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補血食物 什麼是補血食物?簡單地說,只要吃到肚子里的食物能消化吸收,就能補血。因此,補血的前提是胃、腸道能消化吸收,就算吃的是粗茶淡飯,只要充分吸收就能補血。而吃了高級的滋補品,胃、腸道如果不能消化、吸收,就起不到補血的作用。
相對來說,肉類、蛋類、魚類、蝦類這些高質量的動物蛋白,能明顯地提高血液的質量,更容易使人抵抗力強,精力充沛。在消化吸收能力差的情況下,將各種營養食物盡量燒得爛、軟,或加工成糊狀,便於消化、吸收,並減輕了胃腸的負擔。
牛肉、羊肉、鱔魚、阿膠、紅棗、桂圓、花生、紅豆、紅糖、白果、枸杞子、當歸等都是人們常吃的補血、補腎的食品,將它們互相搭配,就成了補血食療的妙方。
另外,用牛肝、羊肝和豬肝做菜、燉湯,或與大米一同煮成粥;牛骨髓、豬骨髓加紅棗燉湯;牛蹄筋、豬蹄筋加花生、生薑燉爛;豬蹄加黃豆燉爛;甲魚加上枸杞子、紅棗、生薑燉爛等,這些都是補血的好食物。做這些食物時要注意,選料要新鮮,而且要燉爛,這樣才能有利於消化、吸收,這就需要家中掌勺的人要有耐心,並能常年堅持。只有在一日三餐上肯下功夫,給家人的身體不斷補充優質的營養物質,才能真正確保全家人的健康。 牛肉——補血功效強
在我國,牛肉是僅次於豬肉的第二大肉類食品。牛肉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味道鮮美,受人喜愛。
牛肉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強健筋骨的功效,特別是體力勞動者和運動員,在繁重的勞動或激烈運動前後最適宜的食物就是牛肉。它能及時補充身體的消耗,儘快恢復體力。孩子在生長、發育期多食牛肉能明顯增強體質,強壯體魄。
牛肉分為黃牛肉和水牛肉。水牛肉性涼,黃牛肉性溫,因而以食用黃牛肉為佳。而且黃牛肉補而不燥,不易上火,適合所有人群。
牛肉的纖維組織較粗,不易燒爛,再好的食物燒不爛就不容易消化,進入體內只能增加胃腸的負擔。所以,牛肉一定要燉爛、燒爛后再吃,其營養成分才能被全面吸收。
對於身體虛弱的人,吃牛肉對增強體質很有幫助。可以將牛肉燒好後放入粉碎機打成糊狀,再與稀飯共煮10分鐘。這樣的牛肉稀飯可以幫助老人及久病的人調養脾胃、補血、補腎。
牛骨髓補血效果好,可以將牛骨敲碎,再加入紅棗一起燉湯,能補血、補腎。或加入山藥、核桃仁、枸杞子一起燉湯,能補血、補腎,暖腰腿,強筋骨。 羊肉——補血祛寒
羊肉,可燉煮、煨湯、涮食,一直被認為是暖身養體的上好食物。吃上一頓熱乎乎的羊肉湯,能明顯感到身體從內向外的暖和、放鬆。一道已沿用了兩千年的名方 ——當歸生薑羊肉,是醫聖張仲景創製,記載於中醫經典著作《金匱要略》。羊肉特有的驅寒保暖、補血、養血、補腎、暖腎、調經祛風作用,可用來治療惡風怕冷、疲倦乏力、四肢酸痛、頭昏失眠,以及容易感冒、面色偏白、月經不調、血虛經少、血枯經閉、痛經、經期頭痛、習慣性流產、產後腰腹疼痛等症。
羊肉是甘溫大熱的,吃多了容易上火。所以在燒羊肉時,各種香辛調料如辣椒、胡椒、花椒、丁香、茴香就不要多放,適當調調味就可以了。吃羊肉的同時要與各種綠葉蔬菜搭配著吃,這樣就補而不燥。 下面介紹幾道羊肉食療方,供大家參考。
1. 治療產後缺乳:羊肉1斤,豬腳1隻,黃芪10克,當歸10克共同煮湯,大火燒開后,小火燉兩個小時,吃的時候再加少許鹽、味精調味。產婦吃肉喝湯,2~3 次后就能感覺乳汁分泌增多,以後就每周2~3次。這道食療方不僅能及時補足產婦虛弱的身體,而且嬰兒吃優質母乳也補了身體,睡覺會踏實,還不易生病。 2. 祛寒暖腎補血:羊肉1斤,生薑2大塊,當歸20克,再加少許鹽、料酒、糖、醋、醬油,大火燒開后改小火煮1~2小時,每周吃上2~3次,能治療血虛、血寒、怕冷、四肢不溫,能明顯緩解腰酸、背痛、頸肩不適,還能治療痛經及各種婦科慢性炎症,以及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及眩暈、耳鳴等癥狀。 3. 治療遺尿、尿頻:羊肉1斤,山藥半斤,加鹽、料酒等調料一起慢燉,每周吃兩次,補虛暖腎的效果很好,可治療成人全身乏力、懶言、說話費力、遺尿。 4. 健脾開胃:羊肉1斤,蘿蔔半斤,生薑2塊,加鹽、料酒、少量糖、醋、辣椒燉爛后,每周吃一次,能健脾開胃,暖胃,治療食欲不振、胃脹、泛酸及腹脹等症。現在人們普遍寒濕重,經常吃羊肉,將羊肉變著花樣燒得美味可口,一家老少在吃到美味食物的同時還祛寒、補血,調養身體。
需要注意的是,羊肉活血的作用太強,吃后四肢都會明顯變得溫暖,但身體內血液少的人,活血太厲害后,內臟會有空虛的感覺,有的人會咳嗽、氣喘加重,有的人會拉肚子,有的人會皮膚搔癢等。吃羊肉不適的人,每次吃的量要少一些,這樣活血的作用就不是太強,就不會造成明顯的不適,同時又能祛寒、補血、活血。鱔魚——補血效果快
一次,一個朋友的孩子胃出血,血色素一下子降到了6克,人很虛弱,臉色蠟黃,而且胃口不好,吃什麼都不香。看了中醫,孩子又不願意喝湯藥,說喝了不舒服。醫生說,如果孩子實在不願意吃中藥,就用鱔魚給孩子補血吧,每天給他吃紅燒鱔段,長期吃同樣能夠補血。
這位母親就每天給孩子吃上一頓紅燒鱔段,盡量燒得美味可口,孩子也努力將鱔魚當葯來吃。這樣堅持了兩個月下來,孩子的臉色明顯變好,慢慢也有了精神,體質明顯增強,胃口也開了,人也長胖了。再查血色素已升到了11克,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完全恢復了正常。
鱔魚性溫,入肝、脾、胃三經,能補虛勞、強筋骨、祛風濕,可以治療體虛消瘦、濕熱身癢、下肢潰瘍、內痔出血、氣虛脫肛、子宮脫落、腎虛腰痛、陽痿早泄、產後虛弱等多種病痛。
鱔魚和瘦豬肉在一起紅燒,補腎效果很好。可以買二斤鱔魚、八兩的瘦豬肉,加一大塊姜、三棵蔥、一頭蒜,再加上鹽、料酒、醬油、糖、醋、辣椒、八角,滿滿一大鍋,先用大火燒,再用小火燉一個小時。這樣燒出的量比較多,一頓吃不完,就放入冰箱,每天晚上吃上一小碗,一周時間吃完。經常堅持食用,不但補血效果明顯,而且能明顯的緩解腰腿痛,還有非常明顯的美容作用,吃后皮膚細膩、有光澤,去斑效果也很明顯。
鱔魚口感綿軟,便於消化,同樣適合老人和孩子吃。體質虛弱的孩子、易患感冒、咳嗽的孩子經常吃鱔魚,可以明顯增強體質,很少感冒、咳嗽。有個孩子一感冒就咳嗽,引發哮喘。後來她母親經常給他吃鱔魚,哮喘就沒有發過。還有長蕁麻疹的、起風疹塊的孩子,也是在經常吃鱔魚后就治癒了。一個女孩,每年都要發幾次風疹,每次發作時全身奇癢,都要到醫院輸液,影響上學。後來她母親按照我教的,讓她盡量少吃寒涼食物,同時多吃鱔魚。後來,這個孩子就發過一次,而且這一次剛發起來她母親就趕緊給她吃鱔魚,很快就消下去了。看來這是應了中醫的那句「血行風自滅」。只要身體內的血足了,風寒、風濕、風疹都在體內站不住腳。
虛弱的孩子可以多吃,可一旦孩子體質增強了,就不要多吃,每周吃一次鱔魚就可以了。有一次,一個孩子的母親打來電話,說她8歲的女兒已經開始有發育的跡象了,問我是不是因為跟著她吃多了鱔魚造成。我說你孩子身體一直很好,長得又結實,當然不能這樣吃。讓她用大蒜頭剁碎后給孩子敷腳心泄火,然後多吃蘿蔔、梨,多吃蔬菜,最近不要吃魚蝦,只吃豬肉、鴨肉就可以了。一個星期過後,這個母親告訴我,經過這樣一番處理,女兒已經發育變硬的小胸脯又變軟了。所以,身體健康、胃口好的孩子不能多吃鱔魚,一周一次就可以了。
鱔魚腥味較大,要想鱔魚燒得不腥,先將洗乾淨、切成段的鱔魚直接放在鐵鍋里干炒,來回翻炒后,鱔魚上面的粘液就會巴在鍋底。然後將鱔魚盛出,鐵鍋洗凈,往鍋里到油,放入大蒜炒出香味,再放鱔魚,再加一些鹽、料酒、醬油、糖、醋。這樣燒出的鱔魚味道鮮美,不再有腥味。
註:鱔魚暖腎、祛濕邪的作用強,特別適合南方人食用,北方氣候乾燥,吃鱔魚時盡量少放蔥、姜、蒜,不然容易上火。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