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范仲淹與蘇州府學(蘇州中學前身)

作者:新鮮人  於 2012-6-7 09:3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19評論

關鍵詞:蘇州, 收藏, 范仲淹, 如何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改革家、軍事家、文學家,同時也是一位熱心興學育人的教育家。興學育人可以說是范仲淹行之終生的事業。他大力提倡改革科舉制度,積極投身於興辦學校的教育實踐之中,從而形成了豐富的教育思想。范仲淹重視師資素質培養,力薦「明師」任教。在教育上他繼承孔子的教育思想,以儒家經典為主要內容,並提出了培養專門性實用人才的主張,范仲淹對當時的學校教育,以至宋代學術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蘇州府學是范仲淹親手創建起來的宋代歷史上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地方官辦學府,在宋代教育史乃至中國古代教育史上聲譽卓著,號稱「東南學宮之首」,其影響深遠。

    一、范仲淹創辦蘇州府學,開宋以降地方州縣辦學之先河

    北宋建國以後,為了選拔人才,專重科舉,而教育不興。中期以後,面對內憂外患,一批士大夫紛紛提出變法革新,范仲淹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登上歷史舞台的。范仲淹一生中,有三十多年時間是擔任地方官。他先後到過廣德軍、泰州、睦州、蘇州、饒州、潤州、延州、邠州、杭州、越州等地,每到一處,他都大力興學。無論是在饒州(今江西上饒)、潤州(今江蘇鎮江),還是在邠州(今陝西彬縣)、延州(今陝西延安)都有他親手辦的學校。他一生勤於教育,創建書院,為統治階級培養了大批經世致用的人才,並開創了北宋一代興學之風。

    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十二月,范仲淹被仁宗罷免了右司諫之職,貶為睦州知州。《宋史》載:「明道二年(1033)三月,劉太后撒手人寰西歸,仁宗親政,朝政一新。原先上疏忤劉太后的官員相繼得到提拔重用。四月,范仲淹被召回,除右司諫。是年歲末,在宰相呂夷簡的支持下,仁宗廢黜郭皇后。台諫在孔道輔和范仲淹的率領下,群起力爭,被責問得張口結舌、理屈詞窮的呂夷簡玩弄陰謀手法,請台諫次日上朝力陳;仁宗連夜下詔旨,分貶台諫領袖孔、范出知泰州、睦州,天明即押出國門」。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正月,范仲淹懷著一腔委屈與不平,匆匆離京汴梁,奔睦州赴任。任職半年即與景佑元年(1034)之秋調至其桑梓之地,有人間天堂之稱的蘇州。然此時迎接他的是:「至還郡中,災困之氓,其室十萬。疾苦紛沓,夙夜營救。」半年後,范仲淹完成治水任務。這是范仲淹第一次回歸故里,雖非衣錦還鄉,也算榮歸桑梓。拜訪范氏長輩,看過蘇州祖居后,他對祖輩創業精神由衷欽佩,因此萌生了在故鄉購置土地建造新居之想法。經親友四處訪視,相中南園旁邊的一塊土地,此地與名園滄浪亭相望。南園為五代吳越廣陵王錢氏家府舊址,后又為中吳軍節度使孫承祐所築。朱長文《修學記》中記載:「始,姑蘇郡城之東南,有夫子廟,所處隘陋。范文正公以天章閣待制守是邦,欲遷之高顯。相地之勝,莫如南園。南園者,錢氏之所作也,高木清流,交蔭環麗,乃割其隅……」。為慎重起見范仲淹請來陰陽家,陰陽家看后稱:此地坐落卧龍街上,街北為北寺塔龍尾,南園正好是龍頭之位,乃姑蘇城風水寶地。如能在此興建家宅,子孫後代必將科舉及第,公卿將相,榮華富貴,萬世不竭。而范仲淹想到的是:「吾家有其貴,敦若天下之士咸教育於此。貴將無已焉。」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時任蘇州郡守的范仲淹,應地方人士朱公綽(朱長文之父)之請,奏請朝廷,獲准給田5頃辦學。范氏將已購擬作私宅的錢氏南園之地獻出建府學(即今文廟址)。並且首先把自己所得南園之地建為「義學」,希望「天下之士咸教育於此」,「既成或以為太廣」,公曰:「吾恐異時患其隘耳。」此年,范仲淹聘胡瑗「為蘇州教授,諸子從學焉」,同時亦給孫複寫信,希望他到蘇州「講貫經籍,教育人材」。宋·朱長文《吳郡圖經續記》說:「吳郡昔未有學,以文請解者,不過數人。景祐中,范文正公以內閣典藩,而嘆癢序之未立。我先君光祿,率州人請建學,文正公請於朝,奏可,割南園一隅以創焉」。

    范仲淹創立的蘇州府學不僅在蘇州地區為最早的一所官辦學校,而且在全國範圍內也屬第一所州府級學校。在唐以前,蘇州沒有學校,學生主要請私塾老師「傳道授業解惑」。鄭元祐在《學門記》中說:「天下郡學莫盛於宋,然其始衣於吳中,蓋范文正公以宅建學,延胡安定為師,文教自此興焉」。王澤民《蘇州郡縣范文正公祠記》說:「吳學之興始於文正范公」。楊載《平江路重修儒學記》:「天下之有學自吳郡始」。清代思想家馮桂芬對蘇州府學文廟的評價更高,他說:「三代下學校之制,至範文正天章閣之議行而始大備」。「天下各縣之有學,自吳學始,迤邐至宋末二百年而學遍天下,吳學實得其先」。《蘇州府志》24卷記載:「蘇郡之有學也,自范文正公始。而各縣學校次第修建,大率皆方於宋代」。由於宋代蘇州文廟府學在全國的率先作用,宋仁宗在慶曆四年三月據蘇州府學這一作法,下令天下各州縣皆立學校,「繼此郡縣皆有學,而吳固稱為首」。以上文獻資料說明了蘇州府學文廟在宋代教育界獨領風騷,說明了宋代蘇州文廟府學在宋代全國範圍內,開後世地方學府之先河,對於整個中國的教育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蘇州府學在教育方面的另一大功績是垂範作用。繼創立蘇州府學之後,蘇州乃至全國都掀起了一股辦學熱潮。各地學校相繼誕生,如:吳縣縣學、長州縣學、元和縣學蘇州的紫陽書院、正誼書院、杭州紫陽書院、江寧尊經書院等,紛紛崛起,紫陽書院、乾道書院、正誼書堂等亦飲譽遐邇。

    二、府學之人才

    范仲淹創建蘇州府學后,特別注重府學的人才的培養。興學育人可以說是范仲淹行之終生的事業。他大力提倡改革科舉制度,積極投身於興辦學校的教育實踐之中,從而形成了豐富的教育思想。范仲淹重視師資素質培養,力薦「明師」任教。在教育上他繼承孔子的教育思想,以儒家經典為主要內容,並提出了培養專門性實用人才的主張。他在《分州建學記》一文中說:「國家之患,莫大於乏人」。他還明確指出:「癢序者,俊義之所由出焉。三王有天下各數百年,並用此道以長養人材。材不乏而天下治,天下治而王室安」。范仲淹對當時的學校教育,以至宋代學術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1力薦「明師」任教。

    范仲淹認為,國家興亡的關鍵在於培養人才,而培養人才關鍵在於興辦學校,推廣教育。而推廣教育,師教尤甚。他說:「文癢不振,師道久缺,為學者不根乎經籍,從政者罕議教化」。教師肩負「長育人材」的職責,而這正是興學校、辦教學的根本目的。國家、政府也是通過教師的工作來實現「長育人材」的需求。「用而不擇,賢孰進焉;擇而不教,賢孰繼焉。宜乎慎選舉之方,則政無虛授;孰教育之道,則代不乏人」。范仲淹可貴之處,在於不僅言之,而更能堅持行之。《上執政書》和《答手詔條陳十事》是范仲淹發揮政治觀點最充分的兩篇長文,其中均有專門議論教育的章節。關於師資的重要性,他是這樣闡述的:「如得名師,尚可教人」,否則辦學只能是一句空話。何謂名師?范仲淹以「勤勞恭謹、以身先之」,「出題使諸生作賦,必先自為之欲知其難易及所當用意,亦使學者難以為法」的榜樣回答了這一問題。他創辦蘇州府學時,也把有師德、有責任心、懂專業,會教學生作為擇師標準。他為蘇州府學挑選師資,先請孫明復,再聘胡安定,二人均有德有識之士。《蘇州府志》記載:「吳郡有學,起范文正公;而學有教法,起胡安定。」

    胡瑗在任蘇州府學教授期間,嚴立學規,「蘇學為諸郡倡」。胡瑗為了貫徹「明體達用」的教育思想,在中國教育史上首先創立了分齋教學的制度。他設立經義和治事二齋,依據學生的才能、興趣志向施教。經義主要學習六經;治事又分為治民、講武、堰水(水利)和歷算等科。凡人治事齋的學生每人選一個主科,同時加選一個副科。另外還附設小學。這種大膽嘗試,即使學生能領悟聖人經典義理,又能學到實際應用的本領,勝任行政、軍事、水利等專門性工作。實踐證明,這種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是非常有效和成功的,培養了一批學有專長的人才。如長於經義之學的孫覺、朱臨、倪天隱等,長於政事的范純仁(范仲淹之子)、錢公輔等,長於文藝的錢藻、騰元發等,長於軍事的苗授、盧秉等,還有長於水利的劉彝等人。

    2蘇州府學為蘇州文運昌盛奠定基礎,是狀元、進士的搖籃。

    范仲淹創立蘇州府學后,由於府學獨特而有效的教育方法,宋元明清四朝中,蘇州文運昌盛,人才輩出。唐以降,蘇州共三千餘人考中進士,考中狀元者達五十名。在狀元中,有十人官至一品宰相(或大員),佔蘇州狀元的20%;有九人官至二品尚書(大員),佔19%;其餘多為各方面的專業人才。蘇州碑刻博物館(蘇州文廟府學)有一塊宋代《吳郡登科提名碑》(共兩塊,現僅存一塊),碑上共刻有從北宋端拱元年(988年)至南宋紹興十五年(1146年)244個蘇州登科進士提名,總計462名進士提名。在他們中,有政治家,如身居要職的宰相丁謂、副宰相范仲淹、元絳、范純仁、范純大等。還有吏部侍郎錢象先、魏憲、潘憲、潘兌、唐輝、凌哲、邊知白,樞密副使鄭戩,尚書李彌大,侍郎李彌遠等。另外還有對宋代政治、經濟等作出貢獻的,如科學家慎括、黃由、衛涇等;文學家程師孟、蔣堂、葉夢得。大學者如龔程、龔況。政論家如葉清臣、錢象先、范思道、胡元質等。

    蘇州歷史上除了唐代的7個狀元以外,共有43個狀元,其中一半出自蘇州府學。明代全國共出狀元89人,武狀元11人。蘇州共出了九名狀元,其中文狀元八名,佔全國狀元比例的十分之一。他們分別是施槃、吳寬、毛澄、朱希周、顧鼎臣、沈坤、申時行、文震孟、陳大猷。清代蘇州狀元名震天下,清代蘇州社會經濟、文化教育十分發達,清代全國出了文狀元114名,其中蘇州就有26名,佔全國狀元的四分之一。他們分別是:孫承恩、徐元文、繆彤、韓菼、彭定求、歸允肅、陸肯堂、汪繹、王世琛、徐陶璋、汪應銓、彭啟豐、畢沅、張書勛、陳初哲、錢棨、石韞玉、潘世恩、翁曾源、洪鈞、陸潤庠。蘇州狀元、進士如此之多,這與范仲淹創辦的蘇州府學是分不開的,是蘇州府學教育的結果,它為蘇州文運之昌盛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三、府學之建築

    范仲淹在創辦蘇州府學初,其建築布局上已形成了左廟右學的格局。《修學記》載:「廣殿在左,公堂在右,前有泮池,旁有齋室。是時,學者才逾二十人,或言其太廣。文正曰:『吾恐異日以為小也』」。有人覺得太空曠,但范仲淹認為府學會有大發展,後來的府學發展證明了范仲淹的遠見卓識。

    北宋慶曆四年(1044年)范仲淹向宋仁宗進諫立學的益處,宋仁宗納諫,詔天下皆立學,並把「左廟右學」、「廟學合一」作為定製。(「左廟右學」源於周禮中尚左之制,根據「左祖」的原則。)熙寧年間,校理李延割南園地,增建城垣,第一次擴大了府學範圍。元祐四年(1089年)范純禮、朱長文進行了大規模擴建,此次擴建后比初建時大三倍,房屋達一百五十楹,並於大殿後立範文正公祠、胡安定祠。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金兵南下,府學遭毀。所謂「建炎戎馬,蕩然無遺」。次年即始重建。紹興十一年建大成殿,后又於紹興十五年至淳熙十四年建講堂、傳道堂、仰高亭、采芹亭、御書閣、五賢堂等建築,房屋總數達七百五十楹。寶祐三年府學文廟再次擴建九處齋室,另建觀德亭、泳涯書堂、道山亭等。

    元延祐二年(1315年)、至治二年(1322年)兩次增外垣擴大廟學範圍。延祐七年建尊經閣。明代經歷多次修繕和增建。洪武六年(1368年)拓廟南欞星門前空間,以臨南衡。成化十年,改原來的東向學門,拓之與廟門齊。洪武年間創明倫堂;宣德八年建疏敏堂;景泰年間建會膳堂、學舍三十餘間;天順四年改隆禮、中立二齋為成德、達材二齋,立杏壇,立狀元、解元二碑坊。成化年間建游息所、壘秀峰假山,建鳳橋、眾芳橋、柳橋,建泮宮坊,擴建大成殿(宋元以來大成殿僅為三間,成化十年改為重檐,殿身五間帶周圍廊,室內用三軒兩廡共四十二間)。

    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買民地,再次擴大廟學範圍。康熙五十七年(1708年)建考房四十二間。乾隆六年(1742年)建大奎閣。咸豐十年太平軍攻克蘇州,府學遭破壞。(志載:大成殿棟樑僅存,其外盡成瓦礫。)同治三年(1864年)巡撫李鴻章重建,至同治七年由巡撫丁日昌結束重建工程,恢復舊觀。

    四、府學文風對後世之影響

    (一)教法之風

    蘇州府學獨特的教學之法,教學之風對府學人才的培養以及後世的影響深遠。

    1分科教學,因材施教

    范仲淹聘請胡瑗為蘇州府學教授后,在教學方法上,因材施教,在府學創「分齋式」教育,即在授課時分經義、治事二齋。經義的對象是「選擇其心性疏通,有器局,有任大事者,使之講明《六經》」,治事齋則根據學生的特長,教其「一人各治一事,又兼攝一事」。這種因人而教,學以致用的教學法影響後世,沿用至今。

    2言傳身教,嚴立學規

    蘇州府學制訂了一系列教育規章制度。如學校作息規定:一般上午講解經義,課後復讀500遍;下午講解歷史,復讀100遍;晚上講解子書,復讀300遍。對學生既嚴格要求,又注意言傳身教,並規定師生之間的禮節,自己常常「以身先之」,盛夏之季,老師也整天公服端坐堂上,決不稍懈。在規章明、要求嚴的情況下,府學的弟子「皆循循循雅飭」,「衣冠容止,往往相類」。府學這種獨特的學風與校風,先施行於蘇、湖,后旅行於太學,並使此規章制度經皇上批准,在全國推廣,可見其影響之大,「蘇學為諸郡倡」。這套教學規章,與後來朱熹所訂的《白鹿洞學規》前後輝映,同是中國古代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獻。

    (二)德教之風

    范仲淹的選材標準是德才兼備,以德領先,「用人多取氣節,闊略細故」[10]。范仲淹為府學所請的師資,如孫明復、胡瑗,其二人均有德有識之士,人品學問,世所共知。范仲淹在府學教育上他繼承孔子的教育思想,以儒家經典為主要內容,他在《推委臣下論》中提出以孔子所定的以「德行」為首的「四科」為選材標準。在《四德說》一文中,范仲淹認為「德」即元、亨、利、貞,用人、育人以此為準。他大力提倡興學,屢次上書主張,教育本於學校,只重科舉考試,不重視教育,是只管收穫不管耕耘,國家應注重育人。

    范仲淹非常重視有道德之人,竭力幫助他們成才。在府學里有一位秀才,求見范仲淹,請求幫助,范贈以一千。過了一年,秀才又來了,又贈以一千。他問秀才:「你為什麼這樣僕僕道路啊?」秀才說:「家有老母,無以贍養」。范仲淹則為這位有孝心的秀才在府學里為他謀一職務,一月三千。

    蘇州府學有別於他學之特別之處還在於重視「環境育人」。蘇州府學規模隨著歷史的發展而逐步擴大,府學在環境設計、布局、營構、管理等一系列環節上十分注重環境教育,使之成為熏陶學生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教育手段之一。如府學內的「思無邪,公生明」碑和著名的「廉石」。

    「思無邪,公生明」碑為北宋名臣司馬光手書,南宋淳祐元正摹刻,雙面碑刻。碑陽刻有宋太宗語錄:「爾奉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碑陰刻有「思無邪,公生明」此碑文內容是告誡官員,為官辦事應無邪念,公正廉明,也是告誡府學中日後「學而優則仕」之生員們。「廉石」為明代弘治九年所立。講的是晉代郁林太守陸績與廉石的故事,告誡官員要學習陸績,為官清廉,以教育府學生員日後要做清官。此外府學內還建有名人祠,如范文正公祠、胡瑗祠、朱長文祠、白居易祠、韋應物祠、況公祠等。以此激勵學生以先賢大德為仿效學習榜樣。蘇州府學注重德育教育,這種德教之風影響後世,如今學校提倡的「環境課程」、素質教育、道德思想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從中不是可以看到府學德教之遺風嗎?

    范仲淹創立的蘇州府學對當時北宋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對蘇州後來歷朝歷代的教育做出了榜樣和示範。明代文學家徐有貞在《蘇郡儒學興學記中》說:「蘇為郡甲天下,而其儒之規制亦甲乎天下」。王鰲在《修學記》中說:「蘇學天下為第一,有深廣巨麗之稱」。由此可見蘇州府學在我國宋代以後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歷史地位,即使在現在,范仲淹的教育思想與府學之文風仍然激勵著人們,不斷學習,不斷進取。

轉自張勁雷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4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4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9 個評論)

回復 翰山 2012-6-7 09:38
你這個文章太長。如果不是為了存檔,如果是為了給別人看,通常文章要在1000字左右。這是一個我的朋友,當某報紙總編輯的,跟我說的。因為,網路是快餐文化,一個人不可能在一篇文章上呆超過幾分鐘的時間。除非特別好的文章,有人讀,一般不要超過1500字。
回復 新鮮人 2012-6-7 09:38
謝謝,剛發布不到一分鐘,就看到了你的鮮花。
回復 新鮮人 2012-6-7 09:40
翰山: 你這個文章太長。如果不是為了存檔,如果是為了給別人看,通常文章要在1000字左右。這是一個我的朋友,當某報紙總編輯的,跟我說的。因為,網路是快餐文化,一個 ...
因為不是我的原創,是轉自張勁雷,張系江蘇省蘇州碑刻博物館陳列宣傳部主任)

以上文章收錄於《中國范仲淹研究文集>〉
回復 翰山 2012-6-7 10:03
新鮮人: 因為不是我的原創,是轉自張勁雷,張系江蘇省蘇州碑刻博物館陳列宣傳部主任)

以上文章收錄於《中國范仲淹研究文集>〉 ...
哦,如此,所以本文由收藏價值!不在我上面所說之列。
回復 天涯孤兔 2012-6-7 18:31
俺最喜歡的還有那校園中的那塊太湖奇石
回復 霜天紅葉 2012-6-7 21:10
   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
謝謝朋友分享!
回復 霜天紅葉 2012-6-7 21:11
天涯孤兔: 俺最喜歡的還有那校園中的那塊太湖奇石
   不在這個學校,在另一所中學里。。。瑞雲峰。。。
回復 天涯孤兔 2012-6-8 05:30
霜天紅葉:    不在這個學校,在另一所中學里。。。瑞雲峰。。。
哦,可能是我搞錯了,的確是瑞雲峰,我一直以為在蘇州中學。
回復 霜天紅葉 2012-6-8 20:49
天涯孤兔: 哦,可能是我搞錯了,的確是瑞雲峰,我一直以為在蘇州中學。
現在叫十中,與蘇高中同是省重點。。。
回復 天涯孤兔 2012-6-9 00:45
哦,謝謝
回復 新鮮人 2012-6-9 00:54
翰山: 哦,如此,所以本文由收藏價值!不在我上面所說之列。
因蘇州中學是我的母校,使我受到了良好的中等教育,一生受益非淺。網上看到此文,轉為日記,以作紀念。
回復 新鮮人 2012-6-9 01:03
霜天紅葉: 現在叫十中,與蘇高中同是省重點。。。
是的,這所學校在解放前是私立振華女中,當時蘇州的大多數私立學校都是男女分校的,如蔣緯國念的東吳附中只收男生,女生另有一個學校稱景海女中。解放后振華女中也收男學生,後來改名為蘇州十中,在改名風潮中蘇州中學一度被改為蘇州九中,改革開放后就恢復了這所千年學府的舊校名。
回復 霜天紅葉 2012-6-9 19:41
天涯孤兔: 哦,謝謝
   祝周末快樂!
回復 霜天紅葉 2012-6-9 19:44
新鮮人: 是的,這所學校在解放前是私立振華女中,當時蘇州的大多數私立學校都是男女分校的,如蔣緯國念的東吳附中只收男生,女生另有一個學校稱景海女中。解放后振華女中 ...
謝謝!老鄉對蘇州挺熟。。。我媽媽的姐姐是振華女中畢業的。。。 祝周末快樂!
回復 天涯孤兔 2012-6-9 20:45
霜天紅葉:    祝周末快樂!
   周末快樂!紅葉
回復 霜天紅葉 2012-6-9 20:49
天涯孤兔:    周末快樂!紅葉
   同樂。。。
回復 新鮮人 2012-6-14 01:03
霜天紅葉: 謝謝!老鄉對蘇州挺熟。。。我媽媽的姐姐是振華女中畢業的。。。 祝周末快樂!
關於振華女中,還有一個故事,即費孝通先生因幼時頑皮,他父親就通過各種關係把他送入了振華女中,他也成為振華女中唯一的男生和畢業生。
回復 霜天紅葉 2012-6-19 17:03
新鮮人: 關於振華兒女中,還有一個故事,即費孝通先生因幼時頑皮,他父親就通過各種關係把他送入了振華女中,他也成為振華女中唯一的男生和畢業生。 ...
   所以現在費老是十中的校友,我還挺奇怪,那時咋收男生啦。。。
回復 新鮮人 2012-10-28 02:04
霜天紅葉:    所以現在費老是十中的校友,我還挺奇怪,那時咋收男生啦。。。
費孝通先生對蘇州有特殊的感情,但他在命名蘇南模式與溫州模式時卻是很公正的。一度他曾認為溫州模式優於蘇南模式。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14:2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