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時隔150年重新站起來的「巨人」中國會走向何方

作者:大西洋人  於 2007-10-29 08:4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朝鮮日報:十七大后中共 新貌足以令毛澤東吃驚

    記者池海范/揭示中國政治和經濟發展的相互關係一直是學者們研究的課題。學者們大致可分為兩派,一方認為共產黨一黨獨裁是經濟發展的障礙,另一方認為共產黨的領導力是經濟發展的動力。

  主張前者的學者們稱,一黨獨裁必然會導致腐敗,而腐敗會阻礙國家發展。此類學者們常會提及「中國崩潰論」和「共產黨危機論」。美國卡內基財團的華裔研究員裴敏欣主張:「在中國共產黨的一黨獨裁下,瀆職腐敗、官僚主義、正經勾結、地方黑幫等問題不可避免,加上失業、貧富差距過大、環境污染等社會問題,共產黨已面臨『統治乏力』(governance deficit)的問題。」

  也有學者(Dickson)認為,雖然中國表面上顯得穩定,但內部很虛弱,所以是一種「脆弱的穩定」(fragile stability)。持后一種觀點的學者認為,改革開放近30年來,中國共產黨通過改革已同時完成了「經濟發展」和「政治穩定」兩大目標。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楊大利認為,中國引入市場經濟后,通過行政改革和制度改革、反腐敗等提高了統治能力,很好地應付了市場化社會的挑戰。

  首爾大學國際研究生院教授曹泳男評價說:「雖然中國有著多種不穩定因素,但從整體上看仍相對穩定,今後的一段時間內這種穩定會持續下去。」要說兩個主張哪個正確還為時尚早,但改革開放僅30年中國就發展為能夠對美國構成巨大威脅的大國,為後一主張提供了有力的證據。中國共產黨是憑藉何種領導力建設出了今天的中國令人關注。

  在第十七屆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剛剛閉幕的現在,有必要重新審視「共產黨的轉型」。胡錦濤主席在本屆大會上提出了「均衡」,對中國的發展方向做出了修正。他提倡的「科學發展觀」就是指要在環境保護、經濟發展、技術開放方面實現均衡。這種戰略是要把量的增長轉變為質的增長,擺脫「環境污染大國」、「假冒產品大國」、「劣質產品工廠」等污名,使中國更上一層樓。

  1978年,鄧小平以「黑貓白貓論」平息了中國內部的意識形態爭議,江澤民也曾以「三個代表理論」把中產層吸收到黨內。出席本屆大會的企業界人士為數眾多也是緣於上述原因。共產黨還在逐步推進黨的民主化,中央委員選舉的競爭制度和基層組織的直接選舉都是很好的例子。所以說,假設共產黨在某一天要更改黨名也不會讓人覺得奇怪。如果毛澤東復活,他或許會說,這不是我曾經領導的共產黨。

  在第十七屆全國代表大會上,中國共產黨撇開派系矛盾,以和平方式更換了9名政治局常委會中的4人,展示了穩定的精英政治會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裡持續下去的能力。鴉片戰爭之後,時隔150年重新站起來的「巨人」中國會走向何方,舉世矚目。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4-29 09:1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