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友開車路過一高級寫字樓區, 漂亮得讓人有點目眩, 於是問道, 這是哪裡? 女友說, 這就是以前我們小辰光(小時候)常來的成都浴室這裡啊! 於是關於洗澡的往事一幕幕地呈現了。
最早關於洗澡的記憶是在貴州, 夏天爸爸媽媽去河邊洗衣, 常常也就把我往水裡一浸, 上點香肥皂, 再往水裡一扔, 開心得不得了。 那時水裡還有很多小魚, 它們會叮在我的身上, 痒痒的。 我總是想去抓魚, 但永遠也抓不到。 河邊總是會有許多當地人在洗衣, 他們不用肥皂, 而是用棒槌使勁捶衣服, 他們看著我們用著上海帶來的固本肥皂, 藥水肥皂, 覺得很新奇。
冬天在家裡洗澡, 爸爸總是把那個一米見方的炭盆燒得旺旺的, 旁邊架上個澡盆, 再旁邊還加個小炭盆。
上海的洗澡一直是個問題, 夏天還好, 在浴室里架一木盆, 燒幾壺開水就行, 但是常常是幾戶十幾口人合用一衛生間(上海人叫馬桶間), 輪流洗, 和現在我們一家四口四個衛生間比實在是困難多了。 冬天洗澡就比較痛苦。 還好爺爺奶奶家和大姑二姑住一起, 三套房子剛好合用一個衛生間和一個廚房(上海人叫灶披間), 比較好辦。 那時洗澡真是轟轟烈烈, 三戶人家六個煤氣灶一起開, 把廚房燒得暖暖的, 四個骨牌凳, 架上大木盆, 一個個輪流洗, 那時家裡和我同齡的女孩就四個, 那可真叫熱鬧。
後來去了外婆家, 那弄堂房子又高又大還透風, 真的冷。 大了有了幾個要好朋友, 於是周末去澡堂(上海人叫混堂)洗。 提上個小的網兜, 裡面放上毛巾, 替換衣服, 肥皂盒裡還放上今年二十明年十八的白麗香皂。 走幾站路去成都浴室, 先是在寒風裡等上一小時, 再和兩三個人擠在一個籠頭下洗,想想都累。
印象中比較有意思的經歷有幾次, 比如國外有親戚回來, 住在華僑或是國際飯店(那時那是上海僅有的幾家好旅館, 有空調和熱水澡), 我們全家七大姑八大姨, 幾十個人浩浩蕩蕩跑去洗澡, 一開始國外親戚嚇慘了, 後來也就習慣了。
那時如果有人可以帶你去工廠的澡堂洗澡, 那也是很有面子的。 阿姨可以在澡堂休息時帶我們進去洗, 那真是很拽的。 她們廠中班和早班中間有幾個小時澡堂休息, 我常常去洗, 有一次帶了我最好的朋友(就是前面提到的女友)去, 洗了四個小時,皮都快搓破了, 把我阿姨嚇壞了, 以為我們昏倒在裡面了。
在大學里, 澡堂是一三五女生, 二四六男生, 所以我開了眼界, 男浴室也是去過的。老爸人緣好, 和看澡堂子的大叔大嬸都關係一級,常常也能在他們學校的澡堂開門前和關門后再去洗, 美滋滋的。
出國前洗澡環境還是沒有太大改觀, 那時已在外企做, 冬天都基本天天洗澡了, 不過那可真是冷。 和以前不同的是白麗肥皂換成了力士。
現在回國, 家家戶戶都有洗澡間了, 而且很多家的洗澡間比原來住房都大, 姑姑家的按摩浴缸可以放進幾個人, 儘管沒有中央空調,那浴霸一開,也就不冷了。
近十來年吧, 又開始流行去浴室洗了, 洗澡, 搓背, 釺腳, 按摩一條龍, 孩子可以游泳, 打乒乓, 打撞球, 畫畫, 玩的品種數不勝數。 累了去看電視, 打瞌睡, 渴了有人送茶送水, 餓了可以去餐廳, 正餐點心隨意。 還可以叫上朋友K歌, 打麻將。 晚上還有表演, 俄羅斯艷舞, 雜技啥都有。 這次回去, 俺還穿著澡堂子的浴衣, 被一歌星邀上台去同唱, 玩得可真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