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史最讓人唏噓的,就是李氏一家。李廣自刎,李敢死於霍去病之手,到頭還讓漢武帝夷去三族,滿門忠烈名將,卻沒有一個好下場。而李家最悲催的,就是李陵,空懷濟世才智,卻背負千載罵名。讀著漢史,老夫不禁想象一個獨孤的老人立在胡天風雪中,遙望蘇武遠去的身影,驀然輕嘆……
將軍寂寞向河梁。
百戰徒留今日傷。
胡地冰霜凝白髮,
丹心猶望歸故鄉。
(尾句為平仄計,原為」早還鄉「,總覺不夠味道。只好出格一回)。
適逢mike05兄做《惜春郎》,取辛稼軒詞意和之:《惜春郎 李陵》
黃沙百戰金戈折, 鬱郁恨心結。(1)
西風易水, 別時猶記, 衣冠如雪。(2)
一曲河梁雖唱徹, 碧血為誰熱。(3)
嘆此生, 史筆丹青, 怎寫是非圓缺。 (4)
(1)指李陵孤軍鏖戰浚稽山事,五千步卒對十萬胡騎,殺匈奴過萬,最後矢盡糧絕,副將韓延年戰死,李陵被俘,部屬僅餘四百餘人歸漢。李陵曾感慨:"復得數十矢,得脫矣!";
(2)以荊軻易水送別事,既是比李陵送蘇武,亦是感慨當年出征一別故里,竟成永訣;
(3)即納蘭容若所說「河梁生別之歌」,李陵對蘇武抒發家破人亡,有國難投的憤慨;
(4)指李陵心知自己要留百代罵名,卻欲辯無詞。
此曲唯柳永有一詞,網上那個詞譜純屬操蛋,非平即仄,千古奇聞。俺按照音律感覺,試修改詞譜如下:
中平中仄平平仄(韻),中仄仄平仄(韻)。
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仄平仄(韻)。
中仄中平平仄仄(韻),中仄仄平仄(韻)。
仄仄平,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仄(韻)。
Mike05兄修改版本:
漠沙淹處金戈折,處處成心結。
西風易水,北辰還記,恨尤未雪。
一歌梁父難評說,碧血為誰熱。
恨此生,枉費丹青,點畫是非圓缺。
Mike05兄原玉:
問卿何必離時折,柳自揉糾結。
情難自許,夢還枝節,明月似雪。
弄影時分多作樂,酒為識人熱。
醉目中,卻恨東風,覽盡一屏圓缺。
又步Mike05兄韻作七律 (麥兄以點睛之筆做了修改):
鏘鏘大漢羽林郎,逆勢橫戈定朔方。
馬踏龍城羌管咽,兵封漠北凱歌長。
百行青革囊魂去,千載黃沙留骨香。
換得長安宮闕里,君王日日醉紅妝!
麥兄原玉:
紫陌紅塵復向郎,東風老后各遊方。
應知磨鏡般般苦,但守銷魂夜夜長。
彈指是生如讀秒,落花來世可聞香?
桃園欲問他園筍,一樣鉛華別樣妝。
村裡有哪位想學詩詞的,就上麥兄家逛逛,定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