用的技術分析工具,常用來揭示上漲或下跌的支撐或壓力位。例如在牛市的回調中,一般按漲幅的0.382、0.5和0.618設置三道支撐位,0.382為強勢回調位,若能止跌常常表示長期漲勢尚未結束。
滬綜指在跌穿許多分析師視作關鍵支撐的250日均線后迅速收復該均線,也是個正面訊號。但許多其他指標則表明股指長期升勢可能已經結束,例如1月底時滬綜指確認跌破了2006年來的上漲軌道,然後再至4800點,並且形成了頭肩頂形態,這種型態往往是上漲趨勢結束的經典訊號。
平滑異同移動平均(MACD)移IF線去年10月已轉頭下跌,最近已逐步靠近DEA線。前一次DIF線跌破DEA線,是在2004年8月熊市期間。在技術分析中,一路上行的DIF掉頭並與DEA交叉,一般稱之死亡交叉,市場往往容易會有七至九個月的下滑。
MACD指數自去年10月高位已形成下跌趨勢線,暗示市場就算反彈,也只是在下跌通道中的低位反彈,而非展開長期漲勢。
吳一萍指出,近期技術性反彈中,滬綜指可能會漲至接近4900點,但她補充道,現在還不清楚滬綜指中期能否保持在250日均線上方,目前250均線位置在4415點。
銀河證券也在報告中表示,黃金分割的首個支撐位4165點可能不夠穩固,指數料進一步下滑,不能排除跌破4000點的可能性。
若真是這樣,那麼合理的下檔目標位也許在黃金分割線的第二支撐位置3561點,即較當前水準下滑約20%。而從頭肩頂型態判斷,合理的下跌目標位也許在3250點。許多基金經理認為市場未來不會跌得那麼慘,因中國經濟仍欣欣向榮,且國內企業增長儘管放慢但仍堪稱強勁。此外,政府也很可能再次干預市場。
但倘若政府救市,那麼也會阻礙形成真正市場意義的底部,而只有這種底部才能展開大反彈。這意味著中國可能無法重現紐約自動報價股市(Nasdaq)指數在2002年後的反彈,反而可能象日經指數那樣的數年停滯不前。
技術面來看,只有在滬綜指突破下降軌道(目前在5370點,且每周下移45點)的情況下,再談長期漲勢才有意義。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