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這裡看到篇日誌,說得是為什麼諾貝爾獎級別的數學獎項中不見中國人的名字。
既然是獎項,也就與比賽有關。
儘管現實中的個人或整個社會都不太中規中矩,但中華文化的基礎是要守規矩。如果比賽是有」規矩「或規則的那種,比如奧運會、奧數,甚或GRE等洋物件,我們會把規則研究一番,然後訓練出大批冠軍來。像GRE這種小兒科,一句英語不會說,照樣考高分。
有些獎項,比如諾獎,則是在沒有規則的比賽中產生的。這就難倒了我中華健兒:沒有條文我怎麼去參賽,更何況獲獎?這種沒有規則的比賽,實質上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一種創新精神(也稱賭或撞大運)。當規則產生的時候,這個有規則的領域就已經成熟了。而這個成熟過程是別人趟出來的路子,因而規則也是別人訂的。我們只有學規則、跟風、或山寨的份了。
勿庸置疑,乘法口訣是我們祖先創新的數學工具。背誦乘法口訣讓我們的後代口算快了許多,可以讓他們墨守成規!讓他們自己總結出一些融會貫通的方法,也許不經意間會得個諾獎(科學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