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海關還是FedEX快遞誰在敲詐顧客? [2012/05]
- 在當今中國,我們是否要用共產黨先驅們當年斬殺貪官小吏的方式才能討回公道? ... [2013/08]
- 說說打招呼的中西方文化差異 [2009/01]
- 信不信由你——吃糖包 [2009/01]
- [哭]跟[笑]一樣重要 (轉貼) [2009/02]
- 鮮果醬 [2009/01]
- 老師 您不要罵我們 [2009/02]
- 老舍筆下《北京的春節》 [2009/01]
- 家庭——最小的集體單位 [2009/08]
中國人和西方人打招呼的不同,說是文化差異,沒有錯。但卻覺得太過於籠統。 我覺得應該是部分文化的不同,而引起的此種差異更為貼切。
具體一點說,應該就是中西方的家庭文化和家教理念上的差異。
中式家庭中,父母和子女,是「上下級」的關係,是「管理者」 和「被管理者」的關係。父母要求子女尊重父輩,尊重師長,但父母們卻缺乏對子女們尊重的概念,對子女以說教、命令、斥責、甚至懲罰作為教育手段。缺少或缺乏讚揚的辭彙。同時父母們還要求子女們對外要講禮貌,做事得體,做懂事的「好孩子」。而父母們在孩子們面前的「表演」則以家門為界線,實行內外有別的待人方式,既「不能平等」地對待家門內外的「人們」。中國人在家裡很少有客套的話語和言詞,而在外則要「客客氣氣」地待人。
而西式家庭中,父輩和子女處於一種相對平等的地位,從講話方式和態度以及教育手段上採取一種更易於子女們接受的形式。子女們看到的是家庭內外的一種相對平等的交流方式,並能在家庭內外體會到同樣的尊重。
經歷家庭的「鍛造」,打招呼成了人們的習慣:
作為習慣,中國人打招呼是基於對外的一種禮貌,而且多限於和自己生活有一定關係的範圍之內。在國外,中國人把中國人統統界定於自己「家門」這道界限之內的「自家人」,而把西方人界定在「家門」之外,他們屬於外人。故而常見到那種「只跟」西方人打招呼的現象。但是,當兩個原本陌生的中國人攀談起來后,你又常常會發現他們真的有和自家人聊天的那種感覺。 這在中文的論壇中我們也能體會得到。有時我們雖然不善言辭,但我們是自家人。
同樣作為習慣,西方人打招呼時流露的是一種更隨意的感覺。
每一種文化都有我們「看得懂」和「看不懂」的部分,其中就包括我們自己的文化。每一種文化又都有各自的優點和不足。取「他人」之長,補「我」之不足,首先需要我們去「看得懂」他們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