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俄報分析中國發展領先俄羅斯原因

作者:燕山紅場  於 2012-3-20 05:5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2評論

核心提示: 中國人的優點之一是善於從戰略角度考慮問題,未雨綢繆,考慮相當長遠,考慮到了50年後的事情。
參考消息網3月18日報道 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15日發表題為《為何中國人創造了經濟奇迹,而我們沒有?》的文章,作者為葉夫根尼·別利亞科夫。文章稱,今天的中國人製造太陽能電池、生產手機及電腦、推出現代化的汽車。而俄羅斯仍在繼續開採和出售石油,並對「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測器、「布拉瓦」導彈發射的失敗感到不解。中國的現代化經驗能否為俄羅斯所用?究
竟有哪些因素妨礙了「俄羅斯奇迹」的誕生?
1.所有投資者都是尊貴的客人
文章指出,要想改變一無所有的局面,完成生產的現代化改造,資金與技術都不可或缺,然而,引入上述兩者都需要依賴外國投資者。中國人弄清了事情的本質:外國投資自然越多越好。但如何招商引資?放眼全球,擁有廉價勞動力資源的國家比比皆是,所以必須想出奇招。俄羅斯遠東研究所副所長安德烈·奧斯特洛夫斯基說:「北京為外國人創造了做生意的優惠條件,進口設備可以退稅、利潤稅減半,並大力刺激出口,向出口企業退稅。」
外國投資者一貫相當謹慎,對他們而言,最重要的無疑是投資安全。中國政府給他們吃了定心丸,他們不必擔心有人會沒收自己的企業。
2011年,中國引進外資逾千億美元,作為對比,同期有850億美元從俄羅斯流出。
2.模仿和生產
曾幾何時,參加某個展覽的俄國防企業工作人員向記者抱怨道:「我們簡直疲於把周圍擠得水泄不通的中國人從展台前趕開。我們送來參展的所有飛機和直升機都是真飛機的精確翻版。中國人從各個角度拍照,半年之後,他們就能造出八九不離十的仿製品。」
當然,要製造飛機,單純從外觀上模仿顯然是不夠的。中國人還會採取另一種方式。他們購買若干樣機,進行零件的拆解和分析,還通過各種渠道搜集相關的信息。
一向被俄羅斯人視為本國驕傲的蘇—27戰機也難逃這一宿命。在上世紀90年代末,俄羅斯開始在中國製造該型戰機。殊不知僅僅幾年後,中國人已經將它仿製出來,再也不需要我們的幫助,當然也不必購買我們的飛機了。
類似的一幕也在其他眾多領域頻頻上演。中國人如今堂而皇之地將自己的仿製品出口到全球各地。
3.工作工作再工作
文章認為,中國成就的主要原因在於人民的勤勞。這不單純是出於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中國人對「大躍進」、「文革」時代仍記憶猶新,非常害怕飢餓、貧窮,所以工作起來格外忘我。俄中經貿合作中心主任謝爾蓋·薩納科耶夫指出:「中國人的特點是勤勞、守紀律、能忍耐。與此同時,政府也在努力創造就業崗位。」
中國政府還做了兩件大事,首先是鼓勵中小企業發展,尤其是在鄉鎮,其二是卸掉了很大一部分福利擔子,從而節約了大量預算支出。
投資人米哈伊爾·科羅柳克補充道:「的確,中國有不少窮人,他們需要努力工作才能致富,但不少國家也有這樣的窮人。中國人取得成功,還與領導人的治國才能不無關係。北京開始將一些工作崗位引進國內,在解決就業的同時也能學到東西。」
4.學習學習再學習
中國人迅速意識到,投資總會有中止的時候,單靠模仿必有途窮的一日,廉價勞動力時代終將過去,因此,要成為全球翹楚,自己必須不斷學習。
中國學習新技術的最經典方法便是派大學生出國進修,每年都有約20萬中國學子前往海外求學,雖然有半數最終選擇留在國外,但學成歸國者開始創業,為本國經濟注入新鮮血液。
而國內的莘莘學子為爭取有限的海外留學名額,也是手不釋卷、刻苦念書。
5.寧靜以致遠
文章稱,中國與蘇聯幾乎是同時開始改革,最初的起點也很相似:信仰共產主義、幅員遼闊、潛力巨大。然而,正如俄中經貿合作中心主任薩納科耶夫所說,中國人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但俄羅斯則是在頃刻間徹底摧毀了整個體系。
近30年來,中國經濟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長,但中國人不僅將資金投入未來發展,也積極儲蓄。北京擁有逾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國商人已成為所有國家的座上賓,就連歐洲都希望北京出手購買歐元區問題國家的債券,防止後者陷入債務違約。
遠東研究所的副所長奧斯特洛夫斯基認為,中國模式不能全盤照搬到俄羅斯,但有些原則是值得借鑒的。
中國人的優點之一是善於從戰略角度考慮問題,未雨綢繆,考慮相當長遠,考慮到了50年後的事情,而俄羅斯的政治家,只會緊盯下一屆選舉。
薩納科耶夫指出:「我們應當創造條件,引進外資。總統總是批評我們引進的西方投資太少。但放眼望去,俄羅斯到處是腐敗和行政壁壘。」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homepeace 2012-3-20 06:31
只怪俄羅斯資源太豐富
回復 燕山紅場 2012-3-20 06:38
homepeace: 只怪俄羅斯資源太豐富
   都是說去林子里隨便撿點蘑菇都能活下來——他們扔垃圾的傢具,筆者拿回來已經用了很多年了...無言啊...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4 16:1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