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6日 19:59:35 來源:新華網
11月26日14:30,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做客新華網,談國家經濟安全與風險防範。圖為訪談現場。 新華網 郭小天 攝
新華網專稿 11月26日下午,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做客新華網,就國家經濟安全與風險防範等問題與網友在線交流。以下是訪談摘要:
2007年世界經濟「持續強勁」下行風險尤存
[主持人]匆匆又一年,2007年轉眼成為過去,首先請江老師談談2007年世界經濟主要呈現哪些特點?
[江涌]有關世界經濟的問題,IMF、世界銀行、聯合國貿發組織等都發表了一系列的報告,我一般對這個話題不是很感興趣,因為大家看看報告就知道了,上面的數據、特點、特徵等都分析得很透徹。而且一般經濟學者,特別是國內的一些經濟學者,在這方面我覺得都不具備預測世界經濟走向的能力。所以要對世界經濟進行一個回顧或者展望的話,我覺得大家可以看看IMF、世界銀行和貿發會議的報告就夠了。如果硬是要談的話,我覺得有這麼幾個方面:從這些機構提交的報告來看,2007年預測的經濟增長仍然比較強勁的,可以用一個詞「持續強勁」來形容,但是下行風險尤存。

2007年4月3日,美國紐約時報廣場的納斯達克大型電視屏幕顯示,納斯達克股票交易所在中國北京「遙控」敲鐘開市,以此慶祝40家中國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資料片)
[江涌]為什麼這樣說呢?一是2007年的經濟增長,基本上整個世界經濟的積極穩定因素都在起作用。首先,科技進步促進勞動力生產率提高,這是促進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因素。勞動力生產率的提高在發達國家都有很好的勢頭,在美國更不用說了。美國這些年來勞動力生產率一直不錯,而原來勞動力生產率增長不太好的歐洲、日本也都有很大的改善。其中歐洲由於勞動力市場更加具有彈性了,這兩年就業率明顯得到提高,失業率大大降低,從而勞動力生產率大大提高,所以歐洲勞動力生產率也基本上趕上了美國。日本這塊也比較不錯。
[江涌]新興市場更是如此。由於通過對發達國家的學習和模仿,再加上自己的一些調整,新興市場的綜合生產要素有了較大的改善。這和東亞金融危機前的新興市場有較大差別,推動經濟增長的勞動生產率要素等有很大的改善。這是世界經濟持續增長的基本面。在世界經濟增長中的其他不確定因素現在來看也構不成大的影響。比如美元持續下跌,這基本上是可預期的。
[江涌]還有資本品價格的波動,包括股票、戰略性資源產品價的波動,現在金融市場的手段也都可以解決,都構不成大的威脅。通貨膨脹現在看來也被有效抑制。各國央行財政部門應對通貨緊縮可能比較棘手,但是應對通貨膨脹是比較老道的,而且現在的通貨膨脹也是在可控範圍以內,但是我感覺中國的不是很樂觀。其他的這些不確定因素都構不成大的威脅。
[江涌]但是有一點不可忽視,就是未來的經濟增長,確切地說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對世界經濟構成比較大的影響就是美國次貸危機。這是次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整個世界經濟大勢當中決定世界經濟走勢的是主要矛盾,是穩定的力量,確定的因素構成主要矛盾,不確定的因素或者風險因素是次要矛盾,但是在次要矛盾當中我覺得次貸危機所產生的鏈環效應應當是次要矛盾當中的主要方面。雖然這是次要矛盾,但是因為它是主要方面,所以不容忽視。我在新的小文章中也提到過「次貸危機給世界經濟籠罩上一層陰影」。如果未來世界經濟出現什麼問題的話,恐怕就是在次貸危機上。

圖為:2007年9月15日,在英國倫敦,儲戶在諾森羅克銀行的一家營業所外排隊等待取款。當日,英國第五大抵押貸款銀行――諾森羅克銀行各營業所連續第二天出現大批儲戶擠兌現象。據當地媒體報道,英國政府14日准許英國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對出現短期融資困難的諾森羅克銀行提供資金支持。消息傳出后,人們紛紛湧向該銀行提款。僅14日當天,諾森羅克銀行就有約10億英鎊(約合20億美元)的存款被儲戶提走。 新華社記者謝秀棟攝 >>組圖
[主持人] 那美國的次貸危機會對中國經濟帶來什麼影響呢?
[江涌] 現在來看這個影響不是很明顯,主要原因就是我們機構購買的次貸使它轉化成一系列債券,這個債券不是很多,這是我們感到樂觀的地方,但是這也並不盡然。因為隨著評級機構的發展,以前經過中間商也就是很多證券商、券商把次貸和好的優貸混合在一起曝光,來吸引評級機構評級。結果評級得都比較高,所以這裡面有很多道德風險問題,比如評級機構和券商之間做了一個什麼樣的交易,現在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都在質疑這個問題。當然,這是另外一個話題。
[江涌]我們現在感到的就是美國次貸危機在逐步深化。因為房地產的線一般是七到八年,而從現在來看,未來兩年多的時間才可能看到房地產的市場是不是建立起來了,是不是可以觸底回升。在這段時間內,有一系列原來的次貸壞帳要暴露出來,也就是被曝光的。這個曝光把次貸和優貸打包在一起對外發售。隨著局面逐漸惡化,評級機構就把所謂的優質貸降低了,這就水落石出了,次貸可能就越來越多。原來我們估計可能就幾千億美元,現在看來可能突破上萬美元,且數字可能還在上漲,而原來認為造成影響的可能就幾百億美元。這些可能產生歷史呆壞帳的產品,現在看來可能會達到三、四千億美元,甚至更高。
[江涌]從這個角度來看,隨著評級機構不斷降低很多債券級別的時候,恐怕中國一些金融機構買的債券的問題可能就暴露出了真正的次債。我們現在樂觀地根據目前暴露的情況來看,未來可能這種情況更多,而且還有其他直接、間接的問題。就是說美國、歐洲、日本都卷進去了,而中國現在和國際接軌越來越多了,特別是金融市場。金融市場大幅度震蕩,這樣的話現在也會與以往不太一樣。也就是說金融市場關鍵是一個信心的問題,對金融市場投資者的影響可能比實際影響更多。因為風險和不確定性提高了對投資者的信心構成的重壓。如果重壓持續難以承受,對金融市場也會產生大的衝擊。所以現在中國遠離了次債,遠離了危險源。
油價對中國等新興市場衝擊比發達國家大
[主持人]那像今年的熱點比如油價的問題,現在油價可能馬上要突破100美元大關。您認為會突破嗎?油價對世界經濟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江涌]這個不好預測,很多世界經濟學家都想預測,但是不好預測,這有很大的風險,但是有很多人在通過預測炒作自己。不過有一點,油價突破100美元這是誰都敢預測的,這個風險不是很大,我也敢預測,油價突破100美元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而且恐怕不是在很久以後就會到來的。現在看來,因為有幾個趨勢我原來對石油方面的研究投入比較多,現在投入不多了,主要是這方面的專家太多了。
[江涌]但是因為石油是國際經濟裡面的重要因素,特別是現在油價對新興市場的影響比較大,所以這方面我們也很關注,關注的問題就是未來推動油價上漲的幾個因素。從金融角度來看,美元在下跌,而且肯定是持續下跌,這是必然的趨勢。如果美國政府不換的話,還是布希政府,那美元下跌的跌勢會繼續的。因為國際油價是以美元計價的,所以油價肯定大幅度上漲;二是流動性過剩的問題,雖然次債問題暴露出結構和局部的流動性緊縮,但是在整個金融市場流動性還是過剩的。這些過剩的流動性需要找出路,國際油價應當是一個很好的炒作題材。這是流動性過剩的的因素。
[江涌]還有就是地緣政治動蕩。這不是一個獨立的因素,更多的比如像伊朗的核問題,伊拉克局勢問題,伊拉克北部庫爾德人衝突的問題,還有巴以政局衝突等等一系列地緣衝突問題雖然不是獨立的油價因素,但是通過影響金融市場,這些炒家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炒作題材進行炒作。另外冬季來了,歐洲大陸和北美對取暖的需求比較大。還有天氣的原因對這個影響也比較大。並且現在看來,歐佩克和一些大的金融投機商們利益趨於一致,高油價對他們也是有利的。由於這些因素都推動著國際油價的超高位運行,前一段時間達到了98美元,離100美元就差兩美元了。不突破一百美元大家都不甘心,大家都期待要突破。有這樣的期待破100美元我覺得是只是個時間的問題,而且也用不了很長時間。

11月14日 圖表:紐約市場油價大幅下跌 新華社發
[主持人]那它對世界經濟,尤其是對我國的經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嗎?油價超高位的這個影響。
[江涌]我認為對中國的影響比較大,這和發達國家不一樣。因為發達國家兩次石油危機的時候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節能方面,單位能耗方面也都做了很多的努力,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但是在新興市場,特別是像中國、印度這樣的國家,所做的努力不多,成效也不明顯,單位能耗比較高,而且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速,對能源的消耗,特別是對原油的消耗會與日俱增,中國到現在也沒有很好的應對機制。西方有一定的戰略準備,中國雖然做了一點,但是基本上對整個市場影響不大,所以中國在這上面承受的壓力比較大。而且中國現在的經濟增長方式和消費方式對消化高油價、超高油價帶來的風險都是不利的,所以油價對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的衝擊比發達國家要大。現在我們對油價上漲支付的成本越來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