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學者:美國對台政策已經變成中國製造

作者:大西洋人  於 2007-12-25 02:3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中央社記者江今葉台北二十四日電)台灣智庫執行委員、東吳大學政治系主任羅致政今天指出,美國近來的對台政策已經變成是「 Made in China (中國製造)」,這是十分危險的。美國已經落入中國的陷阱,代替中國對台灣施壓,結果是美台關係受損,而中國成為唯一的贏家。

台灣智庫今天舉行「公投入聯、兩岸關係與美國角色」座談會,與會學者多數認為美國的對台政策已經無法因應台海現況,只重危機控管,卻沒有真正解決問題,沒有將台灣民主發展納入主要參考指標,才會做出被中國誤導的舉動。

羅致政表示,美國忽略台灣民主的重要性,只是單純配合中國需求反應,這會間接鋪成中國在台海危機動武的正常性,也低估了中國在台美之間挑撥的危險性,更低估了入聯公投意義被意外放大為統獨公投的可能性。

羅致政指出,美國不應該將心力放在處理台灣問題(Taiwan Problem)上,而應該專心於處理台灣的問題(Taiwan\s Problem)。美國應該了解公投是民主在台灣發展運作下的必然結果,萊斯的講話即使能解決這一次的入聯公投問題,但未來當公投成為常態時,美國該如何因應,這是美方應該思考的。

民進黨國際事務部首席副主任賴怡忠也認為,美國近來對台施加的壓力升高與美國不了解台灣民主發展有關。他認為美國並不了解台灣內部對民主認同的強化,無意增加與台灣的互動,不清楚台灣對國際處境遭到中國封鎖的不滿,也沒有能力處理中國崛起的問題,只好將壓力放在台灣,開始約束台灣民主發展。

賴怡忠指出,這樣的處理方式顯示美國的台海政策仍依據一九七零年代確立下來的不獨不武政策,並未隨著台海局勢變化做出適當的調整。在這樣的壓力下,台灣會提出入聯公投這樣的政策,在相當程度上是被美國逼出來的。美國應該思考在處理台灣國際參與問題上,是否能再多做些什麼。

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陳文賢指出,不管明年三月公投是否過關,支持的選民並不會天真的以為台灣就能立刻加入聯合國。但這次公投的真正意義在於台灣民主發展數十年來,第一次以集體意志向國際社會表達台灣人民真正的主張。

陳文賢表示,這是台灣民主的重要一頁,在這樣的前提下,美國的反對與干預是相當不適當的。布希政府只單方面認定入聯公投是企圖改變現狀,甚至是一向挑□的舉動,卻未顧及台灣在國際社會永續發展與平等尊嚴的重要性。對此他感到相當遺憾。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林正義也呼籲美方應該適可而止。否則美國這種以犧牲台灣為代價的政策,只會使台海政策的模糊空間縮小,造成不可逆轉的風險。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10:4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