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鄧小平的政治交代

作者:大西洋人  於 2007-12-29 22:0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發表日期:2005年3月26日        

(一九九二年 六月,藍天白雲的上午十點,北京,景山後街鄧家小院.)

    王瑞林站在門前,迎候應召前來的曾Q紅和胡錦濤。這在鄧辦,是最高禮遇了。
    曾Q紅和胡錦濤走進客廳,看見老人還笑眯眯對著他倆,曾Q紅快步上前:「 鄧伯伯好!」緊緊握著鄧公的手。
   「你媽媽好嗎?」
   「很好,很好。」曾Q紅的母親鄧六斤也算是有名的革命老人了,歲數和鄧公差不多·「她還經常念叨您呢,說還是我們那個家門鄧小平能幹。我媽媽說,活到小90歲還那麽健康,全是托您的福呀!」
   「哦,對,我們都姓鄧,五百年前是一家呀。」鄧公的興緻很高。
   「 這是西藏區委書記胡錦濤同志。這半年他在北京養病,主要是身體不太適應西藏,現在在玉泉山十四大籌備組工作·」曾Q紅把胡錦濤介紹給了鄧公。秘書出身的他,以為鄧專找胡來個別談話,因此,想找個籍口迴避:「你們聊吧,我去找朴方聊天去。」
   「不,你留下。」小平還是笑著,「你們坐下吧,我今天是想找你們倆,也包括瑞林,你們三人談談心。」
三人都十分驚訝。胡從未面見過鄧,鄧卻要和他談心,這意味著什麽?從曾Q紅神秘地給他打電話並親自去接他開始,他就百思不得其解·但他很興奮,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焉?腦中忽地閃過這一句古語。而曾Q紅呢,聽總書記介紹完他
和鄧公的談話經過,也由衷地為江高興。江總書記終於可以全力以赴安心工作了。聽江說要讓他帶胡錦濤來面見鄧,他還以為他只是作為—個牽線帶路的人,沒想到鄧也點著他的名,要一塊兒談心。王瑞林深知老爺子,但他從昨天老爺子安排他給曾Q紅打電話,到今天上午專門讓他到門口去恭候兩位大駕,看到老人滿面精神,也感到有些異常。
    「今天我來談,你們不用談什麽,」老爺子一句開場白,更讓三人興奮莫名,三人都情不自禁地趕快拿出了筆和筆記本。
    「人老了,清醒的時候也越來越少了,我想趁我還清醒的時候給你們交代些事情。我相信我的直覺,你們三人,只有瑞林跟我快四十年了,從二十多歲的小夥子,也熬成了六十多歲的老頭了。而慶紅和錦濤你們兩位,今天算是第一次面談。第一次面談就給你們交心,是不是很冒失?是很冒失。其實,我這輩子就是冒失過來的。早年不到20歲,不懂法語、俄語,我分文不名就冒失去闖法國、俄國·回國後冒失地到馮玉祥軍隊去工作;後來又冒失地到廣西搞百色起義,到蘇區又冒失地被打成反黨分子,解放戰爭冒失地挺進大別山。八大後毛主席點我當總書記,我卻多年不向毛主席彙報工作,文章和文革後就更冒失了。那些你們都知道,我這裡也就不羅嗦了。我把你們找來,我相信我的直覺,我要向你們交代一些我認為應該交代的話。
    你們知道,年初我去了一趟南方,後來讓鄭必堅執筆弄出個南方講話要點。很多人講這是鄧老爺子的臨終遺囑或者說是最後的政治交代。這話不全面,我今後是不會再說什麽大多的話了。但真正核心的政治遺囑是不能弄得這樣滿城風雨的。今天我倒想小範圍地真正講一下我的政治遺囑或者說真正的政治交代·「
     一席話,把三人說得毛骨悚然,大氣都不敢出、老人今天怎麽啦?!老爺子喝了喝水,慢慢說道:
    「首先,我對我們國家的政體現狀並不滿意·我是這個政體的創建者之—,這十幾年也算這個政體的守護者、責任者,但我也是這個政體的受害者。每當看到朴方殘廢的身體,我就在想,我們在這個政體的名字叫做中華人民共和國,但共和國最本質最核心的東西是什麽呢?應該是民主和法制。我們這個政體最缺的恰恰是民主和法制!在我負責的這些年,我們在這方面做了些工作,但這個問題目前並沒有解決,十年以後你們當政也未必有解。其實解還是存在的,這就是向美國憲政學習,美國成為超一流強國靠的就是這個東西。中國要成為一流國家也得靠這個東西。向美國學習應該理直氣壯,比別人差嘛,就應該承認自己的不足。當然,這裡面有很多技巧,不要急。但你們有責任去努力、去學習、去實踐,這是歷史的責任。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把中華人民共和國真正建成一個權力來源於人民、法制公平的憲政國家。這也是孫中山的夢想,中國只有走到那一天,才能夠說長治久安。
    第二,台灣問題。香港問題解決後,中國最大的統一問題就是台灣問題·本來想在我的任期內有所突破,但還是沒有解決。台灣問題琨在在政體上是差距在拉大,解決這個問題我是看不到了,你們那一代人也未必能解決。但我想這個問題上有三點你們要把握好:一是不到萬不得已絕不動武,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二是大陸的經濟要奮起直追,你窮下去就永無希望。三是在政體上大概一國兩制還不夠,一種可能的方式是聯邦制憲政之路。中國經濟上強大了,政治上又有民主和法制的共和體,台灣問題才有可能迎刃而解。
    第三,發展問題。上面兩個問題的基礎還是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而這個問題的核心是發動老百姓去干,而不能只是我們政府幹·要千方百計讓全國人民的腦袋來代替總書記、總理的腦袋。我們再聰明也聰明不過人民·我們的政府管得大多了,要儘可能少管,經濟上老百姓和市場都比我們的計劃聰明。我想,只要堅持開放改草,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放手讓老百姓去干,也就是堅持不斷地發展經濟民主,每年增長速度都超過7%是大有希望的,堅持下去,持之以恆,等你們交班的時候,中國或許就成了一個小康國家了·
    第四,中美關係。中國對外關係中最重要的是中美關係·我想了想,一百年來,對中國欺侮最少的大國就是美國了。退回庚子賠款讓中國人去美國留學不說,八年抗戰,美國的援助比蘇聯要多得多!抗美援朝與美國打仗是金日成和斯大林加給我們的。美國是世界第一強國,中國的發展和統一都繞不開美國,世界和平和發展也離不開美國。現在為了穩定和發展,我們只能是韜光養晦,絕不冒頭,沒辦法,我們能力不夠,手段有限嘛。但是,到了你們那一代,辦法可能會多一些。我想假如我們要學習美國憲法,美國人會不開心?為了國富民強,我們黨的讓人民當家作主和富強的理想不變,但名字是否也可以考慮改成人民黨、社會黨之類呢?我想,名字一改,中美關係馬上會改善·總之,到了你們那一代,手段會多些,辦法也會多些。你們也要開明些,靈活些,要有所作為,不要像我們這一代人這樣僵化和死板。只要為了國家利益,為了人民利益,實事求是地去做,就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第五,問題。是中國改革開放過程中的必然現象,社會成本很高。這個問題今後會有人來翻舊帳。你動用了軍隊,也死了人。雖然沒人下令開槍,但責任是躲不掉的·但更大的歷史責任在於國家前進了還是倒退了?國家是混亂支解了還是穩定發展了?真正對歷史負責的人不怕這種責任。尤其要做領袖更得要有擔當。到了你們那一代,也不知會出什麽樣的事情。或許是,或許是七四,但你們一定要有對歷史和國家的責任感,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只要對中國進步發展有利,對提高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利,該怎麽干就下決心怎麽干·回答這—類問題的根本方法不是去爭論,而是實實在在把國家搞好,讓人民生活—天比—天好·有人告訴我,黨內人才是一代不如一代,我看得依什麽標準·論文才飛揚,我比不了毛澤東。論意志堅定,你們可能比不了我。但論科學理性,論勤奮努力,論民主開明,可能會是你們的長處。總之,不要怕事,不要怕禍。要敢闖敢幹敢負責任。當然,也不要一朝權在手就惹是生非·要不惹事,不生事,干實事,敢負責·有了這種態度,歷史也會對有一個理性的說法。
    第六,制度建設。除了第一個政體改革需要在憲法制度上下大氣力外,還要在黨內、政府內的政治制度搞—些持之以恆的建設·像今天我們只能是小圈子選江Z民,小圈子選你們。這是歷史,沒有辦法·但這辦法絕不能長期下主。最終,領導人還是靠人民來選,不能靠小圈子和槍杆子。最好是從基層的民主建設抓起。今後我們再也不是槍杆子里出政權了,也不能僅靠槍杆子來維持政權·古語說是得民心者得天下。我看得靠實事求是的本事,靠真理和民心民意來維持和完善政權。你們要有這種觀念,今後主要是靠老百姓的稅收來養政權·你要老百姓養你,你就必須去代表民意和服務民意。這事從上到下搞風險大,但必須實驗。不搞的風險更大。合理的辦法是從下到上慢慢演進,先把基層工作做通,農村包圍城市,這樣風險較小。就像我們八十年代的農村改革一樣,先從農村基層的大包乾抓起,而後是鄉鎮企業,再而後是城市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制度改革也可以這樣去摸著石頭過河。不要急,但也絕不能不去開拓進取。
    最後一個問題,是關於你們和我家的一些個人問題。先說我家吧。我家現在不發愁·朴方服務於殘疾人,三個丫頭都有自己的事干。我擔心的是質方,他是一介書生,不善與外人交流與投機,不能讓他從政或搞理論研究。他要經商就由他去吧,但你們要幫我監管他,不能讓他搞大,做一個普通人最好。瑞林也算是我家的成員了,你重點就去軍隊發展吧,努力做好澤民同志的部下。另外是關於你們兩位,雖然都50歲上下,但你們能走到今天我看是也有本領。在蘇東問題爆發後,我曾給政治局說?要沈著應對,穩住陣腳,冷靜觀察,韜光養晦,絕不冒頭,這話也適合於你們。尤其在澤民他們主政時,你們要用這20個字去做好助手。今後當你們主政時,這20個字仍是做大事要注意的。只是在20字後面再送你們四個字:有所作為。」
    一日氣說了這麽多,老人突然顯得有些累了·
三個人認真使勁地在筆記本上寫著,他們被老人的言辭和囑託震撼了!在他們手上,在他們心裡,他們都深深感到,這可能是他們人生道路上非常重要、具有歷史意義的—天。一種莊嚴的歷史責任感湧上了他們的心頭·
    從這天起,這三個當時還不大顯眼的人物,逐漸走到了中國歷史的前台。
老人的眼光,一直在蒼天關注著他們。
    (摘自沙士著《遺囑》明鏡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15:4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