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常見食物的功效、食療應用及注意事項(7)

作者:yuxin_9605  於 2010-2-16 12:1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健康生活|已有1評論

關鍵詞:

(10)補虛食物 中醫常把虛與氣連在一起,如腎氣虛、脾氣虛、肺氣虛等,這些都是中醫的術語。前面介紹過,虛就是血液少、稀所造成的各臟器的功能下降。因此補血是補虛的關鍵。
食物中確實存在著補氣的食物,如人蔘、黃芪、山藥等。這些補氣的食物有向上升發的作用,吃后能明顯的有精神,有勁。但是在多年的食療實踐中我發現,身體虛弱的人多數都是虛不受補的,上述那些補氣的食物多數都不能吃,一吃就上火或胸悶、氣堵、胃脹、腹脹等,特別是有頭面部慢性炎症的人,只吃補氣的食物,容易加重炎症的癥狀。還有就是身體內寒濕重的人經絡多數不太暢通。也不宜多吃補氣的食物,吃后同樣會出現胸悶、氣堵的現象。
因此,我很少把這些補氣的食物用在食療中,而是用補腎的食物代替補氣的食物,效果同樣好,還不會出現身體不適。
在補氣食物中,山藥的作用較為平緩,能補中益氣、長肌肉、止泄瀉、益肺固精、強壯身體,對身體虛弱、精神倦怠、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慢性腹瀉、虛癆咳嗽、遺精盜汗、婦女白帶過多等都有治療作用。
山藥可以燒湯、炒菜或煮粥吃,還可以將山藥在粉碎機里打碎后做成糊吃,更便於消化吸收。
體內寒濕重的人吃山藥后出現胸悶、腹脹時,就要少吃了。  (11)消食化淤的食物 最常用的消食化淤的食物就是山楂和蘿蔔。
山楂
山楂,性平,味酸,有消食和中的作用,可促進消化,對於肉食積滯所致的胃脹滿脹痛有效。山楂還具有行氣散淤的功效,可用於產後的惡露不盡、閉經、便血等。此外,山楂還有殺菌、收斂的作用,可用做痢疾、腸炎的腹瀉。
當吃肉食多的時候,在飯後吃幾粒鮮山楂,可以幫助消化。內熱大,舌質發紫、發暗的人,每天用鮮山楂幾粒煮水喝,可以疏肝理氣,消食化淤。痛經的女士,可以在每次月經來的前2~3天,用生薑4片、紅糖一勺、山楂4粒煮水喝,一天一次,祛寒、補血、疏肝理氣。連喝幾天後,就能預防和減輕痛經。
高血壓而舌質發紅的,也可以經常食用鮮山楂,或用山楂煮水喝,或在燒肉的時候,放上幾粒山楂一起紅燒,代替醋的作用,再少加一些糖,這樣燒出的肉不但味道鮮美,而且還有降壓去火的作用。

蘿蔔
自古我們的祖先對蘿蔔的讚美之詞是非常多的,如「蘿蔔上市,醫生沒事」,「蘿蔔進城,醫生關門」,「十月的蘿蔔小人蔘」等。食療書中也這樣介紹蘿蔔:「性平微寒,健胃消食、順氣利便、通氣行氣、寬胸舒膈、止咳化痰、除燥生津、解毒散淤等功效。」我國明代著名的醫學家李時珍對蘿蔔也極力推薦,主張每餐必食,他在《本草綱目》中提到,蘿蔔能「大下氣、消谷和中、驅邪熱氣」。 為什麼古人這麼推崇蘿蔔?古人的飲食完全是靠天吃飯,不像現代人,能隨時吃到這麼多反季節的寒涼蔬菜和水果。而且當時科技不發達,體力勞動較多,易產生內熱,而蘿蔔順氣、理氣、消內熱的作用可以說是「恰到好處」,比用清熱、解毒、敗火的藥物對身體的傷害要小得多。但是現代人大量使用降溫設施,常年食用各種寒涼食物,它們所起的消內熱的作用已遠遠勝過蘿蔔,這時就不能再常年吃蘿蔔,吃多了只能是對身體寒上加寒、虛上加虛。一周吃一次對身體影響不大,如果感到內熱大了,特別是吃了辛辣的食物上火了,可以用蘿蔔來消內熱而又不傷身體。
老人、身體虛弱的人,易生病的孩子最好還是少吃蘿蔔和山楂,特別是已患有頭、面部疾病的人,就不能再吃蘿蔔和山楂了,以免加重病情。常吃水果的人,也要少吃蘿蔔。
(12)生薑的妙用生薑是家中日常必備的調味佳品,在烹調蔬菜時放些生薑使菜味清香可口;燒魚燉肉時放些生薑能除腥去膻,還能使魚、肉鮮香。生薑更是自古人們就用來祛寒的良藥,當傷風感冒、受涼、淋雨後,喝下熱乎乎的姜水就能祛寒發汗。所以民間流傳著「家備小姜,小病不慌」,「朝含三片姜,不用開藥方」,「冬有生薑,不怕風霜」,「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等說法。
生薑性溫,其特有的「姜辣素」能刺激胃腸黏膜,使胃、腸道充血,消化能力增強,能有效地治療吃寒涼食物過多而引起的腹脹、腹痛、腹瀉、嘔吐等。
吃過生薑后,會有身體發熱的感覺,這是因為它能使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同時,流到皮膚上的血液增多,促使身上的毛孔張開,從毛孔滲出來的汗也會增多,不但能把多餘的熱帶走,還能把體內的病菌、寒氣一同帶出。
因此,當我們吃了寒涼食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調房間里呆久后,吃生薑能讓身體發汗,及時排除寒氣,不至於讓身體因受寒過重而生病。如果舌苔發白,或者有前面介紹的身體寒濕重的各種表現時,都可以用生薑來治療。
受涼感冒時,用生薑3~4片加半勺紅糖煮水喝,一日2~3次。   感冒伴有咳嗽的,生薑3~4片、大蒜7~8瓣,加紅糖半勺一起煮水喝,一日2~3次。
咳喘時,用生薑切碎,再加入一個雞蛋調勻后炒熟食用,可以治療受涼引起的哮喘、咳嗽。
感冒伴有發熱的,在生薑、紅糖水中再加入大蔥1根,一日2~3次,退熱后就不要再喝了。同時多喝溫開水。
吃過食物后腹脹的,說明吃的食物中有寒涼的食物,可以直介面含生薑片,或喝生薑水,一會兒就能緩解。
受涼引起腹瀉的,用燒開的生薑水沖雞蛋,一日2~3次,能很快止瀉,腹瀉停止后再喝一天,以鞏固療效,暖胃腸。
空調房間里呆久后引起的渾身發緊,頭髮脹,隨時口含生薑片或每天在喝水的杯中加2~3片生薑泡水喝,能消除身體的不適,經常喝還能起到預防作用。
口腔潰瘍、牙周炎、口臭、喉嚨發癢的,口含生薑片或煮生薑水喝就能治癒,以後只要不吃寒涼食物,就不會複發。
孕期嘔吐的,經常口含一片生薑就能治療和預防。
小兒吐奶的,用1~2片生薑煮水喝能止吐。
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時,生薑3片和紅棗10粒(切片)一起煮水喝,一日1~2次,能開胃、暖胃、補血。
血壓高或頭痛時,用生薑水泡腳能祛寒、降壓、止頭痛,還能除腳臭、腳汗。
關節痛時,每天早上起床后吃幾片生薑或者煮姜棗水喝,一日2次,堅持吃能明顯緩解關節的疼痛。
痛經時,在生薑、紅糖水裡再加入2~3粒山楂,一日2~3次,能祛寒、通經絡、止痛。經常痛經的人,最好是在月經來的前幾天就開始喝,這樣就能起到預防的作用,同時一定要忌一切的寒涼食物。
喝啤酒後頭痛、頭暈時,可用生薑煮水喝解酒。
手腳生凍瘡但未破潰時,可用生薑煮水泡手、泡腳。
暈車、暈船時,可以口含生薑,也可以將生薑一片貼在肚臍上,再外貼一張傷濕止痛膏,能起到緩解作用。
長痱子時,用生薑切片外擦,痱子能很快退去,大人孩子都可用。 頭屑多、掉發的,經常用溫姜水洗頭,可有效的止頭屑、防掉發。
有狐臭的,每天用生薑片多擦幾次,能明顯減少臭味。
另外,生薑還有解毒的功能。如誤食了毒蕈,輕者會舌麻、噁心、嘔吐,最好的方法就是趕緊口嚼生薑,連吃幾片,怕辣的人就多切幾片生薑煮水喝,要連喝幾次至癥狀完全消,重者會引起神志不清、昏迷,在送入醫院搶救后,只要病情穩定,病人能喝水了,就給病人喝生薑水,這樣能更快速地驅除毒質。要連喝幾天,直到中毒癥狀完全消失。
還有吃海鮮過敏的,吃不衛生食物造成腹瀉的,都可以用喝生薑水的方法治療,多喝幾次,就能很快控制病情並治癒。
生薑唯一的不足之處就是常吃會引起肝火旺,所以一般情況下,肝炎病人是忌吃的,口乾、便秘、患痔瘡的病人也要少吃。常吃生薑的人,可以同時配一些舒肝、理氣的食物,如山楂、菊花,用它們泡茶喝,這樣就可以消除生薑引起的肝火旺。
(ZT)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fressack 2010-2-16 22:59
板凳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0 15:4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