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金香粉(Tumeric)
鬱金香粉也稱為薑黃粉,國內也有叫黃姜粉,來源於姜科植物薑黃屬,而不是來自黃姜。呈金黃色,可強肝、搞氧化、凈化血液、利尿;可殺菌、防腐、促進腸子蠕動。由於特別能促進蛋白質的消化,所以,印度咖哩豆湯中,少不了鬱金香粉。現在你知道為何咖哩多呈金黃色的了吧!添少量於食物中,口感微苦,為食材增色。如果放太多鬱金香粉,會苦喔。所以在你還不熟悉時,先按食譜調配,或少量添加吧!
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血液》(Blood2003;101:1053-1062.)期刊上的一項研究指出,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的研究人員在一項研究中發現,咖哩中的Turmeric(薑黃)可能可以幫助抑制和摧毀血癌細胞。Turmeric(薑黃)中的活性物質是一種稱為薑黃素(curcumin)的物質,它就是讓薑黃顯現黃色的分子。雖然這項研究不是在人體身上進行的,不過之前的研究已經顯示薑黃素能夠對抗其它種類的癌症。而且也有研究顯示,即使是大量的薑黃素也不會在人體身上造成任何已知的副作用。甚至動物實驗的結果也顯示,這個物質可以幫助治癒傷口和治療阿茲海默氏症,多發性硬化症。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Bharat B. Aggarwal博士和他的研究同仁將薑黃素加入至患有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的細胞培養中並觀察該物質對癌細胞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在加入前薑黃素,癌細胞內的細胞核因素卡帕B(nuclear factor kappa-B(NF-kappaB)都是開啟活化的,而活化的NF-kappaB似乎會再活化更多的致癌基因。但是在加入薑黃素后,NF-kappaB 的活性會被抑制,而多發性骨髓瘤癌細胞也會不再複製而死亡。針對這些結果Aggarwal博士建議,患有癌症的人應盡量多吃咖哩,不論用什麼方式。姜(Ginger)
姜的辛味可增強消化力、分解脂肪、促進消化、吸收、排汗、清除體內毒素。在印度,家庭日常烹調食物都會放點姜。通常廚房中會備有大石板(如一般家用的方形坫板大小)及石杵,雙手握石杵兩端大碾脖姜塊或薑絲,就形成薑末及薑汁。幾乎每道菜都放一點姜,有時飯里也放一點點。
若覺得東西吃太多,很難消化時,印度人也會煮長甜薑茶喝。少量多次吃薑,可治胃痛。熱姜奶助眠、滋補腦細胞。
紅辣椒面(cayenne pepper)
適量紅辣椒粉,有助於平衡土型的體質,增強活力。據個人口味使用,不用也不會讓香料素食失色。
黑胡椒(Black pepper)
刺激味覺、幫助消化。和紅椒粉一樣都是辣咖哩的要角。少了它們,咖哩就沒有辣味。能刺激胃火,土型可適量,風型要少量,火型則是能免則免。黑胡椒粉帶來辣味的刺激,帶給身體溫暖,含稀有元素」鉻」。
很多有養生概念的人會直覺說,黑胡椒粉可能和鹽巴一樣都是重口味的,應該能免則免。其實鹽和黑胡椒粉的確很像,就是少量使用對消化功能幫助極磊,但是真正的考驗是如何不過量。
甜紅椒粉(Paprika)
多為產自克什米爾的甜紅椒,乾燥后磨成粉。和市面上常見的匈牙利甜椒粉一樣,不辣,但是能為食物增色。淋了酸奶的米飯上的一抹甜紅椒,賞心悅目。
小茴香子(Cumin)
常見印度和墨西哥的料理,各種體型都適合,可增香,溫暖,幫助消化。小茴香子也是有數千年的歷史,市場上可找到整粒、碎見顆粒和粉狀的。不管是哪一種,在油熱時放入小茴香子,便可實時釋出它濃郁、老少皆宜的香味先微烤過,再磨成粉,撒在蒸好的蔬菜上,就很棒了,是適合低油飲食的火型、土型的良伴。但通常磨成粉后香氣散得很快,所以磨少量即可。如果你喜歡咖哩,那你鐵定也會喜歡小茴香子。
胡荽子粉(Coriander powder)
性涼,風型人宜少量,卻是火型人必備的香料。
可凈化血液、殺菌、解毒。
胡荽子油有助於消化吸收澱粉類食物和根莖類蔬菜。若能買到原顆粒,用時再研磨成粉,便可見它獨有的春天氣息。
香菜(Corianders)
香菜又名芫荽,全株植物皆可食用,但日常我們一般只吃它的嫩葉和曬乾的種子。有人說香菜之於印度料理,就像九層塔之於義大利料理;這不僅是裝飾品,更是重要的調味香草。保存新鮮香菜的方法是:將根部插在水中,葉片的部份用塑料袋包起來,可冷藏兩個星期。
使用時先去根部,讓每一片葉充分張開,浸在水裡一會兒。講究一點的印度料理,只取其柔嫩的葉片。入菜前切細末,口感最佳。
肉桂(Cinnamon)
可促進排汗、殺菌、解毒。火型人宜少量。
肉桂來自原產於斯里蘭卡和西印度的一種常綠樹的樹皮內面。做飲料、飯等等時,可使用整枝的肉桂條,上桌前去掉就好。通常完整的香料顆粒或肉桂條,要比已磨成粉的香味純正、滋味優雅清香。
肉桂粉和蘋果的味道特別相配,是做蘋果批和油炸甜圈不可缺少的材料。西點製作中較為常用的一種香料。
丁香(Clove)
火型人不宜。可凈化血液,幫助消化。剛曬完的干丁香,顏色是棕紅色的,有油份、味道甜、微辣。因為味道強烈,在做菜時並非是可以大量使用的香料,但若加上指頭尖一小撮的量,會產生微妙的滋味。朋友七年前給我的一罐丁香原粒,現在仍香味撲鼻。
番紅花(Saffron)
番紅花是以人工採集,來自番紅花的柱頭,是橘紅色的細絲。產地有地中海沿岸、小亞細亞、印度和中國。不管在哪裡買,都是非常昂貴的香料;但是它的特殊香味,和討喜的色調會讓人覺得很值得。已研磨成粉狀出售者,可能攙雜別的東西,還是買密封起來的細絲,較令人放心。番紅花為食物增添了獨特香味,並帶來耀眼的金色,絕對能呼應喜慶氣氛。
中國也稱藏紅花,印度菜譜中也稱賽佛龍紅花子。
小豆蔻(Cardamon)
卡達門,豆莢小而圓,呈很淡的綠色;有些會漂白,但味道也差了些。豆莢中的子是黑色的。呈淡綠色的小圓豆莢優於較白的,因為其中的子保留較多的揮發性油脂。
多半用來做牛奶甜點。做糖蜜時,加幾顆小豆莞同煮,會產生別緻的香味。若一整顆去煮,上桌前可先挑掉。
整顆咬一咬可增進口氣芬芳,增強消化。各種體型皆適宜。
綠茴香子(Fennel Seed)
綠茴香子色澤淺綠,帶點兒黃色調,形狀類似兩端微微卷翹的小茴香子,嚼起來有甘草味,所以印度人在飯後會嚼一些綠茴香子助消化,並使口腔清新。講究一點的會先烤過綠茴香子,再加點碎冰糖、椰子絲,在飯後呈給客人食用。
會促進排汗、乳汗分泌。
性涼、味甜,特別適合火型。
黑芥末子(Black Mustard Seed)
味辛辣、熱性。加水、姜、辣椒磨成泥后,做成略為嗆鼻的醬,可加入各色蔬菜中,是很家常的香料。加進熱油后,黑芥末子會跳躍起來,釋出香味。
太多黑芥末子會讓消化機能不好的人脹氣;有些微利尿作用,故對土型特別好,適度使用可消除脹氣。
阿魏(Asafetida)
阿魏的原料來自幾種不同品種的綠茴香植物(fennels)的汁液,顏色的範圍頗大,有黃色、棕色,也有深咖哩色、黑色。味道濃烈。有類似大蒜的天然味道。是一般印度料理不可少的香料。必須用罐子裝起來,保存其味道。一般已磨好的阿魏粉末質地、純度和顏色差異頗磊;而且會加上米或麥粉,一方面防止它糾結成塊,一方面可稍微緩和其濃烈的味道。是最適合風型的香料,對消化吸收大有幫助,可去風、消脹氣,防大腸寄生蟲。用前用少許油加熱。
羅望子(tamarind)
屬豆科植物,將豆夾剝除,取出其中略硬的塊狀物。用時只取用汁液,主要做為酸味調料。
咖哩葉(Curry Leaf)
咖哩葉是用作製造咖哩香料的基本材料,葉片曬乾或曬乾,都可用作調理食物的香辛料。
香草是指植物的葉和莖部,主要用於烹調食物。其實香料最初並不是用來調味的,而是一種藥用及驅魔避邪的物品。如今,香草已被廣泛應用在烹調上,因為它能夠帶出食物的香味。香草要小心使用,新鮮的香草不能保存太久,市面上也有乾的香草發售。
香草的種類非常多,一般應用在西式烹調上的香草有下列各種:
羅勒葉(basil)
唇形科羅勒屬,一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熱帶地區及我國。全株具芳香味,花苞呈塔形,故俗稱九層塔,也稱為紫蘇。
新鮮的羅勒葉是烹調時常用的香料之一,可以切成小塊或將整片葉子放入沙律、薄餅或義大利粉中食用。若配合番茄食用,味道更佳。
紫蘇原名出自於希臘文,意即」皇室之香油」,原產於太平洋群島,十六世紀時由亞洲傳到歐洲。原生種之紫蘇花呈白色小花,精油色呈淡黃綠色,味道甜中刺鼻,全世界的紫蘇約有一百五十種之多,其中荷力羅勒(Holy Basil)及甜羅勒(Sweet Basil)經常加入泰國菜,亦可加入沙律及用作裝飾菜料。
月桂葉(bay leaves)
月桂葉是樟樹科常綠植物『月桂樹』的葉子。一般是使用曬乾后的干葉。淡甜、清香中帶點苦澀味。由於月桂葉經過長時間的烹煮后,容易出現苦味,所以當烹調至適當時間,應把月桂葉取出來。
迷迭香(rosemary)
迷迭香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屬紫蘇科草本植物,葉子呈長條形,花色外緣紅紫色,內緣白色,葉子製成的香料帶有茶葉及松樹一般的清新香味,經常用於烹調料理,亦有用作清淡的魚肉、蔬菜、番茄醬提味添加香味。
鼠尾草(sage)
鼠尾草屬草本灌木植物,葉子淡紫綠色,呈長形,味香性溫,新鮮或曬乾的鼠尾草葉片,皆宜食用。新鮮的葉片顏色較為翠綠,而曬乾的葉片上有時會有像霉狀的白色東西,但這表示品質良好,毋須擔心。鼠尾草的香味濃烈,略帶苦澀,具有分解脂肪、消除臭味和防腐功能。切碎的葉片可加入沙律、腌菜、乾酪,弄成碎屑的葉片更滿盈芳香。
俄立岡(oregano)
又名牛至、披薩草、奧里根香粉,是做義大利餅常用的香料,也是紅番椒粉中的主要香料,,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地中海地區奧里根香料,另一類是墨西哥奧里根香料,兩類香料都帶有辛辣味,不過墨西哥奧里根比地中海奧里根的味道強烈一點。俄立岡十分適合與番茄和乳酪一起食用。但是由於氣味較為濃烈,因此用量不宜太多。
百里香( thyme)
百里香又名『麝香草』,原產於地中海及西歐地區,屬矮型草本植物,葉片亮澤,味道濃郁芳香。乾燥的百里香粉或葉片,可用作調味香料,淡淡的清香中帶有一點苦味。其香味經過長時間烹煮也不會被破壞,因此是熬高湯用的香料包內不可缺少的香料。因它具有幫助消化的效用。此外,百里香含有殺菌和抗氧化的成份,中世紀的歐洲人則認為百里香可以防止食物腐壞,延長食物的保存期限。
薄荷葉(Mint)
薄荷葉素有『芳香藥草之王』之美譽,原產於亞洲,是多年生中草藥的干葉,其中最常見的兩種品種為留蘭香(spearmint)及胡椒薄荷(peppermint)。
薄荷葉色澤均勻,帶有濃烈甘香味,入口清爽涼快,不單止被廣泛採用其藥效,還應用於烹調料理作調味香草,多數用來去除魚及羊肉的腥味,或是搭配水果及甜點,用以提味。
貯存方面,把薄荷葉包裹在塑膠袋,放入雪櫃,可貯存兩天,或把葉切碎,與水混於小冰塊盤,放進冰凍層冷凍。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