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關於反艦導彈

作者:菜鳥潛水員  於 2006-11-2 13:2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天氣: 晴朗
心情: 高興

冷戰開始后,如何對抗美國的航母,是前蘇聯海軍的重大抉擇,因為二戰後的蘇聯海軍除了一堆過時的破船,什麼都沒有,如何對抗美國海軍的抉擇,也就是如何建立新的海軍部隊的抉擇。
按照斯大林的意願,新蘇聯海軍的建設方向將是二戰前海軍發展的翻版,新的造艦計劃包括了航母、戰列艦等各種大型水面艦艇和大量的潛艇,如果斯大林沒有在1953年去世,恐怕五十年代就會出現蘇聯的第一艘航母,而學習蘇聯的中國,也有可能在六十年代引進航母的技術,那麼今天我們就會擁有兩彈一星,核潛艇以及航母了,省得大家為造航母來爭論。不過以當時蘇聯的經濟、技術水平,這個造艦計劃是難以順利實現的,而且就算成型,也將整體落後於美國海軍的發展。

赫魯曉夫是一個務實的人,他明白沿著別人的路追趕不如另闢蹊徑的道理,所以他徹底推翻了斯大林的計劃,並且把大型艦艇諷刺為「掛滿勳章的將軍們的遊艇」。赫魯曉夫要發展導彈。

赫魯曉夫對導彈有著狂熱的執著,以至於是否建造一種潛艇或軍艦要取決於是否攜帶導彈。當然,導彈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在那個核對抗的年代,赫魯曉夫領導下發展的洲際導彈確實大大增強了蘇聯的核威懾能力,而反艦導彈的發展也使蘇聯海軍快速地擁有了對抗美國海軍的資本,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美國海軍並沒有反制的手段。

SS-N-19 「花崗岩」反艦導彈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7:0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