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胡鞍鋼:中國最重要的是綠色崛起

作者:大西洋人  於 2008-2-7 06:5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

  中評社香港2月4日電/新浪網文章介紹,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日前在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08年年會上發言表示,從全球的視角來看,中國的崛起大體可以概括為五個方面規模的效應,這種規模效應可能人類歷史上還是沒有見過的。

  首先來看人口規模的效應,美國經濟起飛在1870年佔全世界的人口也只有3%,1950年日本經濟起飛的時候佔全球人口也只有3.3%,但中國從1978年經濟起飛的時候其實人口總量已經達到9.6%,現在超過了22%這樣的一個規模。今後由於不僅是中國也包括印度,這種超大規模的人口的崛起,本身也會創造世界新的發展黃金時期,如果說1870年到1913年是世界第一次發展的黃金時期的話,當時世界的經濟增長率大體是在2.12%,那麼第二次當時世界的經濟增長率大體在4.2%,從1990年以後,如果算上印度和中國崛起的話,全球的經濟增長率達到3%。世界從1990年以後到2020年這麼30年會創造類似於第一次、第二次黃金髮展時期,這也和大規模人口是有關係的。

  第二個主要的效應就是就業的規模效應。我們來看一些數據,1960年,OECD高收入國家它的勞動力總量在1960年的時候大體佔了全世界的 21%,到了2002年的話,已經降到15%,從中國的數據來看一直保持世界的1/4,但是如果我們扣掉農業勞動力,僅算非農業勞動力的話,我們可以驚人的發現1980年中國非農業就業勞動力佔世界的總量只有6.5%,但是到2002年就增加了將近一倍,造成目前的趨勢,如果OECD的國家勞動力比重在下降,中國的非農業勞動力比重上升的話,我們估計會在2010年到2015年可能中國本身的非農業勞動力就相當於OECD國家的全部了,這個就表明如果我們仍然可以保持比較高的人力資本投資,保持相對低的勞動力價格的話,全世界的工作崗位走向中國是不可避免的,還不要說我們還有大量的農業勞動力轉移到非農產業。

  從經濟規模的角度來看,特別是根據麥迪遜做的最新的研究,他最近剛剛又出了一個對經濟長期增長的預測,他現在要比我們自己的經濟學家預測的更樂觀一些,如果看一下從1980年中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總量比重5.2%,到2003年按照他這個最新的計算的話,已經達到了11.1%,比較接近世界銀行。最重要的他是做了2003年的預測,這個預測也是非常驚人的,認為中國可以達到23.1%,大體中國應該在2065年前後經濟總量就可以超過美國,這是他研究的結構。當然不只是中國,還包括印度,都會迅速在全球經濟擴大,這種規模會對全球產生極大的機遇。

  第四個方面就是開放市場,加強貿易的規模,這個可能在全世界也是非常少見的,我們也知道美國在它的經濟起飛的時候,貿易佔全世界的貿易總量是迅速提高的,當然中國我們可以看一下這個數據,到2006年的話,那麼中國的貿易總量可以從1978年的只有0.8%不到,現在已經接近7%,到2010 年的話,應該有可能接近10%,還是有可能的。當然這種出口對全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但總體上來看,由於我們出口的增加也帶動了我們整個進口的增加,那麼進口的增加可以說中國從長遠來看還是相當有它的貿易增長潛力的,如果從全世界1820年到2001年這個角度來看,世界經濟增長和貿易增長的彈性係數是1.8,從中國1978年到2004年我們也驚人地發現,它也是1.8。大體如果我們保持在全世界的平均水平的話,中國從貿易的增長潛力還是非常之大。

  當然,中國以上四個方面都給全世界創造了這麼多的東西,可以說是中國為世界做出的重要的貢獻。但是事物也是有兩個方面,那麼最大的負面性就是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這樣的一個負面影響。隨著世界經濟總量的布局發生變化,也包括產業布局大轉移也包括出口比重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和歐盟一次能源的消耗佔世界的總量比重是迅速下降。很可能中國根本不用到2015年,就是2010年以後,中國的能源消耗將會取代美國,當然到了2030年以後,就換了一個順序,這是從一次能源的消耗來看。從污染排放的情況,中國不僅總量會上升,而且在新增量,比如像1990年到2000年都是非常大。我們看一下二氧化碳排放,由於能源的轉移,到2005年的時候,中國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經佔了世界總量的19%,已經大大的超過歐盟25個國家,到了2030年,就會超過美國,當然也包括超過歐盟。很顯然2030年,中國所佔有的比重就相當於美國在70年代、80年代的比重,所以說中國現在增長方式已經不僅僅關係到我們本國的切身利益,也關係到世界的利益。

  中國超大規模的崛起,它產生的邊際的影響,根據BP的數據,1994年到2004年幾大國對全球新增量的能源消耗,很顯然,中國能源、煤炭、石油、鋼鐵對世界市場,不僅是資源本身的消耗,對世界的價格產生的重要的影響。我們也計算過,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庫來計算一下中美資源損失,我們看到美國占它的GDP是下降的,我們是上升的。

  那麼現在到底中國崛起會產生世界什麼樣的影響呢?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還在發展的過程當中,我們還只是認識局部的一些現象。總而言之,中國不僅要和平崛起,更多的要合作崛起。當然中國不僅需要自主的崛起,還需要開放的崛起,中國不僅需要快速的崛起還需要自我約束的崛起,這個非常的重要,要考慮到中國的國情和世界的世情,在這個過程中互利共贏。中國不僅要迅速崛起,最重要的是綠色崛起。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7:3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