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原創:7月18日晚22:30的照片-瓦西里升天教堂

作者:燕山紅場  於 2011-10-10 02:2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2評論

關鍵詞:

朋友們:請不要認為相冊封面的照片是白天!莫斯科的夏夜就是如此!這是當晚陪同湖北省社科院的領導們去紅場、馬涅詩公園、無名烈士墓時的掠影。詳情可以瀏覽照片。有22:30的斯巴達鐘樓為證。
瓦西里升天教堂於1553-1554年為紀念伊凡四世戰勝喀山汗國而建(由7個木
  

升天瓦西里大教堂

制小教堂組成),並於公元1
  

瓦西里升天教堂

555年—公元1561年奉命改建為9個石制教堂,造型別緻,多奇異雕刻,主台柱高57米,為當時莫斯科最高建築。 瓦西里升天教堂為俄羅斯東正教堂,顯示了16世紀俄羅斯民間建築藝術風格。整座教堂由九座塔樓巧妙地組合為一體;在高高的底座上聳立著八個色彩艷麗、形體下滿的塔樓,簇擁著中心塔。中心塔從地基到頂尖高47.5米,鼓形圓頂金光燦燦;棱形柱體塔身上層刻有深龕,下層是一圈高高的長圓形的窗子。
  其餘八個塔的排列是:外圈東西南北方向各一個較大的塔樓,均為八角棱形柱體、鼓形圓頂:在此四個塔樓之間的斜對角線上是四個小塔樓,建築裝飾簡潔緊湊,藉助斗拱與大塔樓相連。
  八個塔樓的正門均朝向中心教堂內的迴廊,因此從任何一個門進去都可遍覽教堂內全貌。教堂外面四周全部有走廊和樓梯環繞。教堂內部,幾乎在所有過道和各小教堂門窗邊的空牆上都繪有16~I7世紀的壁畫。
  殿堂分作上下兩層,且早已作為展覽廳使用。殿堂內設有展廳陳列圖片和模型以介紹這一教堂的建築歷史和四個世紀以來的變化。有一間展室再現了大教堂的底層。底層幾乎是一間暗室,只有尖拱型細小縫供通風用。這裡至1595年以前存放過大量官款,現在陳列著16~17世紀的文物。與中心教堂相通的八個小教堂面積極大,其中東南塔內面積只有12平方米。
整個教堂由九座塔樓巧妙地組合為一體,在高高的底座上聳立著八個
  

升天瓦西里大教堂

色彩艷麗,形體下滿的塔樓,簇擁著中心塔。中心塔從地基到頂尖高47.5米,鼓形圓頂金光燦燦;棱形柱體塔身上層刻有深龕,下層是一圈高高的長圓形的窗子。其餘八個塔的排列是:外圈東西南北方向各一個較大的塔樓,均為八角棱形柱體。
  鼓形圓頂:在此四個塔樓之間的斜對角線上是四個小塔樓,八個塔樓的正門均朝向中心教堂內的迴廊,教堂外面四周全部有走廊和樓梯環繞,教堂內部,幾乎在所有過道和各小教堂門窗邊的空牆上都繪有16~I7世紀的壁畫。殿堂分作上下兩層。16世紀俄羅斯軍隊攻克當時最堅固的城堡之一喀山時所使用的武器裝備在這裡展出;陳列在喀山被圍景況模型旁邊的是一份攻佔計劃,當時俄羅斯士兵的陣容和行動地點在這份16世紀的作戰計劃中展示得非常詳細和可信。這裡至1595年以前存放過大量官款,現在陳列著16~17世紀的文物。與中心教堂相通的八個小教堂面積極大,其中東南塔內面積只有12平方米。
瓦西里大教堂的任何一面都是正面,沒有正面、側面和背面之分。 教堂前面還有民族英雄米寧和波扎爾斯基雕像(1818年雕像落成)。1611-1612年,他們打敗了波蘭侵略軍,解放了莫斯科。 ·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的南面是瓦西里斜坡。一直延伸到莫斯科河畔。

瓦西里大教堂的風格帶有鮮明的俄羅斯民族風味,類似這種造型的建築,不止一座,最有代表性的是聖彼得堡的兩座大教堂,一座是位於市區的「喋血大教堂」,又叫基督復活教堂,紀念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遇刺身亡;另一座建築是位於聖彼得堡夏宮東南的「聖徒信使彼得和保羅大教堂」(Cathedral of the St.Apostles Peter and Paul),這兩座建築模樣非常接近。

  

喋血大教堂

  

聖徒信使彼得和保羅大教堂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meistersinger 2011-10-10 06:25
看不到照片啊。
回復 燕山紅場 2011-10-10 22:46
meistersinger: 看不到照片啊。
    本人的流量不夠,無法上傳,如果可能去網易《燕山紅場》,或等待本人有機會再購買些流量。真的很抱歉!敬謝!請原諒!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1 03:3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