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尋根之旅--收養孩子回國記 [2011/08]
- 我要去非洲! [2011/06]
- 日記:五月六日---上海隨筆 [2009/05]
- 那本日記 [2011/02]
- 是娘們兒,別硬撐!是爺們兒,別趴下! [2011/01]
- 鄉愁 [2011/07]
- 我的美國同事 [2009/03]
- 聽來的素質教育 [2009/05]
- 如此過年 [2011/02]
- 死囚小黃 [2009/03]
- 輓歌為誰而歌(絕非ZT) [2010/01]
- 伊蘭泓演奏的《漁舟唱晚》 [2009/05]
我見過命運多舛的人,但從降生的那一瞬間就被拋棄的生命令我難以釋懷,他(她)們猶如無助的落果,是花開花謝的祭品,還未等到秋收的時候就被丟棄了。
如果不是李思雲和司尼克這兩個英國人,可能我永遠不會走近這些最最無助的弱小生命,可能永遠不會看到世界上還有那麼一種無私的愛,那是人類超越一切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
李思雲是個非常漂亮的英國女子,出身貴族的她因了馬可波羅關於中國的一本遊記,立志要到中國去。我們是當學生的時候相識的,她學中文的外院正好與我就學的學校相鄰,彼此都愛去同一家餐館,一來二去的就知道了彼此,她的中文名字還是我給起的呢。
不知道這個年輕的英國姑娘是怎麼知道福利院的處所,總之,她在我畢業前一直從事著「地下工作」,直到我畢業考取了律師后,她終於將我徹底拉了進去!
她是個嬌小、羞澀的女子。是的,我說的是羞澀!她一說話准臉紅。但就是這麼個小女子與我一起跑了無數個政府衙門,為了一枚公章可以和我一起跑無數次,在我忍不住發怨氣的時候,她永遠是:「沒關係,伊伊,明天我們再試試!」
日後,當有人喚我和她為天使的時候,我知道這個英國女子是我的天使,如果沒有她,我對生命的理解會大不同,我也不會成為那麼多孩子們的姨媽,也不會有那麼多喜愛中國、感激中國的異國友人。
當我隋她第一次走進這家兒童福利院的時候,才知道與我同在一個城市居然還有這麼個地方!我至今仍清楚當時的情景。這是一群我見過的最安靜的孩子,在此之前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多、這麼密集的各種身體殘疾的人!這一群或身體、或智力有殘缺的生命帶給了我前所未有的強烈衝擊!
秋末初冬清晨的空氣里儘是秋燒落葉的焦味,院落里看得到一群孩子們懶散地各自發著呆,只有一個跑來跑去的三、四歲的男孩兒給這清冷的早晨帶了些生氣,他在頑強地追逐著一隻碩大的老鼠!孩子們身上的衣服明顯不合身,我也幾乎看不出他們衣服本來的色彩。。。
當我繼續走進一間育嬰室的時候,一股刺鼻的味道讓我不自主的摒住呼吸,並且被眼前的一切驚住了!小小的一張嬰兒床上躺著二到三個有各種殘疾的嬰兒,有些畸形地不成人樣,與一般嬰兒室不同的是,這裡沒有一絲嬰兒哭鬧的聲音,安靜的出奇,我的心顫慄地發緊,只想著儘早離開、離開。我一轉身,映入眼帘的一幕讓讓我羞愧難當:同去的外籍老師不顧陣陣惡臭,將嬰兒挨個摟在懷裡,輕柔地撫摸著孩子,孩子的肢體象受了沐浴的春苗一樣渴望地顫抖著,為了擺脫尷尬,我也抱起一個有嚴重眼疾的嬰兒,撫摸著她小小的身體,可能從來沒有人這樣抱過她,我這並不十分情願的撫摸得到了她小小軀體的巨大回應!我為自己原先的行為感到羞愧,我真誠地撫摸著她,感受著那小小生命對每一次撫摸的回應,我的淚水不由自主的滴下來。當我們離開這間嬰兒室的時候,寶育員不經意的一句話象針一樣刺痛著我:「這些老外是吃飽了沒事做,它們都不可能成人的,都活不成!」我還沒來得及嗆白她,李思雲只淡淡地用漢語說:「謝謝你告訴我們這些,但她們都是媽媽生的孩子。」
可能這就是被外界廣泛報道並給中國帶來負面影響的死亡屋吧,當新聞里為所謂的人權你攻我守的時候,我認識了這麼一群人,他們正在用自己的愛滋潤著那些短暫而蒼白的生命,所以當李思雲再次找到時我希望得到法律專業上的幫助的時候,我毫不猶豫地應下了。
我至今都難以相信我們成了!當時的福利院對外幾乎是不可逾越的禁區。在歷盡曲折之後,終於在中國建立起第一家中外合作的棄嬰合養機構!當一抹抹春日的陽光散落在修飾一新的育嬰室的時候,我不知道誰該領受這些個弱小生命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