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從十七大看中國政治道路的探索

作者:大西洋人  於 2007-10-23 10:3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 鄭永年
  胡錦濤十七大報告一出來,人們爭相提問,「有沒有新的提法?」「新提法」往往指的是兩個方面。一是過去提什麼,現在改為了什麼。二是過去沒有提出來過,現在提出來了。

  或者過去是其他文獻上提過,但現在首次在黨的報告中正式提了出來。

  從這個角度,人們自然可以在十七大報告中找到很多新提法,如從前提「建設」現在變成了「發展」;從前用「總量」國民生產總值,現在改成了「人均」;從前提「增長」現在變成了「發展」;基層自治首次納入總體政治制度;首次提出「生態文明」和「統籌兼顧」,等等,不一一而足。

  在西方多黨制國家,每當一黨取代另一黨執政時,往往推出很多全新的政策概念。政黨間的分野往往通過這些概念的不同來顯示。

  與此相比,中國共產黨是一黨執政,每次黨代表大會報告和前一次相比,往往是連續性多於創新。並且經常為了強調政策的穩定和延續性,創新的概念也往往夾雜在人們已經熟知的政治話語中。

解放思想,大膽前探

  很顯然,儘管很多評論家還是用這種方式來透視十七大報告,但這樣的方法很難看到十七大報告所要透視的最重要的信息,那就是解放思想,大膽探索中國未來要走的道路。

  長達數萬字的報告,其中心思想表現在如下幾句話中,不妨全部引用:「新時期最突出的標誌是與時俱進。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不斷探索和回答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發展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堅持並豐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

  在這段短短的話語中,「社會主義」、「黨」本身和黨所推行的「發展」道路,一切都沒有了定論,一切都在探索之中。在歷史上,所有的共產黨都是預先設想好自己所要追求的「主義」,界定好自身的政治定位和發展模式,然後再來動員社會力量來追求既定的「主義」和發展模式。但從上面引述的這段話中,中國共產黨顯然已經拋棄了這種完全自上而下的做法。儘管中共還在提馬克思主義,但自鄧小平以來,「實事求是」早已經成為馬克思主義的中國代名詞。
  應該強調的是,這段話中所說的「社會主義」、「黨」和「發展」(道路),這些都是中國政治中最為敏感的辭彙。即使社會層面或者黨內有爭論,一旦體現到黨的文獻中時,就是「既定」的了。

  現在,這些關鍵政治概念和「什麼」、「怎樣」等疑問詞聯繫在一起了。就是說,無論是「社會主義」,「黨」還是「發展」模式,都不是既定的、固定的,而是具有開放性的,向未來的開放。

  從探索未來的角度,更容易理解胡錦濤所強調的改革開放「不可能一蹴而就」,「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的意義。

  

經濟轉型帶來嚴重後果

  改革開放,尤其是鄧小平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南巡」以來,中國經濟社會急劇轉型。這個轉型就是從從前的計劃經濟轉型成為市場經濟。

  向市場經濟轉型具有雙重的不確定性。一是這個過程的不確定性,就是鄧小平所說的中國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其二是市場經濟本身的不確定性。人們知道西方理想類型的市場經濟如何,但並不知道市場經濟生長到了中國的土地上後會演變成怎樣。

  但不管有怎樣的不確定性,市場經濟就是「彼岸」。經過了將近三十年的探索,中國已經建立了一套基本市場制度及其這個制度下運作的市場經濟。

  然而,不可否認,正如十七大報告所坦言的,這種轉型也給中國社會帶來了非常嚴重的後果,如收入分配不公和貧富分化、環境急劇退化、黨政官員腐敗等等。正是因為這些問題,近年來,中國社會就中國的發展道路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尤其是新自由主義一旦主導中國改革,財富創造加速,財富從多數人向少數人的轉移更快。很少一部分富裕了,但窮人也越來越多了。鄧小平早年所倡導的「一部分先富裕起來;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的後半句就變得飄渺起來。
  左派對此的激烈回應也因此很容易理解。作為社會正義化身的毛澤東主義開始迴流,並且在一些社會階層尤其是弱勢群體中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一些老革命家、退休老幹部面臨的社會現實與他們想象中的理想背道而馳,也因此紛紛以各種方式上書請願,要求中共中央反思鄧小平,反思「三個代表」。

  利益和思想的分化和政治化,如果處理不好,必然具有嚴重的政治後果。這個挑戰是中共領導層必須面對的。在今年三月「兩會」(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前夕,總理溫家寶以個人名義發表五千字長文,來闡述發展、效率與社會正義公平之間的關係等問題,為「兩會」的政策討論定一個基本調子。

確立了轉型的「彼岸目標」

  這次十七大報告也同樣回應存在於社會中的爭議,並且對中國發展模式作了更為系統的闡述,正式成為中共的官方論述。

  從這方面來看,十七大報告是一個人本社會主義文件,與前比較,十七大報告是對人本社會主義最為哲學化和系統的論述。

  在很大程度上說,人本社會主義就是中國的第三條道路。

  人本社會主義最為簡約的表述就是「發展是第一要義,以人為本是核心」。老左派懷舊,新左派強調分配。但很顯然,無論新左派還是老左派,其道路很難行得通。中國社會處於轉型中的社會,很多問題因為轉型而產生,也必須通過轉型而得以解決。

  要在發展中解決問題。一旦發展中斷,不但現有的問題解決不了,其他無窮的問題會接踵而至。同樣,片面強調效率和利益的自由主義也行不通。
光有效率和利益,犧牲了社會正義和環境,社會穩定必然成為大問題,發展的可持續性也會成為大問題。
  人本社會主義則是超然於左右派之上的第三條道路。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由財富的高度分化而導致的社會分化也不是社會主義。

  發展是社會正義和公平的前提條件,發展的目標就是要保障社會正義和公平。有發展,有社會公平,才會有社會的和諧。

  那麼,如何協調發展和社會正義與公平呢?這是十七大報告要回答的又一個重大問題。也不難看出答案:那就是通過實現社會主義民主而達致社會正義和公平。

  報告強調,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權益和社會公平正義。

  正如一些評論家所指出的,十七大報告中使用「民主」這一概念,達數十次。儘管中共官方文件歷來都強調社會主義民主,但把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聯繫起來,十七大報告還是第一次。

  十七大報告也因此開始了對中國政治道路的探索。儘管報告也涉及到了一些政治改革的內容,如黨內民主、法治、基層民主等等,但重要的並不是十七大報告提了些什麼具體的推進民主化的舉措,而是為中國政治確立了轉型的「彼岸目標」。

  鄧小平把市場經濟確立為中國經濟改革的彼岸目標。市場的引入導致了中國經濟從計劃的「此岸」過渡到市場的「彼岸」。

  現在十七大確立了中國政治的彼岸目標,儘管這個過程也會通過「摸著石頭過河」的方式展開,但只要有彼岸目標,無論國家、社會和政黨,發展道路就變得明朗起來。旗幟是一個轉型政治所最需要的。
作者是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研究所教授、研究主任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14:2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