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中國商人形象必須脫胎換骨

作者:大西洋人  於 2007-10-29 09:2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韓方明/有比利時的朋友來中國考察經商環境,與筆者約談,甫一見面即直言稱除了經濟高速增長之外,也看到了不少令人不愉快的景象。某些在前幾年「中國製造」年代因為機緣巧合暴發的商人,其行為依然不脫「奸商」特性,實在是經濟全球化之中的不和諧聲音。

  義大利的出版物Gnosis網路版2007年第1期發表了一篇針對個別中國商人侵犯知識產權的報告。該報告警告:一種「黃色危險」正通過網際網路傳播,而此危險的表現之一就是工業間諜。該報告援引了一家國際計算機安全公司的開辦人的如下挑釁性言論:「曾幾何時,為了複製產品,中國人來到西方對鞋店或時裝店的櫥窗拍照。現在,取而代之的是,他們直接從生產者的伺服器中竊取設計,並因此能夠在真品商業化之前將一種假冒商品推向市場。」

  一個多月之前,中國有汽車廠家「仿冒」德國「寶馬」、「馬賽地」事件被炒得沸沸揚揚,德國媒體反應十分激烈,甚至將此事上升到了民族道德的高度。除了大大小小的媒體連篇累牘的報道外,德國發行量最大、歷史最悠久的新聞時政類雜誌《明鏡》周刊在最近一期報道中,以封面文章刊登了長達14頁的長篇報道,將中國汽車抄襲、黑客入侵等串聯在一起。這種對中國的商業歧視固然令國人憤怒,但國內無良企業的行徑,也確實給國人丟盡了臉。

  筆者曾經走訪過多家珠三角的所謂高科技公司,上述的義大利報告之中提到的公然竊取機器設計的現象,確實存在。部分企業主利令智昏,明明自己沒有技術,就到海外購買幾台別人的機器,然後去掉外殼,包上一個國產的鐵皮機殼,打上鄉土色彩濃郁的商標,而後冒稱是替代進口的自主研發創新產品,一方面欺世盜名向政府騙取研究成果資助和各種榮譽,另一方面大肆仿冒兜售給客戶牟取暴利。

無信譽企業必定要被唾棄

  某些企業家公然侵犯知識產權,視他人的技術產品於無物,使出此等下作手段以圖利,實在是一種玩火行為。商業社會本來就是信用經濟,無視海外同行的研發成果,踐踏國際商業規則者,遲早會露出馬腳,到時候肯定會受到市場和法律的懲罰。

  此種小偷和騙子企業家,其行為源自利欲熏心,每每以小聰明意圖欺騙天下人。例如,有一家原本是做代工的小企業,在新加坡和美國不過是在律師事務所內註冊了個一元錢的殼公司,結交了一兩個當地落魄失意的商人,就敢「包裝」成為在亞洲和北美全球運營的跨國機構,對外自稱投資若干,標榜正在打造多少國際專利,甚至下一步還要來新加坡上市。而真的給人多問幾句,就顧左右而言他,迴避要害。到底自身是幹什麼的,靠什麼盈利,有哪些核心競爭力,有多少是靠侵犯盜竊別人專利技術而不當得利的,均經不起推敲。

  這些自詡為「企業家」的欺世盜名者,我奉勸他們還是早走正道的好。市場經濟百多年的歷史已經證明,不按照牌理出牌,不按普世商業規則運作,公然破壞一般商業利益者,遲早是會被被淘汰出局的。

  前一段時間,《聯合早報》評論員杜平在一篇文章談到中國商人的道德誠信問題時,曾有這麼一句話:「損人利己、坑蒙拐騙和弄虛作假的行為,差不多就快要變成民族的性格」。此話似乎是言重了些,有些人恐怕不愛聽,但平心靜氣地環顧周邊,客觀地思考一下,人們還真難以理直氣壯地與之爭辯。

  失信絕不能成為中國商人的品格,哪怕它能僥倖地帶來短期的豐厚利益。要避免自己的誠信被世人所看輕,中國商界要時刻提醒自己好自為之,而政府也應該通過嚴刑重典,規範商業秩序,整飭商業信譽。

·作者是旅居香港的投資銀行家,中國全國政協委員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7 05:1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