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山的博文論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引起了我的興趣。我雖不是哲學家,更不是馬列主義輔導員,只是想談談我對辯證法的看法,想到哪就寫到哪,所以如果我有什麼錯誤的地方,請海涵。
我對辯證法沒有任何的偏見,也不特別的推崇。它不過是西方19世紀的一個哲學流派,不可能是放之四海而皆準,也不可能是萬惡之源。但我認為辯證法作為一個方法論,並不是那麼有效,但作為一個世界觀,倒也沒有什麼大問題。比辯證法荒唐的信仰多了去,辯證法還不是最糟糕的。
翰山認為,辯證法是比形式邏輯高級的邏輯系統,因為形式邏輯研究邏輯的形式,而辯證法研究思維的內容。這點我是不以為然的,辯證法如何能研究什麼內容呢?如果辯證法能搞清楚思維的內容,那麼還要其他科學和人文學科幹什麼?它辯證法一家包打天下就好了。
辯證法和其他所有其他的哲學一樣,應該是所謂的形而上學的東西,也就是純粹用思維來揣摩世界萬物的本質的,據說是要通過思考深入事物的表象達到本質。辯證法認為物質的本質是變化的,這個我不反對。但把變化神聖化,而反對局部靜止的考察事物就不高明了。變化在大尺度也許沒有錯,但在小尺度的微觀世界,未必如此。比若說,我們知道,我們是無法在物理上把空間和時間無限小地劃分的,也就是說空間和時間並不是連續的,所以一定存在瞬間的靜止的。古人不知道量子力學,黑格爾和恩格斯也不知道,但如果把他們放到現在,他們未必會堅持變化就是一切的那一套哲學了。
其實研究變化問題,無論是古典的牛頓力學還是現代的量子力學相對論,都比辯證法搞得清,我們根本不需要辯證法告訴大家變化是如何一回事。人類的本能就能感知變化的存在,但研究變化的本質,辯證法只懂得數量的變化,謂之從量變到質變。辯證法質都沒有搞清,就開始談變了。決定事物本質的,量未必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但黑格爾和恩格斯貧乏的物理化學知識,使他們只好從初等數學來理解變化。也許從他們的理解,物質世界抽象到最後,就是初等數學世界了。我不是說初等數學不好,而是說,把世界抽象成為量的變化,過於傲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