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段上學路,5個小時,山路40里。 有這樣一個孩子,除了背上沉重的書包,手裡還多了一束用來照明的火把。
風風雨雨,微弱的火把,陪伴著孩子的艱難跋涉……
新聞現場 :3月19日,早上4點半。11歲的姚耀珍從睡夢中醒來,順著閣樓的木梯下到一樓。
窗外還是漆黑一片,寒風掠過已經開裂的木門,姚耀珍揉了揉惺忪的眼睛,打來熱水開始洗漱。
姚耀珍是利川市團堡鎮大洞中心小學3年級的學生。學校提供住讀,每逢周末,她就回家拿生活用品。今天是星期一,姚耀珍要步行5個小時,40多里山路到學校上課。
簡單的洗漱后,姚耀珍在灶前點燃用烤乾的杉樹皮做成的火把。
父親姚相平打開家門,將女兒送到門口,叮囑了幾句,姚耀珍便舉著火把上路了。「女伢喜歡上學,而且堅決不讓我送她,說我是一家人的依靠,不能太累。」說到這裡,姚相平有些心酸。
走出家門便是一段上山的小路,也是姚耀珍求學路上最為崎嶇的一段路。幾天前的一場大雪,使路面泥濘不堪。姚耀珍舉著火把,小心地選擇下腳的地方。
火把微弱的亮光照不了多遠,而且需要不時地吹一吹以保持燃燒。近2個小時崎嶇的山路走完,接下來是依山而建的水泥路面。
村村通工程將水泥路修到了村子,也有班車從村裡經過。但一趟要15元車費,對於姚耀珍而言依然付不起。「我不怕走路,家裡錢不多,要留著給兩個弟弟上學用。」姚耀珍懂事地說。
順著鄉村公路,小耀珍的身影越走越遠…….
記者感言
5個小時,40里山路。姚耀珍用簡陋的火把照亮著求學之路,用稚嫩的雙腳丈量著自己的未來。
為了不讓父親操勞,為了給弟弟們節省上學的錢,也為了改變自己將來的命運,小耀珍獨自蹣跚在艱難的求學路上。
據一位教學點老師介紹,這些年隨著公路的修通,山民生活條件得到改善,「火把孩子」的現象已經逐漸減少,只有極少數家庭特別困難的孩子依然延續著打火把的現象。
採訪前,我為小耀珍準備了一些學慣用具,送給她的時候,小耀珍愛不釋手地抱在懷裡,兩個弟弟卻大哭起來,直到姐姐將筆和字帖分到他們手上,兩個孩子才破涕為笑。
採訪結束,回到城市已是夜幕低垂,高樓中點點燈光述說著城市的繁華,窗內不時傳出人們的笑聲。也許他們不知道,在大山深處,還有那麼一些孩子,用手中的火把刺破漆黑夜空,點燃他們心中求學的夢想。
惟願小耀珍們的求學之路不再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