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歷史唯物主義一辨

作者:反彈琵琶  於 2015-11-28 10:2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大眾哲學|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1評論

 

歷史唯物主義作為概念,是諸多歷史觀之一,恩格斯多被視為權威代言人。歷史唯物主義不是筐,不能什麼都往裡裝。歷史唯物主義遭毀遭譽都很正常,問題是謬稱知己者的捧殺,與歪批三國者的棒殺,二者或殊途同歸。

歷史唯物主義作為啟蒙,是對統治層愚民讕言的直接挑戰,認為人類社會發展並非無頭的蒼蠅亂撞,也不是神明高人的安排,乃有其內在規律性可循。先哲歷史唯物主義的對象針對的是系統的人、大寫的人;先哲視人類發展為「社會的運動」過程,生產方式的發展是其主要運動形式,社會是其空間存在形式;生產方式的發展也被表述為實踐,實踐可歸納為生產什麼,怎樣生產。可知所說生產力/生產關係結合為生產方式。

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往往被棒殺者視為歷史唯物主義的敗筆或漏洞,其實大可不必如此自慰,歷史唯物主義在枚舉將來社會發展可能性時,將社會主義鎖定為理想的假說。該假說到底屬於虛假的可能性還是現實的可能性,也不妨百家爭鳴,與歷史唯物主義不可混為一談。國家消亡、階級消亡、生產資料全社會佔有,其能否實現,不應是近幾世紀值得勞神的談資。或許也有穿越式的標榜,最多也就姑妄聽之。

以前糾結何為藝術時,涉及到認識論的點滴,不妨做他山之石旁敲歷史唯物主義。

 

附:

認識論補丁幾則

 

名、動、形、數、量、代,語法上歸類為實詞。實詞應被理解為語言的主體,集概念之大成。名詞更是實詞的主力,思維的基礎。概念確立的原則應名實相符、約定俗成,不過,人們對的認識,並非一蹴而就的因為概念的對象是過程,是動態的,信息的無限性與相應概念表達是一對矛盾,因而概念只能是對於大量客觀信息的抽象,也只有這種概念抽象,才使思維成為可能。任何概念抽象都必然程度不同地捨棄大量的客觀信息,必然以犧牲細節為前提,但概念又必須能夠概括相應過程的所有細節。
   
名詞中目前外延最大且最具概括性的可有物質、運動、時間、空間、信息等。從邏輯屬種關係角度,物質等五概念可被視為總屬概念,這應該成為思維辯證法的前提。
   
隨著人們視野的擴大,某些過時的概念被淘汰,如燃素等;同時,大量新生的概念又源源不斷地補充進來,如夸克等。並非所有的新生概念都能站住腳,就如網上流行的很多新概念,就是對名實相符、約定俗成的惡搞,如偶替代我,絲毫無助於人們認識上的提高,也人為製造著語言交流障礙,更不用說對外語翻譯工作所帶來的麻煩了。代詞如此,名詞也是如此。
   
新詞中氛圍就是一例,其明顯源於氣氛,但其所能概括的很難說超出氣氛,給人的感覺似乎是要故意拉開文人用語與大眾語言的距離。

大寫的人/系統的人/社會的人,並非個體人的簡單相加,類似道理,人體也不是人體細胞的簡單相加。大寫的人,其性質取決於其主要運動存在方式生產方式的發展水平。個體人的新陳代謝、生老病死,是小寫的人的副次運動存在方式。人的副次運動存在方式與人的性質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所謂人的自然屬性和人的社會屬性,人們只能從觀念上而不能從實際中,將其相區別。語言文字是交流的需要,是社會的人走出生物的運動形式的前提,是生產方式發展的必需。概念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和表達,既可有合於客觀實際的表達,也可有歪曲的表達。早期的藝術形式與圖騰崇拜、宗教儀式密切相關,是早期人類認知客觀世界的形式之一。情緒宣洩,催生了早期人類的原始樂器及歌舞雛形。這些也可以理解為特定生產方式發展階段所派生的。隨著人類物質生活資料相對富裕,社會分工造就了文人、藝人。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總是統治者的意識形態,早期藝術概莫能免。藝術的社會烙印,已成為藝術的應有之義。

社會細胞的的精神生活,無可避免地有著相應社會發展階段的大背景,文化應該是時代的文化,故藝術當為大背景下的藝術。正象不同生產方式發展階段制約著相應社會細胞的物質需求一樣,其也同樣制約著精神需求。就國內而言,不同地方生產方式發展水平的不平衡,造成了不同層次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而這一切指望靠藝術去撫平顯然不切實際。藝術,有時是工具,有時是禮制,也有時是寄託和宣洩,商品化的藝術和藝術的商品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超乎於其上者有如桃花源,可權當另冊的追求和實踐。
  藝術作為概念,是對現實的反映和表達。藝術作為概念,依託於已存的藝術實踐,可視之為直接信息概念。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並不能相互代替包辦,信息的無限性與相應概念表達是一對矛盾,因而概念只能是對於大量客觀信息的抽象,也只有這種概念抽象,才使思維成為可能。任何概念抽象都必然程度不同地捨棄大量的客觀信息,必然以犧牲細節為前提。歸根結底能夠說明各層次概念的,只應該是相應的的客觀信息。這也意味著,概念必須能夠概括相應過程的所有細節。什麼是藝術這一命題,所需要回答的應該是如何理解藝術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即要使人明白藝術的生髮、藝術的特徵、藝術的傳承。一個行當能被稱為藝術,其專業要領師徒相傳,先天的藝術家應不多見。學藝的內容應該是具體的,依此不難判別對象是藝術還是非藝術。
  有人休息時間也在工作,有人工作時間也能處於非工作的自由支配狀態,職業從藝人員在參與藝術的同時,也在完成用於謀生的工作。在工作之餘,藝術作為人們精神文化生活消費,在不同人那裡所佔的比重各不相同。限於客觀條件,謀生在不同人那裡有不同的內涵,謀生的壓力大小,影響著人們精神生活的質量。健康的物質生活健康的精神生活,是人所追求的,藝術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藝術的社會作用,並非界定藝術概念內涵的尺度。哲人以哲學為主要精神寄託,哲學的社會作用或正或反,但其不能成為界定哲學概念內涵的尺度。
  詮釋藝術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不能用概念決定存在,不能必須如何如何才配稱為藝術,相反應該用各門類的藝術實踐來詮釋藝術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類似地,並非當代中國被稱為不發達社會主義社會就應該如何如何,相反,共和國成立以來的所有客觀信息,說明著不發達社會主義中國。人體彩繪、人體刺青由來已久,據此,當年德國法西斯製作出人皮燈罩,對於不明就裡者而言,自然會認為該燈罩是藝術品。
  


附註(人皮燈罩):
  
  美國一男子收藏人皮燈罩 重約1拍賣會偶得(圖)  

據台灣今日新聞網報道,乍看之下,它跟任何老舊燈罩沒什麼兩樣。在全世界許多滿是灰塵的老房子里,這種燈罩比比皆是,然而你會發現它有些怪怪的,伸展開來的羊皮紙狀編織物,薄得近乎透明。再仔細檢查,你會發現淡黃色材料有奇怪的毛孔,它只會讓你聯想到一種東西:人皮!

這盞燈的主人馬克·雅各布·布森說:它重約1。但是你花越多的時間與它為伴,它在你心中就越沉重。它的外觀的確很特別。

我們都聽說過納粹時代有關人皮燈罩的傳說。多年來出現過不少冒牌貨,就是沒有發現一個真正用納粹集中營里猶太人皮膚做成的燈罩。但是,如今這個說法或要成立了。

馬克後來把一小片燈罩送去華盛頓特區附近的博德科技中心去驗DNA,結果對方寄回來的檢驗報告說,這是百分之百的真人皮! 

古董專家也證實,這座燈架的設計屬歐洲風格,應該已有6080年的歷史。馬克說:我送去測檢,結果證明是真實的。讓我覺得很震撼。 

這件可怕的古董,是馬克的收藏家朋友亨德森送給他;美國發生卡特里娜颶風后,亨德森在一處車庫舉行的二手貨拍賣會上買到了這盞燈和燈罩。

知道這是人皮燈罩后,曾為電影《美國黑幫》編劇的馬克,開始了一段長達3年、類似CSI的追查之旅。他把這段經過寫成了一本新書:《燈罩:從布痕瓦爾德到紐奧良的大浩劫故事》。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十路 2015-11-28 10:53
「當年德國法西斯製作出人皮燈罩,對於不明就裡者而言,自然會認為該燈罩是藝術品。」

所以人類社會就需要不斷追求真相,建立社會道道標準,明辨是非。最可怕的就是集權統治掩蓋事實真相,以個人思想和政治觀念來建立主觀的雙重是非標準,那樣就無監督,無道德,無大眾藝術可言。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04:5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