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前一段時期,單位開會。會議主要傳達「衛生部」關於「刺五加註射液」、「茵梔黃注射液」不良反應通知。我心裡象打破了醋罈,箇中滋味也許各位醫生才能體會。回看歷史,我心陣痛。心痛之餘,我們應該冷靜思考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這是繼「魚腥草注射液」后又二個中藥製劑的嚴重問題。
• 中醫中藥的發與進步,離不開中藥的現代化建設。這並不矛盾,也沒有錯。可是為什麼這幾年中藥製劑的藥品會頻出問題?難道是藥物的錯嗎?(除開藥品本身質量問題,因為這關係到監督機構和體制的問題,在此不作過多討論)。非也!葯物本無罪,錯誤、過失在人也!藥物作用正如貨幣在這個世 間的作用一樣。藥物只是作為治療疾病的手段和工具,它必須通過熟悉了解這種工具並能熟練使用這種工具的人,才能發揮它的最佳作為,反之則錯誤百出。但是當這種因為使用不當引發錯誤、造成悲劇之時,使用者和受害者往往把這種錯誤全部推給藥物,而全然不知自我反省。這是何等荒謬,悲哀的事情。且看今天所使用的西藥,那一類藥物沒有不良反應呢?(如:副作用、毒性反應、后遺效應、過敏反應、繼發反應、……致畸、致癌作用)。就拿臨床應用最廣,使用時間最長,最普遍有效的「青霉素」來說,從臨床應用至今天,死於它過敏反應的生命何止千,豈止萬,也不曾因為不良反應而取消使用,為什麼?中藥作為一種藥物,同樣也不例外。自然也不可能沒有毒副作用!
(2)
看今天的臨床,不管三級甲等醫院,還是基層門診,輸液成一種風勢是一種時尚,是一種治病救人的必須手段。回看西醫的發源地,他們對輸液指征的把握甚至肌肉注射給葯都是何等嚴格。這是中國人的悲哀,也是醫道淪喪的開始。這種危害最終因為醫生的濫用藥物,藥物不良反應的層出不窮,而人為的錯誤一個個強加在藥物的頭上。最終只好把一個個出問題的藥品(中藥製劑)取消。近幾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進步,中藥現代化程度的加強及國家對中藥研發的不斷加強,中藥制劑在臨床逐漸廣泛應用,隨之而來的問題也日益增加,是什麼原因所致呢?很少人去深思。用藥者沒有因為問題的出現而自行思索過,只會推御責任。撫心自問,那些曾經使用過中藥製劑的醫生們,你們有幾位真正了解中藥?了解中醫?你們除了了解藥廠提供的所謂用法、用量、規格外。甚至連說明書中的禁忌都成了多此一舉的廢話。因為你們連說明書中的主治都不明白。何為風熱,何為陰虛…。離開了中醫的辨證論治,盲目的使用中藥製劑,是和中醫背道而馳的「傑作 」。怎有不出差錯之理。即使饒幸今天不出問題,終因日久積「毒」而亡。曾經老祖宗留下的真理,在今人的心中只是一縷過耳輕風!「是葯三分毒」。
(3)
•國人的素養和對中醫藥的誤解及醫生的無知是造成今天中藥製劑濫用的根源。普遍認為中藥沒多少副作用是大多數民眾的認識,這是一個很嚴重的錯誤認識。這種認識的錯誤,需要每一位醫生必須努力去改變、說明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逐漸讓民眾明白曾經的認識錯誤觀點。且看幾年前因事故而取消使用的「魚腥草注射液」所謂的功過是非仍然在每位醫生腦海中。平心而論,這本來就是一個好葯,卻沒有得到好的下場。這個曾在臨床醫療中應用了約二十年的葯,最初只有肌肉注射劑型,二十年如一日不見出漏。況且二十年前的藥物提純工藝和技術絕對不如二十一世紀的提純工藝流程,為什麼反而會出現更多更嚴重的問題?自從靜滴型「魚腥草」的問世,臨床應用的廣泛開展,一次給藥量的幾何倍數的加大,最終成了一個替罪的羊羔。每位熟悉了解中醫中藥的醫生都知道「魚腥草」:味辛、寒,清熱解毒,主要治療風熱咳嗽,咽喉腫痛,氣管炎,肺炎及婦科,尿道感染疾病。任何一位曾經正確使用過他的醫生都知道他的確切療效。問題是這個中藥提純的所謂「西藥」劑型,始終脫離不了中藥的藥性歸經、主治和禁忌。如果醫生只是簡單的套用西醫用藥的公式模式,按照西醫藥的標準去衡量使用他,不可避免的必定會產生問題,事故。不管患者的「寒、熱、虛、實」不明舌象,脈理,按照西醫的診斷標準,只要是氣管炎,肺炎,咳嗽的,頭髮,眉毛鬍子一把抓。這就是「魚腥草注射液」的結局冤枉呼!
(4)
今天是「刺五加註射液」、茵梔黃注射液」二個,明天又是那幾個中藥製劑命懸一線呢?且看今天臨床上廣泛大量應用的(靜滴型)中藥製劑藥品,如果按今天這種現狀,這種用藥指導原則用下去,不久的將來所謂「參麥針,生脈針,香丹針(復方丹參針)參附針,黃芪針,清開靈針,雙黃連針……」可以預見不久將來一個個都將重蹈覆轍。這難道是中藥現代化建設所想要看到的結局嗎?難道是中醫中醫走出國門的壯舉嗎?恐怕這種走法最終是為中藥中藥自掘墓穴!作為每一位有道德和良知的醫生和有志于振興中醫藥事業的仁人志士,都不願意看到今天末來中醫藥現狀。因此我想借今天網路之優勢,喚醒和聯合更多的仁人志士,為今天中藥製劑在臨床濫用的局面出謀獻策。同時也再次提醒那些不懂得中醫中藥的醫生們,因為你們無知,無意,無心己經深刻傷害到你的每一位患者的健康,同時也深深地危害到中醫中藥。不懂中醫的辨證治療,不懂中醫中藥的最基本原則:「寒、熱、虛、實、表、里、陰、陽」,千萬不可以隨更使用中藥製劑。因為人命關天,需然你可以一份總結報告把責任推給藥物本身而致身事外,但也逃不脫良心和醫道的責備。中醫啊!中藥啊!你把厚望寄託給那些對你知知甚少,甚至一無所知的人,你搭進去的不是希望工程,而是玩的一個死亡遊戲。同也提醒一下當局者,過度,盲目的發展中藥現代化和片面的追求經濟增長和經濟利益,請不要拿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以及中醫中藥的前途作賭注。要不中醫中藥很快應證「張院士,方專家」的結果。
(戊子年冬)陳英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