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蕭萬長:民心思變 國民黨力爭政黨二次輪替

作者:大西洋人  於 2007-10-29 10:0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 曾昭鵬
  一名計程車司機的生活困境,點燃了他在遲暮之年再替台灣服務的理想火炬。他終於答應了,決定告別過去七年近乎退隱且不問政治的生活。

  這是一個有關2008年台灣總統選舉,國民黨「馬蕭配」的故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大概不會想到,6月底幫助他說服黨內老將、政經閱歷豐富的蕭萬長再次披甲上陣,出任其競選搭檔的關鍵人物,還包括一名計程車司機。

  如今已是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的蕭萬長上周五接受本報專訪時,就透露了當時考慮復出背後的這段小故事。他回憶說:「當時我剛下車,就碰到一位計程車司機叫住了我,告訴我說要出來救他們,因為他們的收入實在太低了。他現在工作13小時,但收入沒有2000年工作8個小時的時候多。」

  蕭萬長曾和目前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搭檔參選2000年總統大選,結果因為國民黨分裂而敗選,過後全身投入經濟研究。他說,「以前憂心(台灣)也就過去了」,但那一刻的現實衝擊讓他強烈的使命感油然而生。他說:「這不是我自己從研究的資料看到台灣的經濟下滑,事實是人民的感受更辛苦了。」

  幾個月來他風塵僕僕,除了忙著勤跑基層,到台灣各地座談和演講,也在月初出訪美國,宣傳國民黨的競選理念和方向,記者兩個月前提出的專訪要求日前才敲定時間。約一個小時的訪問在兩岸市場基金會辦公室進行。總是面帶笑容,在台灣政壇素有「微笑老蕭」稱號的蕭萬長確實有一種平易近人的魅力,無論問題有多尖銳,從其表情很難分辨出他的心情是輕鬆還是沉重。

「國民黨管理經濟能力

台灣人民會肯定」

  作為跨越台灣威權和民主時代的政治人物,蕭萬長對人民應給國民黨重新執政的機會,提出自己的思考。他說:「國民黨過去在台灣幾十年來,雖然大家罵它有很多過失,但它的執政讓台灣從貧窮到富裕,經濟上的能力我想台灣人民都會肯定的。」

  「所以假如想再過好日子的話,應該讓國民黨執政,如果沒有(經濟)好起來,你再換嘛,換回民進黨。民主政治就是這樣,你們說它做壞了兩屆,八年了你還繼續讓它壞下去,那我們還有什麼指望呢?」

蕭萬長感嘆,台灣當下「的確是一個已經不能忍受的情況」,國民黨必須說服人民,台灣需要第二次政黨輪替。可是,他也坦承,儘管國民黨形象已有改善,但「問題是現在很多人看到國民黨,還想到過去國民黨的老一代、老的想法,還有很多的這些紀錄。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讓所有人民了解,馬英九這一批人代表了國民黨新的時代。」

  選擇突出國民黨在經濟管理的傳統優勢,是國民黨這次競選策略的主軸之一,此外它也積極往本土化轉型,切割過去並創造一個新的國民黨形象。蕭萬長說:「我們要民眾知道,我們不是要讓老的國民黨重新執政。經過七八年努力改革,我們是要讓本土的、清廉的新國民黨來執政。強調本土、強調清廉,這樣新的國民黨。」

  「我們現在選舉很多的文宣、策略都跟過去不同。不是打傳統的那種選戰,我們現在真的可以說是一個new venture(新興企業)。大家都知道國民黨以前有黨產,財力充裕,又有人脈和地方組織,現在黨產非常少了,剩下那一點也去信託了,而人脈也差不多都散了,所以整個國民黨沒有資源。你是從沒有資源(的位置),跟一個擁有這麼大、國家資源在手中操弄的一個政黨在對抗,相對之下,我們是非常非常弱勢的。」

  當年國民黨手中握有豐厚的行政資源,最後敗給資源匱乏的民進黨,失去政權的經驗讓蕭萬長體會到人民的力量。

  「民心思變,這樣才有可能贏」,蕭萬長在評估國民黨明年的成功機會時,如此告訴記者。「那個時候(2000年)民心思變,所以八年以後的今天,我們沒有資源,我們沒有照過去那種傳統的作戰方法,我們完全是靠自己清白的、正派的做法,走出去,也許能給台灣民主政治一個更清新、清廉和自信的認識。」

蕭萬長簡歷

年齡:68歲

籍貫:台灣嘉義市

學歷: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

重要經歷:行政院長、陸委會主委、經建會主委、   經濟部長、行政院政務委員、立法委員
現職: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

兩岸共同市場是台長期安全戰略

  兩岸未來若要和平穩定地互動,就必須創造一個擁有共同利益的架構,而經濟正是這個架構中的兩岸共同語言。兩岸共同市場長遠來說將成為台灣長期安全的大戰略。

  蕭萬長對其共同市場構想向本報進行深入分析時指出:「縱使兩邊政治分歧這麼大,兩邊經濟卻是越來越密切,這是擋不住的趨勢。既然經濟變成互利共榮,我們希望經濟可以作為兩岸長期和平穩定的一個架構、一座橋樑、一個願景、一個長期努力的方向。」

  「長遠來看,這是台灣長期安全的一個大戰略,不光是經濟的安全,它甚至是一個整體安全的大戰略,所以我說這是一張護身符。」

  國民黨在2008年總統大選以「馬蕭配」出戰,實際上展現的是藍營「拼經濟」的決心,身為總統候選人馬英九的選舉搭檔,蕭萬長卓越的財經背景是馬團隊一筆極大的資產。他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間,臨危受命接任行政院長力挽狂瀾,在亞洲多數地區紛紛受創倒地的時候,不僅讓台灣安然無恙,還創造了超過6%的經濟成長率,其創造奇迹的經濟掌舵能力至今仍深入台灣民心。

兩岸共同市場

是蕭六年前提出構想

  兩岸共同市場其實是經濟概念上的先行者蕭萬長六年前提出的構想,當時他公開呼籲兩岸應以回歸「九二共識」作為共同的政治基礎,推動建立兩岸共同市場。前年4月,時任國民黨主席的連戰赴大陸訪問,「胡連會」所達成的幾項共識中,其中就包括雙方同意「促進恢復兩岸協商后,優先討論兩岸共同市場問題。」

蕭萬長說:「政經有時不能分離,但必須看符合國家最高利益的是什麼,如果經濟符合國家的利益,你就要把政經做某種程度的分離。像90年代一直到2000年的台灣,政治來說台灣是很孤立的,但就經濟來說,台灣一直不斷地在發展,成為備受稱羨的經濟奇迹。這就是策略上用對了。」

  隨著他投入選戰,加上馬英九也將其兩岸共同市構想場納入其「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政策主張,「馬蕭配」就不斷在競選的統獨意識形態下,飽受對手民進黨的攻擊。

  陳水扁甚至形容兩岸共同市場是「一中市場」,而「馬蕭配」是「一中二人組」,尤其在中南部引起很大的共鳴。蕭萬長無奈地說:「你可以批評但你有比這個更好的方法嗎?也從來沒有聽過,這樣的批評就是完全在誣衊、在曲解。」

  出身南部嘉義市,說著一口標準台語的蕭萬長是當年國民黨培養的本省籍精英,他目前有超過一半的時間在南部基層走動,積極以貼近南部選民的語言和方式宣傳國民黨的主張。

  他向記者表示台灣確實有南北的觀念差距,「特別是南部比較是農業或傳統工業地區,這裡的人對外接觸比較少、很純樸,大多比較感性,也就對國民黨比較理性的論述,無法馬上接受。這是國民黨需要檢討的地方。」 

  面對「選舉很厲害」的對手,包括「嘴巴很厲害」的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謝長廷鋪天蓋地的負面宣傳,語氣略帶激動的蕭萬長堅持自己只曾借用一般跨國企業慣用的市場形容詞,提過一次「大中華市場」(Greater China Market)。

  他說:「我覺得這是一個選舉伎倆。我在書中和演講里從來沒有講過『一中市場』,反而是陳水扁先生在2001年到2002年先後有好幾次再三地強調歐盟的模式很值得參考。他甚至也強調要從經濟的統合,走到政治的統合,所以他今天攻擊這個兩岸共同市場,是等於在否定且批判他自己過去講的話。」

  蕭萬長指責謝長廷「沒有好好了解」共同市場的概念,因為它固然最後要讓人員、商品、資金可以自由流通,「但自由流通不是毫無限制地流通,它是要經過會員國談判、協商和同意的步驟。兩岸共同市場沒有犧牲主權,兩岸是對等的」。 

  「我們要從兩岸經貿關係的正常化開始,然後把現在存在的一些障礙排除掉,未來要做到自由流通,還要經過協商。台灣人口這麼密集,失業率也在增加,怎麼會協商讓大陸的勞工進入台灣?同樣的,也不會如他們說的讓『大陸妹』來破壞我們的家庭,或讓大陸農產品進來打擊台灣。」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6 22:1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