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的第一場雪
下雪了,2006年的第一場雪,在不經意間已經給大地鋪上了一層薄薄的銀裝,雪花細細的輕盈盈的飛舞,在風的輕憮下,從地上翻著,滾著,像孩子一樣撲進母親的懷抱,在撒嬌在盡情的享受著母親的慈愛,而母親則敞開著他那博大的胸懷,擁抱著他的孩子,一個出門在外久未回家的孩子,
看著窗外瞬間鋪滿的銀裝,不由得我有一種衝動,一種與雪共舞的衝動,於是在窗外的停車場走了一圈。雪撲在臉上,灌在脖子里痒痒的,空氣新鮮而透著冰涼,大地靜靜的,不知哪來的一隻野貓從車后竄出,嚇了我一條,我想抓把雪向貓投去,可地上的雪竟然很薄,根本抓不起來,我用兩手掃了一把抓在手上,可抬起頭來已經看不見了那隻貓,。是誰家的貓,這大冷的天難道出來散步,莫非和我一樣想體驗一下這場初雪的滋味,手上的雪已經把手侵濕,冰涼冰涼的,雪已經被我捏成了硬硬的雪塊,手凍得已經發紅,脊背上也感覺到了陣陣的寒意,太冷了趕緊跑回家,小軍說,小心感冒,先到爐子上烤烤。。。。。。
初冬的新雪讓穿著單衣逛雪地的我,真正的體會到了什麼叫寒氣逼人,房子里的爐子早在半個月前就點著了,暖洋洋的,雖然只是隔著一層玻璃,但的確另是一個世界。窗是兩層玻璃的窗,外層的是透明的,裡層的是磨砂玻璃,不是到了最冷的時候,裡面的這扇窗我是不會關的,一來是怕影響採光,二來是我不願悶在像籠子一樣的房子里,要是再拉上窗帘,那室內是必須要開燈的。我趴在窗前又向窗外望去,我剛才留下的雜亂的腳印還隱約可見,我看見了那隻貓,一個不回家的貓,鑽到了那輛車子的下面,難道那是它息席的地方,是不是找不見了家,是不是會凍死,好可憐的貓,看了半天也不見出來,大概是跑了吧。。。。。。
我從柜子里取出我來日本的時候帶的那隻皮箱,那是臨走的時候花了一百多塊錢買的,打開后取出裝在塑料袋子里我那件墨綠色的羽絨衣,那是在國內的時候,孩子他媽花了二百多給我買的,在國內已經陪我度過了三個年頭,在日本也陪我過了三載有雪的季節,今年是在日本的第四個年頭,記得在國內的三年裡,好像都沒有下過雪,反正我的腦海里一直搜索不出,我穿上這件衣服在雪地里的感受,倒是在日本的我,真正的體會到了,雪地里離了它還真的不行。離了它,就不會享受到北海道的雪帶給你視覺上的衝擊。
那是2003年的3月2號,當我踏上日本的那一刻起,札幌的雪實實在在的把我驚呆了,儘管那天並不下雪,但馬路兩旁堆積的雪是我做夢都不會想到的,我不由得發出了由衷地讚歎,一人多高,從馬路這邊根本望不到對面的車輛,整整齊齊的雪堆積在哪,後來我才知道那是除雪車的傑作,接我的人告訴我,三月的札幌已經進入了融雪期,大概到了四月底五月初積雪才會完全融化。
2003年的3月,由於剛來日本,我並沒有真正的體會到雪的感受,2003年的11月底和2004年的4月底,讓我完整的體會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落雪融雪的過程。我驚奇的打電話告訴我的父母和我的家人我的朋友,我告訴他們這裡是個雪的世界,雪的海洋,就連電視上有關雪的新聞和雪壓塌了房子,以及日本人上房除雪,從房上跌下來被雪淹沒,最後凍死的消息,我都會告訴他們。我還告訴他們,我一個人喜歡在淹沒膝蓋的雪裡行走的感受,像個孩子似的興奮,一種對雪的崇敬,對雪的神奇和喜愛的嚮往,那一年的我因為獨自一人,也沒有相機,沒有留下我最初的感受,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儘管在第二年我還再一次的經歷了雪的世界,但我最多的只是多了些一個人在雪地里行走的感受,儘管也有和朋友們在電話里暢談日本北海道的雪,但那只是對朋友們的一種講述,一種回答,沒有了初來時候的那種大驚小怪,少見多怪的感受,只是在那時候,一直渴望有一張自己站在雪地里的照片,但因為同樣的原因,那一年的雪又一次在我的遺憾和懊惱中溶化了,而我又多了一些對雪的認識和雪對於我內心的衝擊。
第三年的我已經不再是一個孤單的我了,運城人在日本又多了夥伴,從冬季沒來的日子裡,我就在划算著要買一個照相機,但總是遲遲下不了決心,後來在小姚的慫恿下我還是買了,七七八八的算下來合人民幣五六千元,我著實心疼了好久,最終下定決心買相機的還有一個說來好笑的原因,就是小姚和我同時買一個攝像機,就這樣,我和小姚各自擁有了自己的夢想,有時想起來都覺得好笑,像個孩子相互慫恿著才有膽量。。。。。。其實現在想來,還不是捨不得花錢,自己辛辛苦苦的究竟是為了啥。
在第三年的冬季,在北海道的雪地里我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在公園裡,在田野里,在馬路旁都留下了我的身影,在雪停風止的雪后,在鵝毛大雪的風雪裡,儘管手指凍得發僵,但總算擁有了自己心裡雪的世界,於是在第一時間裡,沖洗了幾十張我在雪地里的照片,用特快專遞郵回了家,讓老母親看看他幾年沒見的兒子。。。。。。
我對日本雪景的痴迷,引起日本人的好奇,用異樣的眼光看著我,也許在他們的眼裡雪沒有神奇的地方,太多的雪已經成了災難,交通癱瘓,飛機停飛,房屋壓塌,人員死亡,除雪車日夜不停的工作也難以應對,日本人對雪已經沒了感情,雪增加了納稅人的負擔,據報道那年的除雪費用超過了預算的好多億日元,對於雪的態度,我們這些外來人是不會體會到日本人的苦衷。每年都有人因雪而死,因雪而殘,在北海道你會感覺到大雪溫柔和兇悍的一面,也能感受到大雪極為壯觀的場景。
札幌的世界冰雪節,是在每年的2月舉行的,來自世界幾十個上百個國家的精美的藝術,通過雪展現在人們的眼前,每年的主題都會有一個新的思想,各個國家的藝術家在這裡展現著他們美麗的神話,每一件活靈活現的藝術品都是用雪來完成的,雪是藝術家的靈魂,是藝術家思想的延伸,那一座座富麗堂皇的殿堂和世界各地的勝景,那動物的世界,兒童的樂園,那中國領事館的大型雪雕的故宮,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人來參觀,人們為雪雕的神奇而讚歎,而震撼,雪在那一時期已經成了一種文化,成了一種不可逾越的藝術,成了人們爭相觀光的神奇的勝景,不到現場你不會感覺到那種震撼,真不敢相信在這五彩斑斕,流光四射的寒天里,即使在深夜裡,還有這人山人海的人群,留戀在札幌的街頭,從而使札幌的冰雪文化節聞名於世,這大概是雪帶給札幌最大的好處了吧。
早在前幾天未下雪時,我其實也曾考慮過是否在今年買一件新的羽絨衣,可是看了看,最便宜的也要好幾千日元,想了想還是忍了,一來我的這件雖然穿了六年,有點舊但不破,二來我也不想花那麼多的錢,出門在外又不講究,反正又沒幾個人認識自己,能省還是省省吧,我當然知道衣不如新,人不如舊的道理,只是有那個必要嗎,再個,咱在這就是穿得再好,叫誰看,有意思嗎。
從皮箱里取出了我的那件墨綠色的羽絨衣,掛在了床頭,我知道在明天出門的時候,我又要靠它給我遮風擋雪,要靠它在冬日的雪地里取得應有的溫暖,也許在今年的雪地里,我會拍到更美的景色,我知道今年的這場雪並不比往年來得晚,只是,這一來了,不到明年的四月底,它是不會說再見的,而我的這件墨綠色的羽絨衣,將會伴隨著我度過人生的第七個寒冷的年頭。
說不定有一天,我真的想通了的時候,會買一件新的羽絨衣,只是不知道我會不會捨得扔掉這件,給了我七年溫暖的墨綠色的羽絨衣。
海邊石。。。。哈哈。。。。不就是在海邊的一塊石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