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載:蘇州連續8年被評為最受農民工歡迎的城市,蘇州已繼深圳成為中國第二大移民城市。外來人口已超過當地人。有蘇州居住證的外來人口享有和具有蘇州身份證的人同樣的社會福利。蘇州還是全國城鄉差距最小的城市。城鄉差距比是1:1.93。而全國現在的比例是1:3.23。差距極大。蘇州又是全國農村人口平均收入最高的城市,1992年平均收入達19396元。而且也是中國唯一的城鄉一體化示範區。
帶著這些問題,我盡量找機會作了訪問調查。由於我不是中國的新聞記者,無法公開或正面調查。只能迂迴詢問。除了四次我故意讓小偷來偷我外,我外出基本還是叫計程車。發現司機基本上都是外地人。有蘇北,安徽,湖南,河南等等外地人。來自安徽的占較大比例。他們大多數已有孩子,而且都在公立小學上學。但也有抱怨說,他們往往在同一學區內常被分到質量較差的學校。還有一個湖南司機,來蘇州已20多年,領有蘇州身份證。當我問他是哪裡人時,一口回答湖南人。我想他自認不是蘇州人,又有蘇州身份證也許比較客觀。問他在蘇州的外地人是否都享有蘇州人的同等待遇時,他沒有正面回答,反問我,你認為可能嗎??蘇州人為建設蘇州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如果外地人都來摘桃,那還了得??我問他那麼是否蘇州對外地人進入蘇州有某種限制?? 他說享有同等待遇,你首先要獲得居住證,而獲得居住證是有條件的。就是你已在蘇州半年以上以及有住所。每年還需要重新簽注一次。
我把這些外地司機的話,詢問我的親戚。他們承認蘇州不乏教育資源,但也的確在同一學區內學校的水平是不一致的。有可能存在著這些新蘇州人所說的情況。
至於城鄉差距,其實不容調查,我就心中有底。蘇州的農民向來不依靠種地來維持生活。副業及鄉村企業一直是他們的重要經濟來源。這從費孝通教授上世紀30年代的江農村調查時就是如此。80年來除了一段時期強調割資本主義尾巴時有所縮小外,副業及鄉村企業向來是蘇州農民的重要收入,自然比只依靠種地的農民富裕。5月25日我們去東山采批把就親眼看到了蘇州的農村及農民的收入。
在農民家裡采批把。綠色塑料網是區分不同的成熟日期。
村落小橋流水,一片水鄉景色,居住條件不錯。
古村陸巷,其實只保留了幾座供參觀用的老住宅,農民實際已搬入漂亮的新居。
東山的農民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有批把,家家戶戶都允許旅遊者自由採摘。25元/斤。是一筆不小的收入。農民很多是住得不錯。典型的蘇式建築。我在一個農民的家裡吃了一餐農家飯。飯後要上廁所,進入後院,發現這就是這個農民的家。面積很大,住得很舒適,廁所也還算乾淨。也有洗澡設備。不輸於城內人家。批把,楊梅是東山的主要水果。至於茶農,可能更富裕,一斤高級的碧螺春市價要高達3-4千元。收購價格當然也不會太低。
其實最引起蘇州老百姓不滿的是分配不公。有一個工廠的幼兒園教師,她的一個同事退休前3年調到工會。結果退休時那個教師按企業待遇,退休金只有2000多元,那個工會幹部,卻是以公務員身份退休,退休金7000多元。而且醫保待遇也明顯不同。公務員的醫保費全部由國家代繳的,自己只是在看病時繳極少的象徵性的百分比而已。蘇州由於市政府財政的充足,據說他們公務員及事業單位的退休金,除國家規定外,蘇州市還外加補貼,一個80年代退休的中學教師,竟拿到近6000元的退休金。而在北京,了不起只能拿到3-4000元/月。所以廣大的企業單位職工牢騷很大。不滿情緒流露得非常明顯。在職公務員的工資也遠高於一般職工的工資(園區的外資公司白領除外)。而且還有各種補貼和福利。
初步看法: 對外來民工的平等待遇是相對的,有條件的。但即使這些相對的平等,已吸引了大量的外地人。這些人都是青壯年,使蘇州的發展過程中不缺乏勞動力。城鄉差距小是實在的。分配不公,是蘇州市民主要的不滿。甚至使它們忘記了對貪污的不滿。因為分配不公,直接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聯繫,感受最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