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爾加河 - 俄羅斯民族的母親河 黃浦江 - 太平洋西岸經濟中心上海的象徵
血 緣 相 溶 在 浦 江—— 滬城如故土 安娜 米妮耶娃 Анна Минеева
從中學到大學,我學習漢語已經很長時間了。非常幸運的是,我曾經在中國最大的兩個城市裡學習和生活,這就是日新月異的首都北京和經濟中心上海。尤其令我難以忘卻的是 —— 今年夏天我在上海,第一次見到了從見面的中國親人。
我想先說說為什麼學漢語:十六歲時曾經到紐西蘭學習英語, 從沒有想過漢語與我的不解之緣。這就是難以磨滅的家庭歷史淵源。也是不可抗拒的命運安排。我的祖父出生在中國哈爾濱,並且在那裡度過自己的童年。雖然現在他很遺憾地不會講漢語,但是他明白一些中國的言辭表達。他的親姐姐遷居到澳大利亞,但是與祖父不同是,她能嫻熟地使用漢語,她嫁給了華人,並且現在是地道的漢語語言大師。我開始漢語學習時,恰逢新任女校長奧莉加•尼古拉耶夫娜到1948中學。要知道,她是非常積極主動認真負責開拓創新的領導人,正是她把漢語納入到教學大綱。為此我是要終生感謝這異乎尋常的舉措。雖然,初期所有人都感覺中學就學習漢語是不可思議的,但是中學生們逐漸開始喜歡學漢語了。中學母校的校長奧莉加•尼古拉耶夫娜全力以赴地幫助我,做好赴滬進修班學習邀請函。
今年夏天我去上海,提高漢語水平是主要的目標,但同時一定要和自己的親屬相識,這就是:叔叔,阿姨和他們的女兒,他們就生活在上海市。我的阿姨是悉尼奶奶的女兒,她具有一半中國的血統,他們在機場熱情迎接了我,儘管是第一次見面,但就像久別重逢。親人們非常擔心語言的障礙無法勾通,但是恰巧相反,這正是我語言實踐的好機會。我在培訓班開學之前三天就到了上海,為的就是更好地同親人們交談。
我向來知道,中國人非常熱情好客,以至於支付計程車費時候出現難堪,要知道我被培養為自立自理和自費做一切的。可是,無論如何我無法向他們解釋我的觀點,因為他們認為這是侮辱。於是我只能用善解人意的心腸來回答他們。
我那親愛的阿姨擔心,我吃不慣上海市地方的精美食品,每日親自準備非常豐富可口菜肴。我的姐姐剛剛二十多歲,她已經完成學業並且參了加工作。我真為她而自豪。當我和她的年輕男朋友相識的時候,他們相親相愛的友愛關係令我滿意而驚奇。我還從未見到年輕男孩這樣衷情於自己的姑娘。然而,我的姐姐向我解釋:所有的上海男孩兒自童年起,就習慣於清掃房間,上街採購,烹飪佳肴,料理家務,敬重長輩,以至於養成今日孝敬尊愛「岳父岳母」及其家庭的傳統。
依我看 — 這是完美無缺的中國男人。在俄羅斯這樣的情景很少出現。在他們的熱戀中,男孩兒總擔心自己做的不好,姑娘則表現的相當冷淡。無論是誰的過錯,上海的男孩兒總是首先承認錯誤,並且扭轉局面,而姑娘則有永遠正確的權力。任何爭吵之後 ,姑娘總是首先走開,等著小夥子來追自己。為了比較俄羅斯與中國青年人的戀愛觀,我向自己的姐姐提出許多關於她們相互關係的問題。我明白了,以前,中國人在結婚登記之前,一般不住在一起,而今逐漸開始發生變化。要知道,這些新一代同傳統中的許多老一代並不完全一致。他們的性教育已經在含糊不清的狀態中緩慢進行。在上海,我還從沒聽見父母和孩子討論這樣的題目。基本上許多的中國人都滿意比較晚地開始性生活。我認為,這非常好,因為這樣可以避免許多難以解決的麻煩問題。
我倍感榮幸的在中國最好的大學之一:《復旦大學》里學習。可以說,這給我帶來了眾多益處。我是非常善於交際的人,因此入校第二天就認識了許多各國朋友。我與不同國家的青年人交往,並且從他們身上吸取了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我生活在有一千多個房間的集體宿舍里,各國朋友的為人處事是不相同的。但我同大家友愛相處。
浦江笑迎「紅場」客,「明珠」耀眼聳雲霄。在參觀遊覽浩如煙海的名勝古迹過程中,我為上海的青春活力而歡欣鼓舞。奔流不息的伏爾加河與一往向東的黃浦江最終都流向深海大洋。在那裡,它們相約會合。俄羅斯-中國經濟政治交往的歷史長河,在數百上千年中,曾經出現洶湧澎湃的波濤,也有血緣相溶的會合。「冰城」哈爾濱市就曾經達到過十五萬多名旅華俄羅斯僑民。莫斯科近郊的伊萬諾夫國際兒童院也難以磨滅的載入俄中關係的史冊。俄羅斯-中國在不停的交流溶合中達到自身發展的「小康」,進而實現世界協調發展的「大同」。如果可能,我定將化為浦江一滴水,再次出現在不可抗拒吸引我的上海人民廣場。
安娜 米妮耶娜 Анна Минеев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