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羅斯被誤讀的八個方面
無論如何俄羅斯是中國的北方近鄰,從兩國間交往史到目前在俄的十幾萬華人,這就是說必然牽動著幾萬個家庭,因此不能不引人注目。僅就被誤認為的某些觀念分析研究以求爭辯求全。
一. 在俄羅斯遍地「淘金」:
很多人認為俄羅斯富有,故無論從商還是研修的華人都在此發了大財。
否:在俄羅斯經商很不容易,求學更難。無數的暗箱操作,讓你無法適從。華商們花大把的銀子去買通管理部門,掙的全是血汗錢。在市場工作的人們,每年除了俄羅斯假日外,全天候工作。每晚9點入睡,早上趕頭班地鐵(5點)。有這樣「好」的機會「淘金」嗎?
二. 俄羅斯的學位容易取得:
有人認為,俄羅斯學術界是有錢就綠燈放行。
否:且不談俄羅斯語言的困難重重,就是俄羅斯專家學者的性格脾氣也會令你發愁。筆者的友人就碰壁——一盒巧克力被當面退回了。送禮絕不是萬能的!不少人花了五 – 六年博士學位還沒拿到,每年預科后就打道回府的年青人大有人在。
三. 俄羅斯的生活浪漫 + 舒適?
有人認為,俄羅斯文化富有,情趣高雅。
否:俄羅斯的確曾經湧現出大量世界頂級文化作品,但是現在俄羅斯人在地鐵和公車上閱讀的多為兇殺偵探和生活情色小說、雜誌。俄羅斯的歷史文化遺產在當代年輕人身上並非獲得傳承。蘇聯時期每季度都能進一次劇院的人現在兩、三年也不一定能進劇院一次。工薪階層終日奔波,大都是夜間九、十點回家。因為在莫斯科這樣的大都市,上班單程用去兩小時的約佔四分之一,一小時的約佔一半。你說:能否舒適?
四. 俄羅斯居住條件好,地廣人稀。
否:俄羅斯有很大部分地區處於終年寒帶,根本不適合人類居住。而大都市莫斯科——人滿為患。連莫斯科人自己都說:「我們都不知道哪裡來了這麼多人?」
中亞地區多國的***斯坦人,在勞動力方面承擔了大量來源,可無論白人還是華人都俗稱其為「黑毛」,就因為他們的黑髮。
莫斯科是無須談起的,因為種種原因,俄羅斯人早就不認為這是俄羅斯的一部分,稱其為「另一個國家」。因為她無法體現俄羅斯的現狀。
五.到俄羅斯自然俄語就好。
學好語言要有語言環境沒錯,但是認為有語言環境,俄語自然就好必定是個大誤區。華商們集體住宿在公寓,學生們集體住宿在同一區域,日常生活交往均為華人,很少同俄羅斯人交流,加上緊張的生活和學業,怎麼能俄語好?不少人的口語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辭彙,而口語好不一定俄語好。真正俄語好的人才往往在國內。
六.普京是偉人?
有很多人認為普京執政后對華、對俄羅斯、對世界都是有貢獻,是非凡的偉人。國內出版發行關於他的書籍不少。否:從「民調」到官方輿論對他均褒貶不一。俄羅斯專家學者經常問:「你們中國人怎麼會覺得普京那麼好?」 他們很奇怪,為何本國不香卻香到了中國?他確實很親民,但是擔任總統時,從其郊區別墅到「克宮」也僅有25分鐘左右——約35-40KM,一路綠燈,其它車全部停下等候。由於某種原因,小道消息、內幕不便透露。
七.俄羅斯治安極差?
有人認為,在俄羅斯社會治安環境就是警察黑、恐怖分子惡,流氓、光頭黨逞凶,出門要百倍小心。
否:警察一般不會直接騷擾平民百姓,攔路檢查護照90%以上都是對前提到的「黑毛」。一位筆者的學生——博士生、三十多歲,研究中國甲骨文的烏克蘭人,屢次被查。他就問警察:「你為何查我?」 警察的回答到也乾脆:「看你像車臣人。」
其實就是車臣也未必多麼恐怖。一位「莫大」的摯友,一行四人就自費去車臣共和國、印古什共和國。當地的大學和政府官員非常高興的歡迎他們,這就是第一批來自中國的年輕人。
要說警察侵擾華商,也是被摸到了規律性和特徵,下班時,華商把掙來的盧布藏匿在鞋和內衣里,警察的搜查就是錢、色兩侵。
八.俄羅斯對華很友好?
有人認為,俄羅斯是大國中唯一對華友好的了,的確如此!但是利益均沾是前提,無論政界還是民眾。一位女記者告訴筆者,我從頭到腳都是中國貨,丈夫、孩子也都如此,中國市場關門,我的生活必需品怎麼辦?這就很現實的說明了沒有經濟利益驅動,空洞無物的友好不存在。但要內心世界融為一體是不可能的。
一位俄羅斯著名專家學者、中國老革命的後代、開口閉口把1925年參加革命的老父掛在嘴邊,在某年元旦歡宴中,口出欠缺之詞:「你們中國人不過這個節。」當即被來自國內三十多歲的訪問學者當面斥責:「你流淌著中國血,是黑頭髮,你是變不成歐洲人的!」整個晚宴,老人被追斥的無言以答,而在場的俄羅斯專家學者竟然無一人幫其解圍。
可見骨子裡的對華友好並非易事,必然的趨勢是在經濟、國力的強大之後,任何時候、任何人都不得不對你友好的一種反映。
就個人來說,在俄羅斯生活、學習和工作十年後最大的收穫就是可以聽到內心世界的感召,減少些浮燥,思慮些哲理。對家對國更加誠摯的懷念,對幸福的體會更深切並由衷些,對已對他都有可能站在另一個角度去分析判斷。企盼國內的友人無論故友與新交,能從拙文中看到:誤讀是單方面的,如同我們看國內—— 好的多,差的少。只能允許自己批評中國,但是絕不讓俄羅斯人說半句祖國的壞話!
對生活每個人的選擇和感受不同,因此就會有不同的判斷和結論。對俄羅斯可借用有句很精闢的話,那是十多年前《北京人在紐約》中的台詞:俄羅斯半是天堂,半是地獄!而我們就恰巧能在天堂與地獄之間來回走動,體會地獄之苦不堪言和天堂之幸福無邊!
祝福您——偉大的祖國母親日新月異!願中華兒女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敬請閱后批評斧正!
燕山紅場
周末隨筆 201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