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我們的老所長:再次警告大家,中國不要重復甦聯曾經犯下的錯誤!

作者:燕山紅場  於 2012-3-20 05:3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原編者按:2011年9月13日,俄中友協主席、俄羅斯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所長季塔連科應邀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作了題為「蘇聯解體和中國改革開放的世界經驗」的講座。季塔連科長期從事學術研究,出版了百餘部學術著作,親身經歷了除列寧以外的前蘇聯及後來俄羅斯所有領導人在任期,對蘇聯解體前後的變化有著切身感受,對蘇聯解體原因及背景有深刻分析和獨到見解。現將其中關於蘇聯解體的主要觀點摘登如下(文中小標題為編者所加)。
  今年是蘇聯解體20周年。對於蘇聯解體,學界、政界以及社會各界有不同的反應。許多真誠的人對此深深擔憂,並在努力尋找由世界社會主義體系的瓦解、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特別是偉大的世界強國蘇聯解體而引發的一系列原則性問題的答案。
    蘇聯和世界社會主義體系解體的確導致了衰落,但這僅僅表明蘇聯具體經驗的錯誤和失敗,絕不意味著社會主義的滅亡。它依舊在向前發展,社會主義事業依舊存在,中國就是證明。研究蘇聯解體的原因和教訓,查明導致這種悲劇的社會因素和精神因素,對於那些繼續堅定不移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人而言,是一項很重要的事業。
一、蘇聯解體的原因
    蘇聯解體的原因有很多,我們不能簡單地將其歸咎於戈爾巴喬夫的背叛和葉利欽的反人民政權,也不能得出結論說蘇聯解體是必然的結果。應該說,這是一個很多不利條件同時出現綜合作用的歷史悲劇,而這些不利條件中,影響最壞的是蘇聯的黨和國家領導人逐漸腐化,這是我們常說的內因。
    蘇聯的解體首先是由於它的領導戰略出現了重大失誤,脫離了廣大人民群眾,甚至是直接地背叛了人民的利益,同時也是黨內許多高級領導人的墮落造成的。
    蘇聯解體和某些知識分子的破壞性也是分不開的。他們脫離了群眾,以一己私利代替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推動了蘇聯的解體。在斯大林時代,知識分子由於政治壓力,與群眾保持著密切的聯繫。斯大林之後,自由化現象加劇,知識分子的權力逐漸生長,逐漸擴張的權力成為知識分子們為自己服務的工具。但當時蘇聯的國內環境相對簡單,壓縮了知識分子的自由化空間,同時也限制了他們權力慾望的膨脹,於是他們把目光瞄向國外,並希望通過推動蘇聯解體來獲得所謂的解放。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曾經轟動一時而且至今仍左右俄羅斯時局的俄羅斯寡頭政治的來源即和這些人有很大關係。他們通過各種手段推動蘇聯的解體並支持新政權的建立,作為回報,他們則壟斷了俄羅斯更多的資源,獲得了更大的特權,成為名副其實的特權階層,危害著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此外,外部因素的影響也同樣不可忽視。那個時候,美國的兩個廣播電視台每天24小時不間斷地向俄羅斯人民灌輸俄羅斯社會和政府的負面消息。內部的腐化,加之外部的輿論攻擊,讓俄羅斯人民對蘇共和政府日益失去信心,瓦解了蘇共及政府的統治基礎,大大動搖了蘇共繼續執政的合法性。
二、蘇聯解體的教訓
    1.資本主義有很強的自我修復能力和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我是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在該領域以前的觀點中,我們經常會大膽地假設:資本主義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很快就要滅亡。然而,真實情況已經推翻了我們的假設。在討論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命運的時候,我認為,必須考慮許多新的事實與結論:資本主義國家對其社會對手,即社會主義國家的出現,表現出了很強的適應能力,在借鑒蘇聯和社會主義體制經驗中同樣如此。同樣,蘇聯和中國也向資本主義國家學習,即趨同是體制間相互關係形式的一種。有人曾指責,我的觀點是一種修正主義。但這並不是修正主義,而是一種不容忽視的事實,是一個還在進行著的客觀過程。
    2.以犧牲自己人民的民族利益為代價,過分強調國際主義因素是片面、不合時宜的。1921年建立蘇聯時,上層不僅賦予俄羅斯邊境地區民族文化教育自治權,還賦予他們充分的自決權,直至從俄羅斯分離出去為止。在這種情況下,生活在這個地區的其他民族的幾百萬群眾的利益,在國際主義的名義下沒有受到應有的關注。
    毛澤東和其他中國領導人在對待蘇聯提出的關於中國國家建設模式的建議時非常謹慎。他們拒絕了按照蘇聯的樣子建立聯邦制國家,而是建立了單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使非漢族的少數民族在統一國家的範圍內有充分的民族和文化自主權。
    事實證明,脫離了愛國主義的國際主義是不能持久的。任何國家、任何黨派,都不能期望他們能把握住送給他們的幸福。只有經過他們自己艱苦的奮鬥,才能夠有決心和能力去保護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近百年的歷史事件表明,勞動者包括無產階級和工人階級,在革命進程中和勝利后都絕對不能疏遠自己的祖國,疏遠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傳統。共產黨執政后不能忽視國家利益和文化民族特色及人民的愛國情懷。
    蘇共的理論家和領導人高估了蘇聯、西方發達國家、東方勞動者國際化的程度。在當今消費社會發展的條件下,勞動者絕對赤貧的理論並不適用。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國際化市場的深入發展,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工人隨著本國的資本家一同有意或無意地剝削了發展中國家。可見,維護國家認同、愛國主義思想和國家主權原則這些因素是切合實際和極其重要的。
    3.蘇聯解體的一個重要教訓是,高估了勞動者自主能力的存在,低估了對勞動者、知識分子、有社會主義和共產國際主義思想精神的中產階級進行系統性啟蒙教育的意義。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經典當中,有勞動者可自發接受社會主義的思想。正如古典主義者所說,無產階級可以自已生成「工聯主義意識」。但是,在某些情況下,資本家為了降低勞動成本,將大量企業遷移到勞動力成本低廉的發展中國家,以致本國工人失業增加,致使本國工人因此怨恨發展中國家的工人,工聯意識非但沒有生成,反而遭到破壞。
    我認為,貧窮和社會主義是兩個相對的概念,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則是不同的兩個概念,共產主義和腐敗、官僚毫無關係。列寧也正是因為看到了蘇聯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的很多問題,所以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要回過頭來重新考慮到底什麼是社會主義。那個時候,列寧已經意識到,共產黨只有時刻與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繫,時刻牢記人民群眾的利益,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社會主義才能有未來。斯大林的經驗則是,在面臨內憂外患的嚴峻形勢下,經濟上利用集權模式迅速發展蘇聯的綜合國力,政治上注重發展黨和國家、黨和民族、黨和群眾的關係。
    1950年時,中國剛剛建國,中國歷史即將掀開嶄新的一頁。然而,此前的中國一直受到蘇聯的支援和影響,在國家建構方面既接近於蘇聯模式,同時也受制於蘇聯模式。這一年,毛澤東來到莫斯科給斯大林祝壽,其實主要是想簽訂中蘇友好合作互助條約,廢除雅爾塔會議上蘇聯和美國強加給中國的協議,為新中國建設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毛澤東成功了。這個成功也體現了毛澤東在處理國際主義與愛國主義的關係時所表現出來的冷靜與深思熟慮,這不但是國與國之間的關係,還與共產黨制定建設社會主義方針政策有密切的聯繫。中國共產黨這點做得很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領導人都沒有處理好這「兩個主義」的關係,他們過分相信馬克思所說的「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國際共產主義思想。中國卻注意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走上了一條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
    4.在現代馬克思主義者的著作中,存在一種高估社會主義作為科學的成熟程度和已從烏托邦過渡到科學的完成程度的觀點。我認為,在社會主義運動中,從鳥托邦向科學的過渡尚未完成,並且顯而易見,這個過程將是永久性的。烏托邦的元素將永遠與科學社會主義並存。社會主義作為一門科學,將如同新知識一樣不斷發展,擺脫舊的提法,並賦予新的思想。
    在社會主義事業中,共產黨的思想教育活動、黨和黨的領導與勞動人民群眾的關係以及與科學的聯繫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現實一次又一次證明,普遍真理應該考慮時間、地點條件和歷史特點,不斷適應和變革,這點在《共產黨宣言》中早已闡明。
    中國共產黨人令人信服地表明了對列寧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創造性的發展,即成為社會主義革命者和擁護者或是共產主義者是遠遠不夠的,而是應該在每一刻都能夠找到全局的重點環節並應全力抓住,目的是把握全局並能平穩過渡到下一個環節。正是由於中國共產黨正確地將社會主義一般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一開始與國家民主結合,後來與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相結合,才確保了成功和勝利。
    在社會主義旗幟下取得革命勝利后,建立起新政權和新國家,接下來要構建新的社會主義社會的政治制度、社會制度和國家制度。但是從自身社會經濟和文化基礎方面來看,該社會還遠不是完整的社會主義社會。這是一個過渡社會,通常都是混合經濟,既包括以往的資本主義要素,也包括新的社會主義要素。
    這個過渡的初始階段,正如前蘇聯和中國實踐的那樣,要佔據十分漫長的周期。嘗試人為的、通過政治運動和打壓意識形態來鞭策歷史和社會發展,忽視經濟增長面臨的實際問題以及勞動者文化水平、意識水平和政治文化水平等問題,突然轉變其發展的自然階段,將導致嚴重的災難後果。
  三、中國怎麼辦
 蘇聯和世界社會主義體系解體后,中國共產黨人在某種意義上處在與蘇聯二戰前類似狀態的形勢中。那個時候,蘇聯處於不同社會制度國家的包圍中,而且這些國家中的許多人對蘇聯懷著非常不友好的意圖,蘇聯不得不與他們進行激烈的鬥爭。在這種環境下,蘇聯為了自身的發展和建設,對外政治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建立有利的和平國際環境。這對中國具有特別的劃時代的現實參考意義。
    與蘇聯時期不同的是,中國在近30年間已經成功地創造了合作、和平競爭和相互依存的有利國際氛圍。中共領導人制定了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不加入強國聯盟,實行開放政策與所有國家合作發展,拒絕霸權主義,堅決推進和諧國際關係的方針。所有這些都引起了世界對中國的尊重,促進了中國國際威望的提升。
    蘇聯和中國的現狀有很多相似之處。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爆發社會主義革命的國家,蘇聯在世界反法西斯鬥爭和支持其他民族解放鬥爭中尋求公正、自我犧牲和英雄主義方面做出的榜樣,以及在「冷戰」年代的外交技巧和在制止侵略勢力中展現出的大無畏精神,將永遠地留在我們的記憶當中。中國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很多方面不得不繼續進行蘇聯的偉大事業。基於此,中國的社會科學界全面、深入地研究了蘇聯解體的原因和後果,以及蘇聯解體給中國留下的教訓。這種做法是正確而明智的,對中國少走彎路和堅持與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很有幫助。
    因此我再次警告大家,中國不要重復甦聯曾經犯下的錯誤。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4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4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3 16:3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