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記者陳旻南京二十六日電/中共中央二十六日在北京宣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李源潮出任中央組織部部長,不再擔任江蘇省委書記,而江蘇省長梁保華則兼任江蘇省委書記。分析人士指出,這拉開了中共十七大後人事變動的序幕。
今年五十七歲的李源潮,其父李干成曾任上海市副市長。李源潮主政江蘇五年來,作風凌厲,做事果敢幹練,令江蘇官員印象深刻。在不久前閉幕的中共十七大上,李源潮當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整肅官場大刀闊斧據在江蘇省委工作的官員透露,當年李源潮初到江蘇工作時,江蘇的官員並沒有看好他,分給他的宿舍條件以及工作用車都很一般。在二○○一年十一月,以江蘇省委副書記兼任南京市委書記后,李源潮開始顯露果斷一面,他在南京各機關推行作風改造工作,隨後推行的「萬人評議機關」活動更堪稱「大刀闊斧」,直指政府機關作風頑疾,衝擊「官本位」觀念。儘管有人質疑活動的有效性,但他不為所動,力求藉此達到加強公眾監督、遏止權力濫用和腐敗蔓延的目的。
就任省委書記后,李源潮繼續以其鐵腕治吏的風格整肅江蘇官場。值得關注的是,江蘇省二○○六年三月三十一日通過了《江蘇省預防職務犯罪工作條例》,並於同年六月施行,成為內地首份保障新聞機構採訪權利的省級條例。據悉,目前內地還未有同樣的法律條文,江蘇拉響的是頭炮。有評論說,這表明江蘇在這方面已成改革先鋒,李源潮在為中國輿論監督搶灘。
優惠政策傾斜蘇北在李源潮出任江蘇省委書記前,人們戲稱江蘇有「三個世界」:蘇南經濟發達,富居天下,屬第一世界;蘇中雖不如蘇南,但經濟發展不算落後,屬第二世界;而蘇北則由於歷史和地理原因,經濟發展嚴重滯后,屬第三世界。「一省三世界」的局面,不僅嚴重影響江蘇的外部形象,也帶來許多經濟和社會問題。
對此,李源潮上任后首先把江蘇在「九五」期間提出的「強省富民」發展戰略改為「富民強省」。看似只是顛倒了一下順序,卻反映了不同的執政理念:前者以物為本,後者則以民為先,目標是讓民眾安居樂業,為和諧社會打基礎。
隨後,他多次到蘇北考察調研。在掌握大量一線情況的基礎上,江蘇省先後出台一系列向蘇北傾斜的優惠政策。省政府在二○○五年三月和五月先後制定了振興蘇北和加強東隴海線產業帶建設的戰略部署,江蘇的「十一五」規劃也加大了對蘇北的支持力度,在產業、財政、科技和勞動力四方面實現由蘇南向蘇北的四個轉移。
在江蘇經濟發展上,李源潮有清晰的思路。在李源潮主政以來,江蘇先後出現了「新蘇州模式」、「崑山經驗」等一系列具有全國示範意義的現象。蘇州近年來展開的一場「富民運動」亦開始初見成效,不僅全市人均GDP在長三角地區名列前茅,而且人均收入在二○○二年就已突破一萬元的水平。「新蘇州模式」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樣板,在大力推廣的同時也被注入了「富民優先」的新內涵。
引進技術增競爭力而近年在以「台資經濟」著稱的崑山,經濟結構的轉型問題突出,以往低成本廉價勞動力吸引投資的模式日益受到挑戰。李源潮在關鍵時刻選擇了──主動由「中國製造」轉為「中國創造」的高新技術本地化戰略,吸引全新的投資夥伴,真正要將高新技術轉化為自身的發展優勢。李源潮稱之為「借雞下蛋」,引進技術來鑄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二○○三年全國「兩會」期間,胡錦濤和前任中共總書記江澤民對江蘇提出了「兩個率先」,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保?晌?饢壞筆奔坦愣??籩泄?詼??么笫∈∥?榧塹惱?問姑??
據悉,李源潮為此工作一直都相當刻苦,把富民問題視為該省的第一難題,每次到經濟水平落後蘇州七倍的蘇北,他都「食不甘,寢不安」。由於長期睡眠不足,弦綳得很緊,結果患有長期反覆發作的口腔潰瘍。而中央對其的評價是「思路開闊、開拓創新意識強」。
國家統計局的調查顯示,江蘇人對社會治安的滿意度居全國首位,江蘇的教育、新農村建設等也在全國處領先水平。雖然目前江蘇的GDP總量在全國不是第一,但江蘇人的生活質量卻在快速提高。江蘇揚州在二○○六年還獲得了「聯合國人居獎」的稱號。
[
本帖最後由 Atlantician 於 2007-10-26 18:17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