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菩提、菩提子、菩提樹介紹

作者:魯智淺  於 2008-1-10 01:1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幾年前,我一直有一個疑問:「菩提、菩提樹、菩提子,這三者看似同根同宗,那究竟是不是呢?如果不是,那又有什麼樣的關係呢?」詢問過很多人,大家很少有能說得明白的,越問答案越多,傳說越多,分辨不出那個才是真正的答案。求人不如求己,最終,我還是通過查找各方面的資料,翻閱佛教典籍,並從中總結出一些有根據的說法。下面我幫自己總結的這些知識點呈現給大家,請各位內行朋友指點一二。


    先說菩提。


    菩提,梵音讀作:Bodhi,最早翻譯成「道」,是「通往真理的道路」的意思。後傳到了中國,就翻譯為「覺」,是指「能覺知法性的智慧」,也就是斷盡煩惱的人所得到的大智慧,即「諸佛所得清凈究竟之理也」。
《智度論》記載:「菩提名諸佛道。」又說,「菩提,秦言無上智慧。」
《注維摩經》記載:「肇曰:道之極者,稱曰菩提,秦無言以譯之。菩提者,蓋是正覺無相之真智乎。」
《止觀》記載:「菩提者,天竺音也,此方稱道。」
《大乘義章》記載:「菩提胡語,此翻名道。果德圓通,名之為道。」
《安樂集上》記載:「菩提者,乃是無上佛道之名也。」
《唯識述記》記載:「梵雲菩提,此翻為覺。覺法性故,古雲菩提道者非也。」
《瑜伽》記載:「云何菩提?謂略說、二斷二智、是名菩提。二斷者:一、煩惱障斷。二、所知障斷。二智者:一、煩惱障斷故;畢竟離垢、一切煩惱不隨縛智。二、所知障斷故;於一切所知、無礙無障智。」



    再說菩提樹。  


   菩提樹是一種植物,梵音「Bodhidruma」,這種樹木原先的名字叫作「法苑珠林八雲阿沛多羅樹,或者法顯傳雲貝多樹」,《觀佛三昧經》稱此樹為「阿輸陀樹」,《西域記》稱此樹為「畢缽羅樹」。
    世尊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覺悟,降服了自己的心魔、證悟了般若覺性、獲得神通智慧無礙,真正的得到了佛的果位。所以,因為世尊悟道於此樹下,所以稱此樹為菩提樹,也就是「道樹、覺樹」的意思。
《酉陽雜俎》記載:「菩提樹出摩伽阤國,在摩訶菩提寺。蓋釋伽如來成道時樹,一名思惟樹,莖幹黃白,枝葉青翠,經冬不凋。至佛入滅日,變色凋落,過已還生。至此日,國王人民,大作佛事,收葉而歸,以為瑞也。樹高四百尺,已下有銀塔周迴繞之。彼國人四時常焚香散花,繞樹作禮。唐貞觀中,頻遣使往,於寺設供,並施袈娑。至顯慶五年,於寺立碑,以紀聖德。此樹梵名有二:一曰賓撥梨力叉,二曰阿濕曷咃婆力叉。西域記謂之卑缽羅,以佛於其下成道,即以道為稱,故號菩提婆力叉,漢翻為樹。」
《翻譯名義集》記載:「西域記云:即畢缽羅樹也。昔佛在世高數百尺,屢經殘伐,猶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覺,因謂之菩提樹。」
《廣東新語》記載:「訶林有菩提樹,蕭梁時智葯三藏自西竺持來。今大可百圍,作三四大柯,其根自上倒垂以千百計,大者合圍,小者拱把,歲久根包其干,惟見根而不見干。葉似柔桑,二月凋落,五月而生,僧采而漚之,惟余細筋如絲,霏微蕩漾,比於紗谷,俗謂之菩提紗是也。」
《光孝寺志》記載:「嘉慶二年六月二十五夜,颶風吹倒。陳中丞大文命工培護。越年枯萎。寺僧喬庵離相同詣南華接一小枝歸,植舊地。今扶疏猶昔。」


    現說菩提子。


   菩提子產於雪山附近的地方,它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是菩提樹的果實。藏語中「bodi-ci」就音譯為「菩提」,「bodi-ci」樹的果實,也就是菩提子了。據《佛學大辭典》記載:「案菩提子一名川穀,一年生草。所在有之,春生苗,莖高三四尺,葉如黍,開紅白花作穗,夏秋之間結實,圓而色白,有堅殼,如琺琅質。俗用為念佛之數珠,故名菩提子。木本者別為一種。中國惟天台山有之,謂之天台菩提。」 菩提子的質地十分堅硬,長期捻用珠面既有光澤,而且顏色由淺變深,成為醬棕色、赤黑色,品質極高。
《雷州府志》記載:「菩提果色白者,味甜,五月熟。"案菩提樹為常綠亞喬木,多產於粵東,高二丈余。葉卵形,端甚尖長,花隱於花托中。實圓質堅不朽。今瓊山縣謂之金剛子。亦可作念珠。
《粵東筆記》記載:「菩提樹子,可作念珠。面有大圈,文如月周羅,細點如星。謂之星月菩提。」
《校量數珠功德經》記載:「若用菩提子為數珠者,或用掏念,或但手持數誦一遍,其福無量。」
  正因為菩提子意義深遠,很多的佛珠都是以菩提命名。佛門修行人,一般必備至少一串菩提材質的佛珠或念珠或手珠。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6:0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