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儲備黃金時機已過貨幣戰爭勝負已分

作者:weileguojia  於 2007-12-1 12:3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在全球流動 性過剩的洶涌大潮中,美國將美元大幅度貶值製造全球流動性過剩,已經被英國金融時報斥為「美元:中國的燙手山芋」(見英國《金融時報》11月22日報道, 作者彼得加海姆),其以紙幣為媒向全球轉嫁國內經濟調整成本的企圖昭然若揭,但部分經濟學家的見解再次令人瞠目。在日前於廣州舉辦的一場「名家面對面」的 現場活動中,有經濟學家指出,1987年,金價每克168元-178元人民幣,現在最高時也就200元左右,上世紀60年代一盎司黃金39美元,現在一盎 司800多美元,以此為論據,得出相比美國債券,黃金不值得投資的結論。並直指《貨幣戰爭》一書作者「不懂金融」,而《貨幣戰爭》一書的主要主張,就是建 議國家和民眾儲備黃金以應對紙幣貶值。      

   必須承認,黃金絕非「只漲不跌」的投資品,事實上世界上也根本不存在只漲不跌的投資品。在過去20年中,黃金價格有過多番起落,特別是1997年 ─1999年,每盎司金價曾經跌至251.9美元的20年來低位,但必須注意到的是,當年黃金的弱勢是建立在美元強勢的基礎上的,自2001年4月至 2005年8月底,美元開始了其大幅度貶值的歷程,美元指數從120點之上一路下跌到80多點,黃金的價格就開始觸底反彈。一路緩慢上漲,今天,美元弱勢 趨勢加劇,黃金的強勢則不可阻擋。      

   當前人們通過豬肉、糧食、速食麵、CPI的大幅上漲體驗通貨膨脹的逼近,但從更大的范圍內看,中國流動性的源頭,其實是畸形的外需主導型經濟所導致的輸 入式通貨膨脹。社科院金融所專家劉煜輝指出:「中國通貨膨脹本質還是貨幣過多導致的貨幣貶值,源頭在於美元本位制下美元的濫發,向中國注入了大量的流動 性,導致中國財富的稀釋。」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國外匯儲備中過多的美元,以及黃金儲備過少,無疑加劇了國家財富的流失。必須看到的是,中國黃金儲備迄今仍 只有600噸,盡管黃金大漲了七成,但由於外匯儲備增加了約一倍,黃金儲備佔外匯儲備的比例反下降到1%左右。而美國、歐洲央行黃金儲備分別超過 8000、10000噸(均超過其央行儲備資產的50%)。      

   足堪慶幸的是,今年4月24日,央行副行長項俊波在上海復旦大學演講時說,中國應通過合理增加黃金儲備及買入石油等戰略資源,來拓寬外匯儲備的投資渠 道。這是自《第一財經日報》2005年7月29日文章《專家建議大幅增加中國黃金儲備數量》中首次提出增加黃金儲備後,國家首次表態增持黃金,但令人扼腕 的是,此時中國已經錯過了增加黃金在外匯儲備中的比例的最佳時機,人們幾乎忘記,在黃金價格僅250美元/盎司左右時,民間經濟學家劉軍洛先生就曾私下上 書建言增加黃金儲備。      

   充滿憂患的人們在美元走弱的「陽謀」下呼喚國家增加黃金儲備的比例,甚至建立以黃金、石油、環境為基礎的「資源貨幣憲法」,他們並不是指出一條生財之 道,或者充當「股神」「半仙」,而是把增加黃金儲備當作應對美元貶值的國策。倘若認為從1987年至今黃金不值得投資,並把呼籲增加黃金儲備的聲音斥責為 「不懂金融」。此謬大矣。      

   必須看到的是,以美國黃金儲備之巨,黃金市場的主動權已經幾乎掌握在美國手裏,而以目前黃金價格之高,中國再大規模建倉為時已晚,廣大民眾倘若意欲進入 金市,必須有自己的風險判斷,但毫無疑問,本世紀初那些呼籲國家大量儲蓄黃金的人是對的,《貨幣戰爭》一書雖不盡嚴謹,但並非虛構,而從目前的情況看,中 國倘若要扭轉劣勢,需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2:3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