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中國最大的難題不是香港,更不是美國,而是...

作者:反彈琵琶  於 2019-11-23 14:1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推介|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香港事件再升級!可中國最大的難題不是香港,更不是美國,而是...

. .   .  .    .

.這幾日,香港宛如是中東某個戰場而不是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整座城市硝煙四起、戰火到處點燃、人民陷於恐懼之中。

 

香港事件持續了5個月了至今還沒有平息,很多人都在想這該是中國最大的問題了,其實卻不然。

 

今天給大家講講一個十幾億大國複雜的治理難題

1  西方對中國的認識

默克爾在華中科技大學演講(來源:荊楚網)

 

97,在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的第二天,默克爾在華中科技大學發表演講說道:中國必須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包括人權、貿易、科技、氣候等等。

 

默克爾同時提出,鑒於中國在許多領域已經領先,我們總有一天不得不討論這個問題:中國是否還能繼續算做發展中國家。

默克爾這番話是意味深長的。

大家知道默克爾這番講話的大背景嗎?是德國經濟面臨嚴重的衰退,默克爾帶著一大票德國企業家來中國談經濟合作的。說白一點,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德國是有求於中國的。但是偏偏在有求於中國的節骨眼上,默克爾卻發表了這麼一番對中國含蓄批評的演講,是不同尋常的。

默克爾這番話其實代表了西方社會從精英階層到普通民眾對中國的統一認識:中國人你們已經很富裕了,你們不該還算作發展中國家!你們必須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

西方社會對中國的這個認識正確嗎?

如果我們不帶任何偏見,站在西方社會普通民眾的立場,這個認識好像也沒錯。

在西方民眾眼裡,中國是這樣的國家——列舉一組消費數據:

美國每年購買1400萬台汽車,中國是2800萬台;

中國人每年消費全球智能手機50%

中國人每年消費全球奢侈品的60%

星巴克最大的市場不在美國,而在中國;

中國空調滲透率高達60%,比歐洲還高,與美國相當;

中國人均居住面積36平米,在歐洲也能排名前5,自有房率遠遠超過歐洲;

中國人每年出國人數是1.3億人次,相當於德國與法國人口總數,出境的中國人狂掃各國商場,在奢侈品商店排成長隊買白菜一樣買價格不菲的包包手錶。

這些數據都是真實的,做不得假的。

所以,西方社會才有前面共識,才有默克爾含蓄的批評。

大家不要小看西方社會這個共識,這種普遍的共識很容易造成對中國很壞的觀感,最後直接讓西方國家對華政策產生很不利的影響。

那麼,西方社會的這個認識正確嗎?

我可以負責的說一句:這個認識是不正確的。他們看到的只是冰山的一角。

 中國的社會階層結構

中國地域廣闊,經濟發展很不平衡。如果從人群的角度,中國的社會階層大致是一個字形結構。

最上面那個4億人,主要居住在一二線大城市,他們屬於中國的中產階級,他們有車有房,他們創造了中國中高端商品的消費奇迹——包括全球佔比超過60%的奢侈品消費,全球佔比超過50%的汽車消費,以及中國中高端住房消費。這個人群分享了改革開放、城市化進程大部分紅利,同時也承擔了向農村與落後地區轉移支付的義務。

西方社會看到的消費數據,就是這群人創造的。

中間那一豎有1億人,主要居住在23線城市,他們收入介於中產與底層老百姓之間,努力一下就可能達到中產了,鬆懈一下就滑到底層階層。

最下面那9億人,主要居住在農村、鄉鎮以及小縣城。他們收入不高,但是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溫飽能解決,他們由於地區差異以及城鄉差異很難分享到經濟高速發展的紅利,不過卻能享受國家扶貧與轉移支付的政策紅利。

我們國家就是這樣複雜的社會結構,上面的那4億人已經基本摸到發達國家的門檻,而下面的那9億人還處於發展中國家水平,中間還有1億人拚命向上爬。

龐大的人口基數,複雜的社會結構,不同人群的利益訴求衝突造成了國家治理的難題。

我們國家把自己定位為發展中國家,主要就是為下面這9億人考慮的。

 

樣給大家列舉一組消費數據,大家與上面那4億人比較一下:

9億人一輩子沒用過馬桶;

沒坐過飛機;

他們人均每月可支配收入只有400多元,

有近6億人不會或者從未上過網;

我們的網路輿論場基本是上面那4億人的聲音,而下面那9億人屬於沉默的大多數。

我們國家與政府頂著巨大的國際壓力,堅持發展中國家定位不動搖,就是為這部分沉默的9億人考慮——把國家的資源更多的留在國內,留給我們的困難群眾,而不是去承擔更大的國際責任,贏得西方社會的讚許。

按:按照目前的國際經濟體系,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待遇是有很大區別的,包括發展中國家在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貸款可以獲得優惠利率,國際貿易可以獲得關稅優惠,國際郵費有補貼。

總而言之一句話,承擔更小的責任,得到更多的權利。

3  中國執政黨的誠意

過去總有一票公知造謠,說我們國家對外巨額援助,而不顧自己貧困人民,這類謠言配合亞非拉各種關於中國新聞的曲解非常蠱惑人心。

事實卻恰恰相反。

我們這個國家是對普通老百姓最友好的國家;我們執政黨是對普通老百姓最有誠意的政黨。

為什麼?

看看我們做的扶貧攻堅戰,從行政、商界、金融、教育、醫療等等各種層面向貧困人群全面投放資源。

在貧困地區建橋修路,給貧困人群通電通水通網路,危房給錢改造,醫療貼錢補貼,教育各種綠色通道,執政黨的幹部還一個村一個村住進去,各種想辦法給貧困人群找工作找項目。

不談這個過程投入的人力物力精力,就直接按金額計算,這幾年對貧困人群直接間接投入十萬億怎麼都有了吧。

大家知道這十萬億意味著什麼嗎?

這些都是沉沒成本!

講句政治不正確的話——對貧困人群的投資絕大多數都是沉沒的成本!

從經濟效益的角度,對貧困人群的投資不僅效率極低,而且幾乎不大可能產生合理的收益——從做蛋糕的角度,這麼大的資源如果投放給這個工字型社會結構上面那個其產出效益將遠遠大於直接投放給下面那個

假如你是執政者,你會做何選擇?全球99%的國家選擇的都是把資源投放給上面那個,而金字塔底部的底層人群則成了被遺忘的角落。

以西方國家的福利制度為例,同樣是福利,投放給孩子的效率遠遠高於投放給老人,所以,在西方發達國家,養育孩子能獲得更多的國家福利。

比如日本最近就宣布了一個政策,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全免費,在家帶孩子的每月還可以拿到相當於1000多元人民幣的工資,這些都是政府財政買單——代價是全民消費稅提高2%

這項福利立刻引發了中國輿論場的熱議。但是另外有一則新聞卻被大眾忽略了。

你看看,日本政府就是這麼現實——多養孩子對經濟是有很大好處的,所以,各種福利鼓勵(歐洲國家也是如此),但是資源投放給老人就是沉沒成本,所以,退養金各種削減。

說起來中國人均GDP還不到1萬美元,我們的老人的退休年齡是60歲,這個年齡與一票人均GDP幾倍於我們的發達國家相比竟然是最低的!

美國退休年齡是67歲,目前是鼓勵延遲到70歲退休;

瑞士的退休年齡是65歲,計劃延遲到67歲;

日本是70歲,計劃延遲到75歲;

德國是67歲;

英國是65歲;

我們不但退休年齡最低,而且養老金實現了17年連續提高!雖然我們因為財政的巨大壓力也在醞釀延遲退休方案,但是不管最後方案怎麼樣,我們的退休年齡一定全球最低的。



以上還是一票發達國家,至於發展中國家,大家可以去看看這票國家在貧民窟掙扎生存的貧民的凄慘生活,這些人群一輩子都看不到任何希望。

啥是執政的誠意?

願意把資源不計回報沉澱給弱勢人群就是最大的執政誠意!

為什麼全球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對老百姓表現出執政的誠意?

因為這個政黨從成立之初就是為老百姓利益而奮鬥的。

這裡給大家插播一段國際共運黨課。

首先提出一個問題——西方發達國家老百姓的福利是怎麼來的?

是資本家主動施捨的嗎?

不是!

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爭取來的。是共產黨領著老百姓通過不屈不撓的鬥爭爭取來的。

往前追溯100年歷史,我們可以看到一條清晰的脈絡——當國際共運蓬勃發展的時候,西方國家老百姓收入水平(含福利)就提高得很快;當國際共運處於低潮的時候,西方國家老百姓收入水平就急劇下降。

在沒有共產黨之前,現在的人是很難想象那時工人與城市市民是啥生活。

引用一段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的現狀的描述》:

在住宅方面,城市的貧民窟雜亂無章、破爛不堪,空氣污濁,通風、排水、衛生狀況惡劣。許多人住的是陰暗潮濕的房屋,不是下面冒水的地下室,就是上面漏雨的閣樓。住宅非常擁擠,每一個角落都塞滿了人,病人和健康人睡在一間屋子裡,睡在一張床上。甚至屋子裡都不具備棲身的條件,傢具破損不堪,往往一下雨就漏水。房屋內外,其骯髒程度難以形容。

在穿衣方面,工人們穿的衣服是壞的、破爛的或不結實的,他們沒有保暖的衣服。大多數人的衣服本來就不好,還得常常把比較好的衣服送到當鋪里去。許多工人特別是愛爾蘭人的衣服簡直就是一些破布,往往連再打一個補丁的地方都沒有了。

在飲食方面,工人們吃的食物是劣質的、摻假的和難消化的。許多工人只能靠土豆充饑,而且土豆多半是質量很差的,乾酪是質量很壞的陳貨,豬板油是發臭的。有些人甚至食用已經半腐爛的病畜或死畜的肉。商人和廠主昧著良心在食品里摻假,如糖里摻米粉、咖咖粉里摻菊芭、可可里摻有搗得很細的褐色粘土、酒精里加上顏料冒充紅葡萄酒,等等。

大家看看,堂堂大英帝國,19世紀全球最強大的日不落帝國,其工人階級過的卻是豬狗不如的生活。

所以,19世紀後期,整個歐洲才有了一個幽靈,一個共產主義幽靈在歐洲遊盪

當第一個共產黨政權成立后,整個世界的格局,工人階級的社會地位開始發生根本性變化。

1918年布爾什維克奪取俄國政權。

1920年美國立法給予婦女投票權。

你覺得這是巧合嗎?

1946年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東西方不同意識形態兩大陣營開始對立。

從此之後,西方國家老百姓收入水平開始急劇提高;西方福利社會恰恰開始於二戰之後;

你覺得這是巧合嗎?

70年代,蘇聯在全球如日中天,冷戰主戰場越南美國全面潰退,國際共運達到高潮;

70年代,美國中產階級人數急劇增長,佔總人口比例達到61%

你覺得這是巧合嗎?

80年代初期,在蘇聯推動下,亞非拉地區掀起一輪新的共運浪潮;

80年代初期,美國中產階級人數達到頂峰,占人口總比例接近80%80年代也是美國老百姓生活水平最高的時期;

你覺得這是巧合嗎?

91年蘇聯解體,紅旗落地。

90年代美國老百姓收入增長開始變緩,到90年代末期陷入停滯;1999年美國GDP10萬億美元,當時美國家庭中位數收入是5.7萬美元,到了2015年,美國GDP18萬億美元,但是美國家庭中位數收入卻不增反減才5.6萬美元!

你覺得這是巧合嗎?

在國際共運發展到頂峰的80年代初期,美國中產階級人數占人口總比例接近80%,但是在蘇聯解體二十幾年後的2015年,美國中產階級人口占人口總比銳減到49%

你覺得這是巧合嗎?

為什麼過去100年歷史中西方社會對共產黨與社會主義如此敵視?

原因就是,只要共產主義的紅旗不倒,資本就不敢為所欲為。

當共產黨的存在就可以間接讓西方國家被迫提高老百姓福利的時候,你有什麼理由懷疑這個政黨執政的誠意?

小時候看老電影,有句台詞印象很深刻——「共產黨才是窮人的大救星,年齡越大,回頭再看這句台詞真的是感慨萬千。

現在的國際形勢大的格局還是敵強我弱的局面,輿論的話語權還被西方媒體所控制。我們的執政黨被西方媒體各種妖魔化抹黑。

所以,一定要建一個那啥把境外有害的信息阻擋在外面,不這樣做,現在大陸每一個城市都會變成今天的香港!    .

 我國面臨的治理難題

講了這麼多其實就是一個主題,我們這個國家是對普通老百姓最友好的國家;我們執政黨是對普通老百姓最有誠意的政黨。理解這個主題,我們再來看看這個國家面臨的巨大的治理難題。

中國有十幾億人口,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我們現在是一個工字型的社會結構,不同的社會階層有不同的利益訴求,一旦特定階層的利益訴求沒有得到滿足,很多人就鬧騷滿腹,對國家對執政黨有很大的怨氣。

去年某大V有篇文章轟動一時,大致是描述作為中產階級對國家的各種不滿意。撇開文章中的各種常識錯誤不論,這篇文章其實就是代表工字型上面那個發聲的。

文章中通篇都是,我的訴求是什麼,國家應該怎麼做——反正只要國家沒有滿足這個階層利益訴求的政策都是錯的。

中產階級是改革開放40年經濟紅利最大的獲得者,如果這個階級都還對國家不滿意,希望從國家獲得更多的經濟紅利分配權,那麼,底層人均每月可支配收入只有400多的9億人還活不活?

中國不是歐洲!

發達地區不能如同西歐一樣無條件享受東歐落後地區廉價勞動力、享受商品向落後地區傾銷的便利,而不承擔對落後地區扶貧的責任!

平衡不同階層巨大的利益衝突是社會治理的第一個難題。

按:我們的中產階級看問題的格局要高一點,不要老是惦記那點對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

大家想一想,中央財政有錢了才能大幅度提高基礎民生的保障,才能大幅度提高國防預算。為什麼這幾年我們的軍艦像下餃子一樣生產?為什麼我們拚命也要搞出自己的五代機?

上個世紀60年代我們搞出自己的原子彈這個國家已經不可能被外敵入侵,我們現在拚命提高國防預算不就是為了保護我們的中產階級去泰國、去埃及、去歐洲旅遊的時候不被欺負,保護我們的中產階級去緬甸、去越南、去非洲投資的時候不被侵害嗎?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現代法治社會依法治國的巨大難題。

依法治國首先得有法律。我們國家是4重法治體系。憲法是最高大法,其次是人大制定的法律,第三層是國務院制定的法規,第四層是地方政府制定的法規。

理論上講,憲法最高,上一層法律大於下一層,下一層法律與上一層有衝突的時候就應該修改。但是問題沒有這麼簡單。

 

以人大制定法律為例。

現在我們知道,中國是一個工字型社會結構,不同階層人群差距很大。那麼,問題來了,人大應該立足哪個人群來制定法律呢?

假如立足於工字型上面那個,我們的法律應該更接近歐洲;假如立足於工字型下面那個,我們的法律就更接近於非洲。

歐洲社會治理與非洲的社會治理完全就是兩回事,這兩者差距極大,相互兼容難度很大。所以,最後我們的法律往往具有這樣的特徵:法律條款彈性很大、法律標準模糊、口袋條款多。

.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特徵?

原因很簡單,只要是全國統一的法律最後多半就是一個指導性原則,其落地性是很差的,落地只能靠各地的執法者依據具體的情況來實施,所以,法律條款彈性大其實就是賦予執法者以較多的自由裁量權。

這個自由裁量權是最被人詬病的,首先自由裁量權過大確實容易滋生腐敗,其次,由於不同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這個自由裁量權也容易導致同樣的案例不同地區執法判決大相徑庭。

為什麼我們法律界最容易出公知,原因就在這裡。

我們法律界的公知或者是律師,或者是大學教授,首先從階層來看就屬於工字型上面那個,從中產階級的角度來看,我們的法律制定是比較滯后的(因為要照顧下面那個),然後在具體的司法實踐中,一些落後的地方竟然對這些滯后的法律執行都有問題,司法部分往往會放大了自己的自由裁量權,這就被公知律師描述為典型的人治

那麼,怎麼解決這個自由裁量權呢?

公知的藥方是搞西方那套制度,搞選票政治、地方自治。如同美國一樣,每個州每個縣都可以依據當地具體情況獨立制定自己的法律。

聽上去很美好是不是?

但是這個藥方是有重大問題的。由於中國存在巨大的地區差異,沒有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來平衡不同地區的利益訴求——通過強制性的轉移支付來平衡地區差異,地方權力擴張的後果就是分裂。

分裂必然產生巨大的衝突,不僅會導致生產力下降,而且對普通老百姓就是一場災難。

寧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

1991年蘇聯解體,分裂出去的東歐一票國家迅速成為西歐的經濟殖民地,自主產業全面潰敗,生活水平嚴重下滑,男人變成西歐的農民工,女人變成西歐的妓女,烏克蘭竟然落了一個歐洲子宮的稱號。

就算是大致保持完整的俄羅斯,由於社會動蕩經濟停滯,老百姓生活水平急劇下降,從1991——1999年俄羅斯人口死亡率一路飆升。

有學者統計,這十年俄羅斯死亡的人數與蘇聯解體前正常死亡率相比整整多了500萬。俄羅斯總人口才13000萬,500萬除以這個分母就是4%,如果中國解體,按照14億總人口計算,就要有5000萬人為這個分裂付出生命的代價。

這就是我堅決反對公知那套藥方,堅決反對西方那套制度的根本原因。

5  偉大的目標

回到之前的主題,中國的社會治理主要還是不同社會階層差距太大,城市人口有8億,農村人口有6億;城市人口僅有4億達到中產階層,另外還有1億人拚命向上爬,下面有9億人很難分享經濟發展的紅利。

巨大的階層鴻溝,複雜的利益衝突,對執政者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怎麼辦?

歸根結底還是要不斷發展生產力水平。通過產業升級,在全球經濟體系中拿到更多的紅利,同時給社會能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然後不斷提高城市化率,轉移更多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

 

如果城市人口能達到10億人,其中70%能達到中產階層,社會治理就會輕鬆很多,如果城市人口能達到12億,同樣其中70%能達到中產階層,我們就成為一個富強文明的社會主義強國。

而以上正是19大報告規劃的2035年與2050年兩步走的目標。

時逢建國70周年之際,讓我們一起祝福共和國明天會更好,一起為美好的明天努力奮鬥吧。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04:1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