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夢裡水鄉的溫柔——蘇州

作者:新鮮人  於 2007-1-29 10:5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網站推介
 
作者新文章
酒歌
趣事雜談——三則
上海印象
福州散記
走馬觀花說海南
多彩的廈門
預言讖語述興衰
三國奇冤數魏延
《水滸傳》有趣的「三」字現象
 

作者:盧虹 

 
 
   記得那年夏天,我去廈門渡假,應好友阿明之邀,在從廈門返京的途中,我轉道前往名聞天下的夢裡水鄉--蘇州。?

  登上飛機,已是下午六時,廈門的天氣開始由晴轉陰,空中烏雲密布,大雨將至。也許是要趕在雷雨之前起飛,因此,進入機艙剛剛坐好,未等我喘過氣兒來,飛機即拔地而起,直插雲天,其速度之快、角度之大令人猝不及防!頓時,一陣不適感籠罩了全身,巨大的壓力下,我的胸口彷彿壓上了一塊大石頭,耳膜嗡嗡作響疼痛難忍。
  此時,舷窗外烏雲翻騰,電閃四射,雷聲轟鳴,雨水紛飛,景像十分駭人,看到此處,頓時有了一種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吉凶未卜聽天由命的感覺,心中不由地自語:「這回坐飛機,可別出事兒呀,否則可有點兒冤!我這人雖說是有點兒刁鑽古怪,但罪不至死,天蓬元帥二郎真君,過往神靈求你保佑,好歹讓我再見上我爸爸媽媽一面。」
  一邊喃喃自語一面來回打量,只見機倉里,乘客們大多表情嚴肅,默不作聲,兩眼發直,面露驚慌,只有美麗的空姐兒們依舊是笑容可掬,面不改色,來來往往熱情地為客人們服務,看到此處,我不禁在心中輕輕地贊了一聲:好可愛的空姐,好勇敢的女孩兒!?

  也許是我的誠心感動了豬八戒和楊戩,一會兒,飛機穿出雲層,頓時,機艙內霞光燦爛,滿艙的人立馬兒全部還了魂兒,一片歡聲笑語,男士們個個興高彩烈,追著空姐兒套詞窮侃要飲料拿啤酒,一付不侃白不侃、不喝白不喝,特滿足特快樂的樣兒。?

  晚上19時40分,飛機安全降落在上海虹橋國際機場,走出機場大廳,乘坐好友阿明的車前往蘇州,汽車穿過市區,快速前行,我坐在車內向外四處打量:窗外,驟雨甫停,地面上斑斑的水跡反射著動人的霓虹燈光,四周高樓林立,車流擁擠,很快,汽車離開市區,在清新的夜霧中,沿著蘇滬高速公路,飛速地駛向目的地。大約一個小時左右,車進入了蘇州市區,藉助路邊的燈光,天堂般美麗的城市開始展現在我的面前——
  綠色的梧桐掩映著幽靜的街道,彎曲的河水襯托出古樸的小橋,拱脊飛檐的園林相依著墨瓦白牆的民居,古老的城市中現代化的建築隨處可見……?

  當晚,我住在阿明家中,阿明家位於市中心,一個獨門獨院,院內栽滿了翠綠的斑竹和各色的花草,清雅可人,姐妹相見分外興奮,擁衾長談直至深夜。?

  次日清晨,早早醒來,洗漱完畢,我便走出院門來到街上,沿著梧桐掩映的街道慢慢地向前踱去,姑蘇的早晨,曉際清輝,天空欲放還陰,將晴似雨,晨風帶著一絲清爽的涼意輕吹而過,枝頭的綠葉輕染著點點晶瑩的露珠,小河上,烏篷船在咿呀的櫓聲中慢慢地搖向了遠方;公園裡,不時地傳來陣陣快樂的吳儂軟語;街巷中,人聲鼎沸熱鬧非凡的早市正在開張。?
  佇立在清晨蘇州的街頭,身披著輕輕的雨意,感受著淡淡的晨息,耳聆著檐角叮咚的風鈴,眺望著遠方高聳的古塔,此刻,南國盛夏的燦爛與熱烈已消失得無影無蹤,陪伴我的只有夢裡水鄉那如詩似畫的朦朧與溫柔。?

  上午,我和阿明駕車前往著名的太湖風景區。?
  真不愧為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太湖給我的印象極其秀美、壯觀。此時,晨曦初上,湖風勁吹,煙波浩緲的太湖一望無際不見盡頭,湖風捲起層層浪濤,波波相連不停地湧向岸邊,叢叢蘆荻在眼前輕搖不停地唰唰作響,沉甸甸的葦絮在晨輝的光芒中泛起片片銀光,天空中,鷗鳥飛翔,唳聲陣陣,湖面上,條條漁舟起伏于波谷浪尖,船帆揚起浩瀚的天風,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飛速地移動,身旁,一條數千米的長橋橫跨於太湖之上,白色的橋身恰似銀虹飛掠,從我們的眼前,一直伸向煙波深處那黛意盎然的湖心島嶼……?
  站在名揚天下的太湖邊,放目遠瞰,意暢神飛!
  面對如鼓的濤聲,我彷彿重新看到了千帆競渡百舸橫陳激戰方酣的岳家水軍;
  面對青翠的島影,我似乎重新見到了急流勇退一世快活太湖續義的水滸兄弟;
  傾耳細聽,我不知千疊的銀波里,是否真的留存著西施與范蠡泛舟五湖那動人的歌聲?
  舉目遠望,我不知萬傾的碧濤中,是否真的閃現過黃蓉與郭靖英雄俠侶那相攜的身影?
  歲月如流,光陰似箭,滾滾的太湖水,不知你淹沒了多少歷史上的豐功偉績,陣陣的太湖風,不知你目睹了多少人世間的興盛衰亡?面對著浩瀚的太湖,頓時感到祖國河山的博大與壯麗,同時也更加體會到個人生命的輕微與渺小。?

  沿著筆直的跨湖長橋,越過寬闊的太湖水面,我們來到湖心島,島上青巒疊翠,鬆勁柳垂,屋寂塘幽,農叟恬憩,村娃嘻戲,小舟悄泊在湖邊,魚網靜掛在樹下,鵝兒在池中歡樂地戲著水,牛兒在塘中悠閑地東張西望,好一個世外桃園清靜處!好一個夢裡的江南水鄉!
? 就餐於充滿水鄉風情的酒店,品上一杯清香四溢的碧籮春茶,嘗上一匙鮮美無比的太湖銀魚,吃上一隻肉肥籽滿的蘇州醉蟹,喝上一口溫甜厚重的江南黃酒,其味其鮮其香其醇真是難以用辭彙來形容,看似普通的一餐,卻讓我充分地領略了太湖物產的獨特與鮮美。?

  下午,帶著微微的醉意,我們離開美麗的太湖,前往蘇州著名的園林─虎丘、劍池參觀遊覽。
  虎丘,又名海涌山,位於蘇州閶門外山塘街,為春秋晚期吳王夫差葬其父闔閭之地,相傳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東晉時,司徒王恂在此建別墅,后舍宅為寺名虎丘山寺,唐代改名為武丘報恩寺,北宋至道年間重建改稱雲岩禪寺。虎丘高30餘米,佔地200餘畝,山頂,有始建於五代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的虎丘塔,七層平面八角形,為磚建仿樓閣式,塔身由底向上逐層縮小,外部輪廓有微微膨出的曲線。山下,為吳王闔閭墓,其上有著名的劍池,闔閭是春秋晚期的吳國國君,其墓建設曾『徵調10萬民工,使大象運土石,穿土鑿石,積壤為丘,歷時三年方成』,據說,闔閭愛劍如命,下葬時以『專諸』、『魚腸』等名劍三千為其殉葬,故名劍池。?
  立於虎丘風景區外,遠遠望去,虎丘彷彿只是平田中的一個小丘,然而當我走進意境清幽、鐘磬回蕩的雲岩寺,眼前的景色頓時變得不同,滿目之間,但見翠竹擁欄,蒼松虯踞,回顧四周,琳宮寶剎、重樓飛閣。不知不覺,走到千人石和劍池,更覺氣勢雄偉,劍池呈長方形,深達兩丈,池后兩崖劃開,峭壁如削,中間清泉一泓,藤蔓披拂,池上一橋飛架,四周景色幽深,立於池畔,人彷彿置身於絕岩縱壑之間。?

  相傳歷史上秦始皇和東吳孫權都曾派人到此鑿石求劍,但均無所得,而鑿處就形成深池。1955年夏天,在疏浚劍池的過程中,先在崖壁上發現明代唐寅、王鏊等人的記事,說正德六年(1511年)冬劍池水干,現吳王墓門,以土掩之。據說近年經考古專家發掘發現,池底北端有石縫,上銳下寬,內如一穴,可容四五人,穴北石壁以大青石板迭砌,為人工所作疑為墓門,經用儀器探測,穴下金屬信號反映強烈,由此可見,劍池有劍之說並非謬談。? 劍池邊小憩,面對著『劍池』兩個硃紅色的大字,不覺悄然憶起幾千年前那錚錚作響的吳王金戈與越王銀劍,哦,蘇州─姑蘇,有誰還記得,在如此清幽的山水之上,曾經誕生過多少英雄豪傑,在如此秀美的園林之間,曾經出現過多少風流名士——
  勾踐的卧薪與嘗膽,夫差的雄才與纏綿,甘興霸的英武與豪邁,唐伯虎的瀟灑與翩躚……
  不知你可記得?在此,一夜愁白頭的伍子胥終報了討還滅門之禍的宿願;在此,一百單八員的水滸將初嘗了痛失手足之情的悲哀;有誰想到,這小小的吳王墓,記錄了多少英雄的足跡與業績?這靜靜的劍池水,埋葬過多少豪傑的壯志與夢想??

  登上虎丘的最高點,憑欄俯瞰,此時,正值夕陽斜照,滿目青翠與萬縷紅霞交相輝映,如胭的流雲襯托著虎丘塔那古老的身軀,整個雲岩禪寺籠罩在一派『紅日隱檐底,青山藏寺中』的氣象之中。?

  晚餐之後,我們結伴外出,來到蘇州有名的夜市一條街─觀前街,市場里人流熙攘、攤位眾多,市場經營的商品從百貨、食品、工藝品到蔬菜、水產品一應俱全,品種繁多,價格不貴,地方特色明顯,買賣雙方相互討價還價,普通白話中夾雜著地方方言,樸實熱情中透露著精明能幹。?

  夜靜更深,風輕月寂,走在夜幕下蘇州,細細地品味著夢裡水鄉的溫柔,姑蘇的美麗真的不分白天和夜晚,和繁華喧鬧的大城市不同,美麗的姑蘇彷彿時刻充滿了一種令人舒適的恬靜。天上,是清輝淡淡的月;身畔,是清爽細細的風;面前,是清流潺潺的河;四周,是清悠靜靜的人,無論是在偏僻深幽的小徑,還是在寬敞繁華的大街,這裡的人和物彷彿全都置身於一種極其自然和諧的氣氛之中。? 沐浴在如水的月華與如詩的夜色之中,我盡情地體味著這千年古城的溫柔神韻,佇立無語,於心細問:為什麼我是如此的迷戀這座古老的城市,為什麼我是如此沉醉這冷瀲的月光?月下靜想,我心恍悟——
  與其說我深深地熱愛著這座美麗的城市,不如確切地說其實我是由衷地欣賞這座古城的寧靜與安恬,這種靜,彷彿讓我圓了一個多年的夢;這種恬,似乎讓我遂了一份心底的情。然而,姑蘇雖美,卻不屬於我;姑蘇雖柔,卻不屬於這個塵世,溫柔而美麗的她應該屬於誰吶?是過去還是未來?抬頭問月,月不應我。


  次日清晨,我們乘車離開蘇州前往無錫市,前往坐落在太湖邊著名的旅遊景點─黿頭渚參觀遊覽。

  蘇州和無錫兩市均地處太湖沿岸,相互之間距離很近,有高速公里相連,20分鐘即可到達。蘇─無高速公里建設質量水平較高,路面寬闊,設施先進、視線良好。在行進的過程中,我們充分領略了江南水鄉的美麗與富饒:道路兩旁,水網密布、阡陌縱橫、舟船穿梭、稻花飄香,座座村莊點綴於廣袤的蘇中平原之上,農家院落基本為二層小樓,設計之精緻、裝飾之美觀,充分顯示出改革開放給江蘇農村帶來的新氣象。?
  在前往黿頭渚的過程中,我們橫穿了無錫市區,走馬觀花,我總的感覺,無錫市的城市規模比蘇州要大,但城市規劃、市區建設、園林古迹、街道綠化、衛生狀況均比不上蘇州,較我想象的要差得多。?

  黿頭渚風景區位於無錫市西南太湖之濱、充山西端,坐落在三面環水的半島上,因其形如突入湖中的黿頭,故名黿頭渚。
  黿頭渚建園於1918年,先後辟有橫雲小築、鄭園、退廬等,建國后經過無錫市政府的精心構築、綴連合併,成為中外著名的遊覽勝地,為遊人來無錫必至之處。景區以天然風景為主,人工修飾為輔,全園共分四個遊覽區,面湖設景,依山傍水布局,別具一格,是觀賞太湖的最佳地點。?
  我們沿著湖邊的小徑,拂開岸邊的柔柳,順景點依次而行,穿過高大的太湖佳絕牌坊,走過精緻小巧的長春亭,路過花香襲人的具區勝境,經菏花深處我們來到誦芬堂,在此品茗小憩。誦芬堂四面環水,曲岸枕波,清風拂面,亭閣迴廊均傍水而築,精細纖巧,色彩和諧,院中奇花修竹,池中金魚戲水,整個建築靈巧雅緻,極富江南特色。

  離開誦芬堂,我們穿涵虛亭過澄瀾堂,來至半山憑欄而望,前面不遠就是著名的黿頭,黿頭上立有一塊巨石,正面刻有「黿頭渚」三個大字,為秦敦世所書,反面刻有「黿渚春濤」,是清末唐陀手筆,登上著名的黿頭,駐足觀賞萬傾太湖,背後,山巒起伏、群峰競秀;眼前,波光粼粼、帆影點點;遠眺三、馬兩山,或如翡翠鑲玉盤,或似駿馬欲馳騁,旖麗的景色真是美不勝收,難怪郭沫若先生來此之後,有詩讚曰:
  信步上黿頭,龜丘水面浮。四周橫黛浪,萬頃泛金漚。
  范蠡祠猶在,女夷風正遒。光明無上處,帆影與歸舟。?

  告別了美麗的黿頭渚,我們沿著曲折的小路,穿過幽靜的竹林,順山慢行蜿轉而上,來到黿頭渚風景區的最高點─太湖別墅,太湖別墅背山面湖,建有天倪閣,上有樓屋五楹,號萬方樓,登上萬方樓臨窗而坐,近可俯瞰全園景色,遠可眺望太湖風光,在浩瀚的秋風中,美麗的湖光山色悄融於一體,不禁使人彷彿置身於「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意境之中。?

  稍時,我們依山而下踏上歸路,途中路過著名的海燈法師墓,該墓白玉為欄依山而建,墓後有一鐵色靈塔,塔中存安放著海燈法師的骨灰。海燈法師曾經在此安居修行,圓寂之後即安葬於此。
  一段時間裡關於海燈法師的傳說有很多,一時說他是武藝精湛、佛法高深的得道奇僧,一時又說他是弄虛做假、欺世盜名的江湖騙子,種種說法不一而足,我想,其實海燈法師的身世生平,無論是真是假並不重要,這真真假假、凡是種種,其實不過都是出自那些為達到自己的某種需要某種目的的世人之口,「身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海燈法師對此恐怕也是無能為力,悠悠人口也成也敗,也許這正是海燈法師此生最後的悲哀。?

  下午,我們來到三國城,即無錫中央電視台影視基地參觀遊覽。

  影視基地座落在風景優美的太湖岸邊,佔地上千畝,整個景區按照大型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的拍攝要求,依據漢末不同區域的建築特點,分為魏國城和吳國城兩大部分依次布局、建設,連續劇《三國演義》中的「舌戰群儒」「群英會」「草船借箭」「橫槊賦詩」「火燒赤壁」「卧龍弔孝」「甘露寺」等等許多著名的場景都在此地拍攝完成,隨著《三國演義》的拍攝成功、國內外三國迷的陸續到來,三國城規模的不斷擴大,目前,該影視基地已逐漸成為斐聲國內外的著名旅遊勝地。?
  走進三國城高大的城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國時期魏、蜀、吳君主與其謀臣猛將的雕像,近前細看,做工精緻、立地傳神,曹操的雄材大略、劉備的慈厚寬仁、孫權的堅毅果敢,諸葛亮的神采飄逸、周公瑾的雄姿英發乃至關張趙馬黃的傲骨英風,許褚張遼甘寧太史慈的剛烈威猛在此一一得以體現,使遊人的思緒在不知不覺之間悄悄地融入三國時期那變幻的風雲之中。?
  離開雕像群,漫步前行即到達魏國城,整個景區以火燒赤壁中的曹軍水寨為建築主體,宮殿、寨垣、軍帳以及殘車斷戟等雜陳其間,構成了魏國城的整個布局。佇立在曹孟德橫槊賦詩的將台之上舉目遠望,波濤起伏太湖水在夕陽的照耀下,反射出如胭似火的輝光,注視著身後眼前的一切,回想著連續劇中的情節,四周的景物彷彿包含著幾分熟悉、幾分懷想與幾分親切……
  隨後,我們來到與魏國城相鄰的吳國城,吳國城的建設布局與魏國城不盡相同,整個景區以吳國宮殿為建築主體,以城市街道、府邸、水寨、戰船為襯托,其中的宮殿建築氣勢恢宏,裝飾華美,給人印象深刻,連續劇中的「舌戰群儒」「卧龍弔孝」等重頭戲均完成於此。參觀三國城,總的感覺,在目前全國眾多的人造景觀中,無論從建築規劃、設計、造型、裝飾等各個方面,該景區均可稱為上品,令人感覺值得一游。?

  走出三國城外,舉目環望,四周到處都是出售旅遊商品的店鋪和攤子,店鋪裝飾古色古香,極富水鄉意境,經營的商品大多為工藝品、絲織品、茶葉以及太湖水產品,地方特色明顯、物品美觀實用,其中,以造型各異的無錫泥人與精緻小巧的紫砂茶具最受遊人的喜愛,傍晚,我們離開了無錫返回蘇州。?

  即將告別夢裡水鄉,懷著一種難言的留戀之情,夜晚,披著一彎美麗的月光,我和阿明來到『漁火伴江楓,晚鐘送客船』的寒山古寺,無言地坐在寺前的石階上,感受昔日那如詩似畫的意境。?
  此時,弦月如眉,江風似霰,整個寒山古寺靜靜地隱身於夜霧之中,在淡淡的月輝下的映襯下,緊閉的山門悄鎖著歲月的秘密,流淌的河水泛出冷瀲的輝光,高大的院牆后,松蔭竹影之中輕挑出飛檐的一角,檐角的鐵馬在夜風的吹動下,發出叮咚悅耳的鈴聲,愈發地襯托出秋夜的靜寂。?

  當我們離開寒山古寺的時候,夜已深深,月益冷冷,走過狹窄的石板路,穿過古老的楓橋鎮,仰望著滿天的星斗,默誦著張繼的千古絕唱,耳邊,彷彿悄然響起了那首動人的歌: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濤聲依舊不見當初的夜晚……?

  美麗而古老的寒山寺,你歷經了無數回的月落烏啼,走過了千百年的雨雪風霜,看罷了多少次的家國興衰。也許,在你的眼中,一切都在默化潛移,一切都在悄然變幻,不改的只有那動人的濤聲和那往來的客船……

  姑蘇城外,我思我想——不知在短暫的一生中,我能夠看到幾次這樣美麗而動人的景色,在匆忙的歲月里,我能夠享受到幾回這樣安靜而溫柔的夜晚?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3:4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