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十八屆三中全會: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蘇州城鄉一體化經驗 [原創 2013-11-16 11:52:20] 馬玉榮
要點摘要: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為要點摘要:
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
城鄉二元結構是制約城鄉發展一體化的主要障礙。必須健全體制機制,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
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堅持家庭經營在農業中的基礎性地位,推進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共同發展的農業經營方式創新。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依法維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並保持長久不變,在堅持和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前提下,賦予農民對承包地佔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允許農民以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鼓勵承包經營權在公開市場上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流轉,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
鼓勵農村發展合作經濟,扶持發展規模化、專業化、現代化經營,允許財政項目資金直接投向符合條件的合作社,允許財政補助形成的資產轉交合作社持有和管護,允許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到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向農業輸入現代生產要素和經營模式。
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保障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積極發展農民股份合作,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佔有、收益、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權。保障農戶宅基地用益物權,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選擇若干試點,慎重穩妥推進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探索農民增加財產性收入渠道。建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推動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公開、公正、規範運行。
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維護農民生產要素權益,保障農民工同工同酬,保障農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保障金融機構農村存款主要用於農業農村。健全農業支持保護體系,改革農業補貼制度,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完善農業保險制度。鼓勵社會資本投向農村建設,允許企業和社會組織在農村興辦各類事業。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社區建設,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產業和城鎮融合發展,促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管理格局,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推進城市建設管理創新。建立透明規範的城市建設投融資機制,允許地方政府通過發債等多種方式拓寬城市建設融資渠道,允許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和運營,研究建立城市基礎設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完善設市標準,嚴格審批程序,對具備行政區劃調整條件的縣可有序改市。對吸納人口多、經濟實力強的鎮,可賦予同人口和經濟規模相適應的管理權。建立和完善跨區域城市發展協調機制。
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創新人口管理,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把進城落戶農民完全納入城鎮住房和社會保障體系,在農村參加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規範接入城鎮社保體系。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從嚴合理供給城市建設用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蘇州市委書記蔣 宏 坤:在蘇州市深化城鄉一體化改革發展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在蘇州被列為國家城鄉一體化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之際,我們在這裡召開蘇州市深化城鄉一體化改革發展工作座談會,感到很有意義。首先,我代表蘇州市委、市政府,對各位領導、各位專家以及新聞媒體的各位朋友光臨本次座談會表示熱烈的歡迎!對大家長期以來對蘇州的關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color][/size][/b]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蘇州市有著長期密切的合作關係,2007年我們就曾共同編寫《蘇州農村改革30年》。在蘇州城鄉一體化改革試點三周年之際,我們又合作開展了「城鄉一體化的蘇州實踐與創新」課題研究,得到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同志的關心和肯定。回良玉同志還親自為《城鄉一體化的蘇州實踐與創新》一書作序,希望蘇州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不斷提高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水平和質量。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同志、省長李學勇同志也十分關心此項調研工作,在韓俊副主任撰寫的「城鄉發展一體化的蘇州經驗」上均作了長篇批示,要求在全省迅速推廣,推動江蘇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再上新台階。在《城鄉一體化的蘇州實踐與創新》出版之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邀請中央、省有關部門領導、專家,為蘇州深化城鄉一體化改革發展獻計獻策,充分體現了對蘇州工作的高度重視和關心。
近年來,我們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江蘇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緊緊抓住改革試點重大機遇,科學謀划,系統安排,先行先試,重點突破,積極探索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現實路徑,全面形成了城鄉一體推進機制,著力構建了城鄉一體政策制度框架,基本建成了城鄉一體規劃、富民強村、現代農業發展、生態環境建設、公共服務均等化等五個方面的長效機制,城鄉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社會保障全面接軌並軌,城鄉差距顯著縮小,初步形成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共同繁榮的喜人局面,走出了具有蘇州特色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新路子,城鄉一體化已成為蘇州最大的特色、最大的優勢、最大的品牌。
當前,蘇州正處於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城鄉一體化改革發展進入縱深推進、攻堅突破、整體提升的新階段。剛才,各位領導、專家給我們提了許多寶貴意見和建議。我們將以蘇州列為國家城鄉一體化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為契機,進一步解放思想、搶抓機遇,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在土地使用、金融支持、產業轉型、資源配置、經營機制、社會管理等方面持續加大創新力度,更加突出推進「三個集中」、落實「四個百萬畝」、發展「三大合作」、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等重點,努力在新型城鎮建設、集體經濟壯大、農民持續增收、現代農業園區發展、生態環境優化、公共服務均等等方面實現新的更大突破,以城鄉一體化的率先確保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率先。
讓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韓俊: 蘇州在破解推進新型城鎮化和推進城鄉一體化難題中,有很多經驗值得總結。概括來說,蘇州在這方面破解了六大難題: 一是破解了「誰來種地」的難題,蘇州農業成功地向集約化、合作化、規模化實現轉型; 二是破解了農民如何持續增收、特別是如何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難題,蘇州農民收入中,包括房屋出租、股金分紅等在內,財產性收入佔比達到37.6%;三是破解了農民如何走向新的合作難題,蘇州城鄉一體化最有看點、最值得關注的就是「三大合作」,蘇州「三大合作」真正形成了氣候,真正是農民唱主角,真正讓農民受了益;四是破解了農民如何分享土地增值收益這一難題中的難題,蘇州在城市規劃區和開發區之內,為農民股份合作組織預留非農建設用地,扶持農民股份合作組織參與城鎮經營性建設用地開發,讓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更多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五是破解了城鄉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在制度上怎麼合一難題,蘇州實現了城鄉低保、基本養老、醫療保險「三大並軌」;六是破解了新型城鎮化如何推進這道難題,蘇州城鎮體系框架布局合理,城鎮的包容性、宜居性、連接性越來越好。
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現實途徑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一組副組長趙陽: 城鄉一體化,看起來是一個城鄉關係問題,從更深刻意義上來講,實際上是一個國家和農民的關係問題。我們的工業化積累從農業來,從早期的農民的事情農民自己辦,到後來對農業提供政策支持,再到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我們在國家和農民的關係問題上,從理念上徹底改變。蘇州的城鄉一體化發展經驗,就是這種理念改變的具體實現。蘇州城鄉一體化探索取得顯著成績,處於全國領先地位。從蘇州實踐看,通過探索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現實途徑,最終實現了產業協調發展,實現了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實現了「三大並軌」以及公共服務的均等化等一系列成果。
「三大並軌」讓蘇州避免「半城市化」現象
國務院研究室農村司司長郭瑋: 蘇州城鄉一體化改革發展實踐,具有四個方面的指導意義:一是在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沒有忽視農業發展,蘇州通過「四個百萬畝」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農業的基礎地位始終保持,並且呈現現代化特徵;二是沒有出現城市的發展對農村過度剝奪、農村凋敝的局面,蘇州農村的發展走在全國前列,跟城市相比差距很小;三是沒有出現「半城市化」現象,所謂「半城市化」就是土地進了城、農民進了城,但並不能真正享受城鎮化所帶來的好處,並不能享受城鎮的公共服務和各個方面的社會福利,但蘇州做到了,「三大並軌」就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四是沒有出現中心城市過度膨脹所帶來的「城市病」,蘇州從中心城市到縣級市、再到中心鎮及農村,是協調發展的。 上面四個問題,是我國城鎮化進程中普遍遇到的難題,但在蘇州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蘇州的經驗值得很好地學習和總結。
公共服務的陽光能夠普照到農村
國家發改委農經司副司長方言: 蘇州城鄉一體化、推進新型城鎮化的經驗,有三點啟示:第一點啟示是,城市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從蘇州實踐看,雖然有著悠久歷史、豐厚基礎,但也是一步一步走來的。因此,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必須循序漸進,穩紮穩打,一步步推進;第二點啟示是,農業決不能成為新型城鎮化的短板,蘇州始終重視農業發展,城鄉差距控制在合理範圍內,為城鄉一體化奠定了堅實基礎;第三點啟示是,發展城鄉一體化,城市的容量值得高度關注,蘇州有著開放的工業,很高的出口,因此在推動農民轉移成市民、吸納農民就業方面做得很好,沒有造成社會問題,更重要的是公共服務的陽光能夠普照到農村,讓農民安居樂業。
城鄉一體化是持續釋放增長潛力的重要途徑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葉興慶: 蘇州城鄉一體化走在全國前列,蘇州的實踐探索和經驗,對於其他地區來說,有很大的借鑒價值,從中可以得到兩個重要啟示: 第一,城鄉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蘇州的農村、農業、農民問題,就是通過推進城鄉一體化改革發展得到了很好的解決,像通過推進「三個集中」,城鄉空間布局進一步優化,大力發展「三大合作」,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實現「三大並軌」,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第二,城鄉一體化還是持續釋放經濟增長潛力的一個重要途徑,近年來,蘇州經濟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城鄉一體化如何推動蘇州經濟長時間持續快速增長這一課題,值得深入探討研究。
農村、小城鎮發展為城市化提供強有力支撐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副部長何宇鵬: 從歷史看,小城鎮的發展和鄉鎮工業崛起,拉開了中國城市化的發展大幕。小城鎮的發展,構成了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堅強基礎。城鄉一體發展固然需要城市對農村的帶動和反哺,另一方面,也需要農村地區、小城鎮地區通過自身發展,為城市化提供強有力支撐。蘇州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特色就是協調發展。 從蘇州實際看,從當年費孝通提出的「小城鎮大問題」,到後來的「小城鎮再問」,再到蘇州當前的城鄉一體化發展經驗,蘇州的發展從某種程度上看,可以構成一個發展中中國如何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和推進城鄉一體化的一般經驗歸納。
「相對於現在很多城市富了不美,美了不富的情況,蘇州實現了又富又美」農業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司長張紅宇說,同時他建議蘇州在今後的發展中堅持「四生理念」,生產、生活、生態、生命力「四生並舉」,生命力一定要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