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說中恐怖的食人怪獸:納迪熊(組圖) [2007/01]
- 印度LCA戰機試飛的思考 [2007/01]
- 中國下一代隱形殲擊機及隱形轟炸機方案 [2007/01]
- 女碩士徵婚 [2006/12]
- 關於F-18的評價,精闢! [2006/11]
- 40歲以上的人和狗 [2006/11]
- 關於反艦導彈 [2006/11]
- 關於反艦導彈.1 [2006/11]
- 我暈 [2006/11]
導彈之所以叫「導」,是指由某種機構來控制它和導引它,從最基本的指令控制(用人或機器遙控)到現在的GPS,導彈都是通過某種方式控制飛行路線的。對於反艦來說,發現目標主要依靠雷達,當載有導彈的艦艇用雷達發現並定位了敵艦后,導彈就可以根據反射的雷達波來飛向敵艦,或者由艦艇遙控飛向敵艦,如果給導彈裝上雷達等導引裝置(叫導引頭),導彈就可以自己去跟蹤目標,這就是發射后不管。但這只是理論,真正的反艦導彈不是那麼簡單的。
巡航導彈的發明者,德國人很好的定義了巡航導彈的工作過程,使之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武器。德國人用炮兵的理論來實現導彈的控制。
我們知道,炮兵是強大的陸軍遠程力量,它的目標往往是遠在炮手的感知範圍之外,炮手通過調整火炮的方向、位置(叫基準射向),設定裝葯等其他參數,(叫裝定射擊諸元),可以讓炮彈準確地落在目標的一定範圍內,這個目標叫做炮著點。
德國人認為導彈在導引頭工作之前,首先應該忽視目標的存在,飛行到一個事先確定的點(叫前置點),然後再打開導引頭,搜索並飛向目標。這樣做主要是因為許多導引頭(特別是早期的)並不可能在較遠的距離跟蹤目標,過早打開不僅費電,而且會使導彈不知所措。
於是,在操作導彈發射時,射手要象炮手那樣,調整射向(現在的垂直發射就沒有方向問題了),裝定射擊諸元,然後發射導彈,導彈先閉著眼睛飛到前置點,然後睜開眼睛看目標在哪裡,如果看見了,就撲上去,如果看了半天什麼都沒有,就脫靶了。當然,如果目標跑了,而你開著你的小漁船正好出現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