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11月8日 圖表:國際油價盤中再創歷史新高 新華社發
新華網專稿:世界原油價格的持續走高,使石油儲量豐富的國家正享受前所未有的巨額收益和機遇。眾多石油進口國為確保石油供應而展開的爭奪變得非常激烈。美國的一家主流媒體認為,今年7月俄羅斯在申辦2014年冬季奧運會時,普京總統正是倚仗其石油資源帶來的雄厚財力,承諾撥款120億美元,將黑海的一處避暑勝地變成冬季運動的天堂,從而使其贏得了冬奧會的舉辦權。石油已經並繼續改寫著世界的政治經濟地圖。美國《紐約時報》最近就此刊發一篇署名文章,題為《高油價增加了權力爭奪的變數》,要點如下:
未來可能出現的三位數的油價已經改寫了世界的政治經濟地圖,對一些舊的權力概念構成了挑戰。石油儲量豐富的國家正享受著前所未有的巨額收益和機遇,而主要的石油進口國(其中包括中國和印度,兩國的人口之和佔世界總人口的1/3)則面臨著經濟和社會代價不斷增加的局面。
應對這一新的秩序正迅速成為全球政治的核心問題。需要石油的國家正在爭奪稀缺的石油供應,只要能夠提供石油,不管是多麼令人討厭的國家,它們都願意結交。
在許多擁有石油資源的貧困國家,猖獗的腐敗將石油收益瓜分一空,剝奪了這些國家求得發展的最佳機遇。石油還使得外國政府管理的巨額投資基金應運而生,有些基金被西方視為新的威脅。
美國劍橋能源諮詢公司的董事長丹尼爾·耶金提到俄羅斯、挪威和其他國家為投資石油收益而設立的基金時說:"5個月前,讀者不會明白SWF指的是主權財富基金。現在他們知道了。這種基金被認為是全球經濟的基本組成部分之一。"
油價高昂的結果依然是:出口石油的國家發了一筆橫財,而進口的國家則承受著更加沉重的負擔。但是有些國家出人意料地從高油價中獲得了好處,或者付出了代價。
拿德國來說。雖然它的石油全部依賴進口,但是由於與經濟繁榮的俄羅斯及中東的貿易額大幅增加,它還是從油價上漲中獲得了好處。從2001年到2006年,德國對俄羅斯的出口增長了128%;對美國的出口只增長了15%。
在歐洲各地,由於歐元的升值,用美元定價的石油市場的波動沒有對歐洲國家造成多大影響,與此同時,高額的燃油稅也使得不斷上漲的油價對於駕車人來說顯得不那麼難以接受。
設在巴黎的國際能源機構的資深石油市場分析師戴維·法伊夫說:"對於歐洲人來說,100美元一桶的石油在很大程度上講只是象徵性的。"在其他地方則不是這樣簡單。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石油可以成為國家轉型的工具,不管最終的目標是達到中產階級的生活水準還是建立烏托邦社會。
在委內瑞拉,查韋斯總統用大筆的石油收益發起了社會主義革命,建立免費的醫療體制,提供免費的教育和廉價的食物;讓國家可以應付巨額的公共開支,在公共開支的推動下,委內瑞拉經濟保持了4年的增長。
惠譽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的拉美地區主管特雷莎·派斯說,問題在於,"大家並不真的清楚這些錢是怎樣投資的。"查韋斯政府正將大量的資金投入發展基金和國有企業,可是卻無法查賬。
關注腐敗問題的國際組織"透明國際"按照腐敗程度由輕微到嚴重對各國進行排列,在2007年的清單上,委內瑞拉在179個國家中排名第162位。
石油資源豐富的安哥拉目前收入的現金是3年前的2.5倍。首都羅安達的酒店需要提前幾個月預訂,入住者大多是外國石油公司的工作人員。豪華車的銷量大幅增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安哥拉今年的經濟增長率將達到24%,是世界上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然而,安哥拉天主教大學研究中心的分析人士說,2/3的安哥拉人每天的生活費僅為兩美元,甚至更低,與2002年安哥拉結束長達幾十年的內戰時的情況相同。
政府急於表明石油財富正在惠及普通百姓。它重修了2400英里的公路,翻新了4處機場,新鋪設了430英里的鐵軌。
但是許多安哥拉人都知道,通過石油富起來的主要是政府官員。2003年,羅安達的一份報紙公布了安哥拉最富裕的20人名單,其中12人是政府官員,還有5人是前政府官員。安哥拉的影響力正不斷增長,目前它是中國最大的石油供應國,美國第六大供應國,這使得安哥拉開始重新考慮自己在全球的地位。它最近加入了石油輸出國組織,並減少了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合作。
眾多石油進口國為確保石油供應而展開的爭奪變得非常激烈。標準普爾公司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蘇比爾·戈卡爾恩說:"燃料價格遲早都會高得讓人難以接受。顯然家庭預算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由於燃料的零售價格沒有上漲,印度石油天然氣部官員最近警告說,他們可能無力再從國外購買充足的原油,以供應印度的煉油廠。印度石油秘書斯里尼瓦桑說:"除非消費者支付合理的費用,否則石油天然氣部的賬面上就會出現巨大的虧空。"
就連在加拿大這樣的發達國家,不斷上漲的油價也會造成混亂。加拿大北部艾伯塔省的油砂礦吸引了大批工人,造成鄰近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出現了熟練工短缺的局面,而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正忙著為2010年的冬奧會興建設施。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他石油生產國面臨的問題看似是良性的。對於它們來說,最要緊的是如何花這些錢。石油產量居世界第十的挪威想要保證每個孩子在2008年底之前都能進入有公費補貼的幼兒園。
不過可能沒有哪個國家像俄羅斯這樣為石油財富欣喜若狂。俄羅斯人讓倫敦的高級住宅市場保持著紅火。在國內,普京用石油財富資助"需要優先考慮的國家項目",如改善醫療和教育體系,讓俄羅斯人住上買得起的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