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國的匯率政策可視為中國政府向市場經濟方向轉變的計速器,那麼這種轉變現在似乎正在加速。
伴隨近幾周來的大幅升值,人民幣兌美元匯率2007年全年的升值幅度有望達到近7%,比2006年快出一倍。經濟學家預計2008年人民幣升值幅度仍將達到這一水平,中國這一世界第三大經濟體趨於白熱化的經濟增速有望因此而有所減緩。
一些分析師將中國匯率政策的明顯轉變看作是信心的體現。中國政府對人民幣升值容忍程度加大的原因之一似乎是,中國的出口商迄今為止承受住了人民幣升值對企業利潤率的擠壓效應,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保住龐大出口產業的就業機會是中國領導層的一個優先政策目標。
中國高層智庫國家信息中心(State Information Center)的戰略規劃處處長高輝清說,中國的經濟實力變得更強,風險控制能力有所提高,而且政府的信心也更足了。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加速升值似乎也緣於中國政府對通貨膨脹形勢、經常項目盈餘和股市上漲的擔憂,而人民幣升值有助於緩解這些擔憂。中國的通貨膨脹率目前已升至11年來的最高水平,中國2007年上半年的經常項目盈餘高達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12%,而中國股市的總市值今年也急劇膨脹。
即便如此,現在也毫無跡象顯示人民幣匯率的上揚已令美國政界、製造業以及產業工人們感到心滿意足,這些人多年來一直抱怨說,中國通過操縱人民幣匯率這種不公平手段推高了中國的出口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速度的溫和加快不大可能緩解美國人對中國與之爭奪就業機會的憂慮,這種擔憂正日益成為美國總統和國會選舉中的熱門話題。
而如果以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的升值幅度來衡量的話,人民幣匯率近來的上揚就不那麼顯著了,這在人民幣兌歐元匯率方面體現得尤其明顯,而歐盟目前已是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由於中國主要是針對美元進行匯率調整,因此人民幣兌許多其他貨幣(包括歐元)的匯率今年都追隨美元而有所下滑;歐洲和日本近來都加大了對中國匯率政策的指責。
儘管中國政府已於2005年7月結束了人民幣實際上與美元掛鉤的匯率制度,但仍對人民幣匯率實施嚴格管理。批評人士聲稱,中國政府人為地壓低人民幣匯率,以降低中國出口產品的售價,提高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美國財政部發言人布魯克利•麥克拉琳(Brookly McLaughlin)援引財政部長鮑爾森(Henry Paulson)本月早些時候的講話說,人民幣的升值步伐仍不夠快,不足以減少中國的貿易順差或緩解中國所承受的其他壓力;鮑爾森在講話中再度呼籲中國加大人民幣匯率的靈活性。
華盛頓的一些資深政界人士懷疑,中國領導人可能已不願意繼續向美國作出讓步,因為他們認識到不管向布希政府作出多大讓步,下一任美國總統想要得到的只會更多。
美國財政部在12月19日發表的一份報告中估計,如果按人民幣兌中國各主要貿易夥伴國貨幣的匯率來衡量,人民幣匯率自2005年7月以來實際上只升值了3.8%。
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上周五收於人民幣7.3041元,2007年累計升值6.9%,升幅高於2006年的3.4%。這意味著人民幣兌美元匯率2005年7月以來累計13%左右的升值幅度大都是在今年下半年實現的。雖然人民幣2007年的升幅和今年全球匯市的波幅一比難免相形見絀,但卻是中國自上世紀90年代初將本幣貶值三分之一以來人民幣匯率變動幅度最大的一年。
人民幣兌日圓匯率今年僅上漲了1.8%,兌歐元匯率則下跌了4.2%。
最近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 & Co.)的經濟學家預測明年8月份北京奧運會前後,美元兌人民幣將跌破7元大關,較目前水平下跌4.3%。美林估計2008年年底前美元將跌至人民幣6.80元一線,從而使得人民幣明年全年的升幅達到7.4%,預計屆時人民幣匯率將較取消釘住美元政策之時累計上漲近18%。
僅在12月份,人民幣升值就達1.3%,摺合成年率為16%。年末人民幣的大幅升值令一些分析人士預測2008年人民幣的升值幅度將會更大。例如,摩根大通公司(JPMorgan Chase & Co.)的分析師指出北京方面可能會一次性將人民幣升值10%到15%,儘管中國政府官員過去已表示沒有這樣的升值計劃。
由於中國的外匯儲備已將近1.5萬億美元,較三年前增長了兩倍,所以最近人民幣的加速升值令市場猜測這是北京方面正在努力延緩可能隨之產生的政治影響。中國不斷膨脹的貿易順差是造成外匯儲備激增的最主要原因,中國央行在向出口商買進美元/人民幣的過程中屯積了大量外匯。
但幾乎沒有哪位分析人士認為明年人民幣的升值或是美國經濟增長的放緩會給中國作為出口大國的地位帶來威脅。
據Stone & McCarthy駐北京的分析師洛根•萊特(Logan Wright)公布的外匯儲備數據顯示,政府正在加緊控制外匯儲備的增長。該報告指出,今年上半年外匯儲備每月平均增加444億美元,但8月份至10月份間,每月增加不到250億美元。為了利用這些外匯儲備,北京成立了一個投資公司,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中國收購海外公司的投資額首次超過了外國企業收購國內公司的投資額。這些海外投資項目包括收購華爾街巨頭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貝爾斯登公司(Bear Stearns Cos.)的股權等。
10月份中國共產黨選舉產生了以胡錦濤為主席的新領導班子。接著在12月份中國政府表示將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顯示出官方態度發生了明顯變化,同時銀行的信貸額度也進一步收緊,此後人民幣匯率出現了大幅升值。
食品價格的飆升引起了領導層的格外關注,該問題不但激起了公眾的不滿,還推動了通貨膨脹率的上揚,儘管中國政府為了遏制通貨膨脹已經連連出手。11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較去年同期上升了6.9%。雖然這個水平低於上個世紀90年代初超過20%的通貨膨脹率,但如此升幅還是令人們擔心物價的上漲或在城鎮和農村貧困人口中引發社會動蕩。
中國央行一直在通過上調利率來緩解物價壓力,這也是給人民幣帶來支撐的可能因素之一。每次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下調利率或中國央行上調利率,以人民幣計價的存款和其他投資就會顯得更有吸引力,北京方面可能也逐步接受了這一現實。
中國匯率政策的機制仍然模糊不清。上海的外匯交易員表示近期人民幣匯率走強掩蓋了中國央行是如何活躍地管理匯率的。
雖然中國央行每天公布的作為外匯交易基準的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一路上漲,但政府還是制定了高度技術性的規定,人為地擴大了市場對美元的需求,比如要求銀行更多地用美元繳納存款準備金等。
生產廠家表示人民幣升值對其傷害尤其嚴重,因為同時中國政府還制定了更加嚴格的勞動、環境和安全法律,所有這些都會造成成本上升。杭州一家竹製品生產商表示,出口退稅從原來的13%降到7%,公司的利潤因而削減了一半,減少到人民幣150萬元左右,所以公司不得不挖掘內銷機會,並生產高附加值的產品,而不再僅依靠亞洲地區的出口基地。
浙江貝克曼集團(Zhejiang Beckman Group)是H&M和Benetton(貝納通)等品牌毛衣和夾克的貼牌生產商,該公司表示匯率前景不明促使公司決定簽署短期合同。
James T. Ared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