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十七大的幕後語:路線優先於人事

作者:大西洋人  於 2007-11-1 11:0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 賴洪毅
  世界關注的中共十七大終於落下帷幕。外界最關注的,是人事變動。為此,海外各大媒體和成百上千篇文章對此分析最多。但對中共路線的新的提法,卻關心不多,甚至不予關注。在中國民眾和中國共產黨傳統上,路線與人事卻是同樣重要,甚至路線更重要。
  數月前,海外許多人不看好習近平會成為新一代接班人的領班人。其重要原因,是習近平不曾在胡錦濤以前所屬的共青團系統工作過,不屬所謂「團派」。許多人忽略的是,習在過去數年內堅決落實胡錦濤的「科學發展觀」和和諧社會的主張。這是他在十七大上順利晉陞為黨的新一代領袖的重要原因。  十七大的結果似乎顯示:黨的路線與時俱進,及時創新,甚至比人事調整更加重要。
不因關係的密切而決定接班人 
  海外媒體在評論十七大的結果時,往往黨的領導人是否讓他屬意的下一代領袖成為自己的接班人,作為主要的評判標準。為此,它們往往得出簡單的結論:大會結果並未盡黨領袖之意願。
  其實,自1989年後,中共便似乎形成了一條有趣的現象:黨的領袖不一定由自己最屬意的人接班;但接班人都大力推行黨的領袖倡導和全黨接受的路線。1989年,江澤民接任中共總書記,便是黨內若干重要元老的提議和鄧小平接受的結果。
  1992年鄧小平南巡后,舉行了黨的十四大,確立了鄧小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綱領。而非鄧小平最初提議的江澤民,因他全力推舉鄧小平的路線,也確立了他在黨內領袖和鄧小平的接班人的地位。
  鄧小平去世后,江澤民也大力發展自己的治黨思想。2000年2月他在廣東高州提出「三個代表」,指出中國共產黨應代表先進的生產力、先進的文化和最大多數人的利益。
2002年,中共的十六大確立了江澤民的三個代表為黨的指導思想。而鄧小平大力提拔、並非江澤民本人選定的胡錦濤,成為黨的新領袖和江澤民的接班人。胡自2000年起和上任后也全力宣傳江的路線。
  在中共的近20多年的實踐中,政治與治國綱領要比領導人選重要。最高領導人在自己的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路線后,並不排斥過去與己工作關係並非最密切的幹部成為接班人。只要新的接班人努力推行黨的路線,只要新的接班人能力、品行、政績、身體均可,便可以了。
  在十七大前數月和若干年前,海外許多分析家,較看好背景與胡相似的所謂「團派」新領袖的晉陞。習近平並沒有團派背景,直至十六大前一個月,不太被看好。習近平的中選,與他在主政浙江時大力推行胡溫的以民為本的新政和對經濟的調控有很大關係。
習近平並非機械地調控經濟
  2002年11月,49歲的習近平出任浙江省委書記。他推崇和有效落實胡溫以民為本和清廉的新政。習近平曾獲得清華大學法學博士。他充分利用法律和信訪機制,調解社會矛盾。浙江省曾專門為四套領導班子配備律師顧問團,陪同下鄉接訪。
  如2006年8月16日,習近平趕到衢州市衢江區工貿職校。事先已通過當地新聞媒體播報並張貼了公告。信訪當天設立了土地拆遷、勞動和社會保障、基層組織建設及反腐敗、涉法涉訴等15個來訪接待室。當天趕來的民眾幾乎擠滿了臨時設立的接待室。
  僅當天上午,習和整個接訪團接待了300多人次的來訪群眾,當場解決了70多個問題。在習的倡導下,浙江省委、省政府、人大、政協主要領導,連續4年分別到42個信訪問題比較突出、社會矛盾比較集中的縣市區,採取公告的形式下訪。
  在浙江工作時,習近平要求下屬:「當縣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當地、市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鄉鎮;當省委書記應該跑遍所有的縣市區」。習本人接任省委書記后9個月,就跑了69個縣(市、區)。
另外,習近平在浙江還忠實而有效地執行中央宏觀調控政策。中央實施宏觀調控后,浙江經濟曾一度生產缺電、建設缺錢、招商缺地。2004年下半年,浙江主要工業經濟指標在全國的位次明顯后移,增長速度也在全國靠後,與全國工業走勢形成了強烈反差。
  如何在浙江中央的宏觀調控落實成為浙江政壇和經濟界的難解問題。但習近平很堅定地對很多浙江黨政幹部說:「對宏觀調控陽奉陰違,就是歪風邪氣。」習近平在浙江嚴格執行調控。浙江省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從2003年的38.9%下降到2004年的20.2%,再跌到2005的10.5%。
  但是,習近平並非機械地調控經濟。當時浙江省經濟雖有雄厚的基礎,但面臨著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他拉動消費和進出口兩大需求,轉變經濟增長模式。2006年,浙江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首次超過了GDP的增長速度,實際增長了14.1% ,GDP增長了13.6%。浙江在推動內需來拉動經濟增長和實現胡溫新經濟發展觀方面,取得成效。
  因此,習近平是黨的全面發展觀(即科學發展觀)的有效推行者。這是他脫穎而出、成為下一代領袖的重要原因。
  據外電報道,中國一些民眾對十七大的期望是,希望他們的日子過得更好,能保持他們經濟與社會活動的便利和自由。除此之外,他們對十七大並沒有太多的想法,也沒有過分關心十七大人事變動。十七大確立了以民生為中心的黨的路線。
  為此,十七大要求全黨要在治國理念上調整到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實現社會和諧上來,要發揮基層和黨內民主和監督作用。同時,十七大還推舉了過去數年在這些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的年輕領袖進入領導核心。因此,希望民生得到改善的中國民眾,應該可以感到欣慰。
·作者為英國諾丁漢大學當代中國學學院講師。本文僅代表作者的觀點。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13 13:1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