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ZT-藝術之城 聖·彼得堡

作者:燕山紅場  於 2011-9-16 05:3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一、城市的記憶

從莫斯科到聖·彼得堡有8個小時的火車路程。在深秋早上的涼風中,我們到達聖·彼得堡,彷彿走進了歷史的記憶中。聖·彼得堡的建築依然是1819世紀的風貌。每一幢建築都精雕細刻,雕塑往往是建築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每一個重要的公共空間一定有名人雕像,並且多半是文化名人。不新的聖·彼得堡浸泡在濃郁而淳厚的文化與藝術的氛圍中,她是一座名副其實的藝術之城。擁有列賓美術學院、莫西納國家藝術設計學院、奧斯托洛夫斯基戲劇學院等一批著名的藝術學院和眾多的博物館外,聖·彼得堡這座城市規劃和建築本身就是藝術化的。  藝術與歷史是緊密相連的,沒有歷史也就沒有醇厚的藝術。正因為這座城市在建設之初就是以藝術的水準來設計建設的,歐洲建築的經典都盡情地在這裡演繹。這裡有威尼斯水城的風采,也有巴黎的格局,還有義大利建築的風範,當然更有俄羅斯文化的長久的積澱的形象呈現。

無疑這裡是俄羅斯最具歐洲特色的城市,有人把聖·彼得堡稱為歐洲建築的博物館。

漫步於聖·彼得堡任何一條街道,似乎都在與歷史對話,都在品味藝術。不可思議的是,這座城市至今仍保持了一百年前或兩百年前的格局。這種格局以及建築並沒有因時代的變遷而變得面目全非。今天的人們依然享受著與百年前的聖·彼得堡人相同的生存環境。我一直在想,為什麼他們的建築能一直完整地保存下來,並沒有成為只被觀賞的文物,而我們的城市要找50年前修建的房子似乎已不容易了。這與一百多年來,我們民族不破不立的意識有很大關係,革命始終激勵著中國人,即使在建築上,也總是被激進的意識所支配,建築一直在破舊立新的革命激情中被破壞。當然就建築本身來講,由於一些傳統觀念的長久影響,我們對城市建築的認識本身也存在著先天的缺陷。

長期以來,我們將建造房屋——主要是建造民居,看成是構築遮風避雨之地,是棲身的場所而已,馬虎了事是習慣了。於是往往是千篇一律,過於簡陋,沒有多少藝術性可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貴賤之別歷來不含糊,在建築上也同樣如此,皇宮或衙門,當然還有寺廟可以認真,而市井小民的棲身之地是不被看重的。在聖·彼得堡,對人居環境是不會馬虎的,建築作為藝術在聖·彼得堡人的觀念里早已根深蒂固。於是他們把每一座建築都是當成藝術品來創作的,絕沒有馬虎的意識。

當建築成為了藝術,它就獲得了永恆的生命,它就有了獨特的個性和魅力。要在聖·彼得堡找出一幢樣式相同的建築恐怕不太容易。誰忍心去毀壞一件藝術品呢?誰不以能住在藝術的空間里而感到榮幸呢?珍惜歷史,就是尊重人類,品味歷史就是品味文化,我想聖·彼得堡人是懂得這個道理的。

·彼得堡的公共建築除了博物館以外,可能要數劇院最多了。這座城市裡至少有150多家以上的劇院,並且幾乎每天都有演出。每一場幾乎也是座無虛席。 優雅的文化藝術氣息瀰漫著聖·彼得堡整個城市,歷史出現過的眾多文化藝術名人和這現實氛圍使聖·彼得堡已經成為俄羅斯經典文化活動的載體。

二、城市之魂

如果說聖·彼得堡整個城市是一座藝術化的城市的話,那麼眾多的藝術博物館就是這座城市藝術的靈魂所在。

今天的俄羅斯國家博物館實際上是個藝術館,陳列著歐洲和俄羅斯的著名藝術品。《伏爾加河的縴夫》、《龐貝城的末日》、《少校求婚》、《基督顯靈》、《飛翔的天魔》……展覽館內部已經很陳舊了,沒有豪華的裝飾,但是那幾千件名作,那些讓世人永遠銘記的作品,足以顯示俄羅斯深厚的文化底蘊。

冬宮與法國羅浮宮、英國的大英博物館和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共稱為世界四大博物館,這裡收藏著俄羅斯以及人類最經典的藝術品。從古埃及、古希臘到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的作品在這裡都有呈現,從中東到東亞,從非洲到西歐不同民族的文物和藝術都有展示,當然中國四川的漢畫像磚、敦煌莫高窟的壁畫、明清的文人畫家文徵明等人的作品也在其中。冬宮的美術藏品有多少,我沒有得到一個準確的數字,據說冬宮中的藝術藏品,每一件看一分鐘,也要用5年的時間才可以走馬觀花地看完。

在品嘗這些人類精神的大餐時,我們也沒有忘記葉卡捷琳娜這位德裔俄國女皇對藝術的偏愛。當這位年輕美貌的德國女人成為王后,以她個人的愛好,就將冬宮設計成一個藝術的收藏地。她廢除了並不睿智的皇帝而自己坐上帝國的寶座后,更是利用帝國的財力收集了大量的藝術品陳列於這個貢她休閑的宮殿中。女皇奢華的生活內容之一就是享受藝術。她的這種奢華為俄羅斯儲存了大量的藝術品,讓子孫後代有了取之不盡的精神食糧。

其實整個聖·彼得堡都是一個藝術的博物館,支撐這座城市並使其永不失魅力的就是文化與藝術的靈光。

三、永遠的列賓

在一片茂密的叢林中,就是列賓的故居。 為了去憑弔這位俄羅斯歷史上最偉大的,也是對中國藝術界影響最大的畫家,那天我們一早就出發了。

車行進約40分鐘,看到了路邊一個並不起眼的小牌子,上面寫著列賓故居。木屋四周被高大的樹林環繞。跨過一座小木橋,看到了一個高高的木塔,這木塔是列賓登高眺望遠處風景的觀景台,登上高高的木塔,映入眼帘的是並不遠的波羅的海風光。在他小屋的後面兩百米的地方,就躺著永遠的列賓。

這位大師的墓沒有任何的修飾,墓前一個木製的東正教的十字架,一個不到半尺高的石台階圍起微微突起的黑土,黑土上盛開著美麗的小花。

列賓的房屋說小也不小,加上尖頂也有三層。樓下是他的書房、琴房和與朋友聚會的餐廳。二樓是他的主畫室、天光畫室以及很大的木陽台。

他的畫室掛著他生前的畫稿,油畫架上還放著他沒有完成的作品。今天要來這裡的應該說都是藝術的崇拜者。俄羅斯人都明白這樣一個最基本的事實,列賓在俄羅斯藝術史上的地位,就如莎士比亞於英國文學史,德拉克羅瓦於法國藝術史、石濤於中國美術史上的地位一樣。

這位用畫筆創作了《伏爾加河的縴夫》、《伊丹雷帝殺子》等反映俄羅斯重大歷史事件和民眾真實生活作品的畫家,讓後來的俄羅斯人和全世界的人,對俄羅斯的歷史和社會變革有了形象的認識,他以非凡的藝術才華,最終創造了俄羅斯藝術史的輝煌。一個尊重藝術的民族,是絕對不會冷落自己的藝術家的,列賓是他們心目中的聖人。我想在中國,有多少人會真正銘記一位畫家呢?在石濤故居,時常是門可羅雀。所以,產生了列賓,俄羅斯是驕傲的,列賓擁有他永遠的崇拜者是幸運的。他的直接的追隨者在當年他教授藝術的列賓美術學院里,用畫筆在繼續著他未盡的事業。

坐落在涅瓦河畔的列賓美術學院,她依然還是240年前的面目。

產生過許多大師的樓房與大師們的靈魂在時代的變遷中依然同在。她的每一級階梯,每一間房屋似乎都能觸摸到大師們的氣息。

我們參觀了學院的工作室和美術館,美術館里陳列著該院一代代大師們的創造和他們當學生時期的習作,這個學院的學術血脈與藝術風範形象完整地呈現在眼前,讓人都能徹底感受她絕對的富有和厚重。在思潮跌宕、流派紛呈的世紀里,一代代列賓美術學院的師生執著地秉承著嚴謹紮實的藝術風範,列賓人自信地維護著嚴謹的造型訓練法則,痴迷於對藝術本體和美的形式法則的探究。

這裡拒絕把玩觀念、更拒絕將藝術遊戲化,一切相背於美的藝術的藝術在這裡是沒有生存空間的。在不少美術院校將標新立異、反叛傳統視為時尚的今天,列賓人固執、自信與自尊,倒給我們一種感動和反省的提示。聖·彼得堡普通的市民一樣對他們喜愛的藝術和藝術家充滿了敬意。聖·彼得堡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婚禮,其中少不了的一個項目,就是新郎和新娘穿著禮服婚紗一定要在列賓美術學院的門前照相留影。

·彼得堡是一座藝術的城市,是一座具有藝術自信和尊嚴的城市!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07:5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