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當派對剛開始熱身時,下令把雞尾酒盤拿開」 中國央行拿出「祖傳秘方」—行政干預

作者:大西洋人  於 2007-12-7 22:1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英國金融時報評論員陳旭敏/重走回頭路?中國央行的十年改革夢 從直接調控轉向間接調控,從間接調控又回到直接調控。整整十年,中國的中央銀行改革在原地轉了一個圈,從起點回到起點。1998年取消的信貸規模限額控制,如今又在中國登堂入室。

據外電報道,中國央行日前發文要求各商業銀行按季度上報明年新增貸款目標,並考慮屆時向貸款超標銀行發行定向央票等懲罰性措施。對中國央行來說,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肯定不會重走回頭路。在目前貨幣政策工具對偏熱的宏觀經濟有心無力的情況下,中國央行只有重新回到信貸規模限額控制,否則難有它法,尤其是剛剛結束的中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實行十年的穩健貨幣政策轉向「從緊」。

一種可能的後果是,在這種計劃經濟式的信貸規模限額控制管理下,中國商業銀行系統的資金將被扭曲地配置:國有企業將擠占民營企業的資金、中長期投資貸款將搶奪企業的流動資金,中央企業將佔取地方企業的資金,最後將會是失業和通脹並存的「滯脹」光臨中國。

現實就是這樣殘酷: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再貸款、法定準備金率等貨幣政策工具,作用於基礎貨幣操作目標、以便影響中介目標貨幣供應量、從而達到經濟增長、物價穩定、國際收支平衡、充分就業,中國央行上世紀末設置的這一套從直接調控轉向間接調控的貨幣傳導機制,在中國的全球化和城市化進程中徹底土崩瓦解,只有重新求援「祖傳秘方」——行政干預。

頗有意味的是,中國央行設置的貨幣傳導機制似乎從來就沒有實現過目標,從1996年設置中介目標貨幣供應量以來,中國的貨幣供應量從來就沒有精確或近似地實現過年初制定的目標,幾乎每年都是和貨幣供應量目標「捉迷藏」。

從某種程度上說,中國的這種貨幣傳導機制是註定要失敗的,尤其是目前中國人民幣匯率窄幅波動、基礎貨幣主要決定於國際收支的情況下,中國央行除了被動地回籠基礎貨幣外,根本就不能主動地調節貨幣供應量。

而且,中國央行從直接調控轉向間接調控的失敗,從很大程度上是失誤的貨幣政策自毀長城。不合時宜的改革、缺乏遠見的形勢判斷,失誤的貨幣政策工具,一起合唱了中國現代央行十年改革的「輓曲」。

一個很明顯的跡象是,2003年,中國央行取消以前旨在為通貨膨脹降溫的郵政儲蓄轉存款,而在今年,中國央行又實行異曲同工的特種存款,以協助其他的貨幣政策工具回籠基礎貨幣;2006年中,在投資數據步步反彈的情況下,中國央行又聯同財政部聯合推出國庫現金管理,為泛濫的流動性火上澆油。

在經濟形勢的判斷上,中國央行也很難令人恭維。2003年,雖然中國經濟受SARS衝擊,但是中國央行錯估美聯儲連續降息的后滯影響以及中國商業銀行改革的進程,驚慌失措地大松銀根,從而為2004年「高燒」的投資大開閘門;2005年初,中國央行為了緩和2004年矯枉過正的信貸緊縮,又大幅下調超額準備金利率,以便擠出商業銀行的貸款,從而使暫時被壓制的固定資產投資再度報復性反彈。

而且,在貨幣政策的工具選擇上,也頗值得爭議。根據中國央行公布的數據,從2004年底中國這一輪經濟周期的第一次加息起,每次加息的後果都是外匯占款激增,從而使之前的緊縮努力白費,如果說出現一次純屬偶然,但每次加息都是這種後果,難道不值得反思?

與此同時,人民幣「釣魚式」的升值,雖然沒有數據表明是中國國際收支順差的「禍首」,但是,自2005年升值后,此前一度增長較為平穩的國際收支順差突然高歌猛進,難道全是2004年高速投資的產能釋放惹的禍?

當然,在目前情形下,無論是價格調控還是數量緊縮,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未必管用,但如果貨幣信貸不從緊,中國經濟肯定會徹底失控。但是,對中央銀行來說,他的角色並不是事後滅火的「消防隊員」,而是美聯儲前主席馬丁所說的:「當派對剛開始熱身時,下令把雞尾酒盤拿開」。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6 09:1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