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蘇州的城牆(附圖片13張)

作者:新鮮人  於 2012-5-15 06:3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流水日記|已有11評論

關鍵詞:蘇州

在2500多年前,當時就建有水陸城門八座,經歷代的修建,到蘇州解放時實有水陸城門十座。其中最後一座金門還是在民國時期建的,是一座中西格式混合的城門,在1958年全國一片拆城牆之風下,蘇州也拆處了幾大部分城牆,現在能夠看到較完整城牆的有盤門到胥門段;能看到城牆遺址(有土牆,但無城磚)的有南門到葑門段、相門到婁門段、金門到閶門段;擁有古城門的有:盤門、胥門;擁有殘存城門的是閶門;民國后新建帶羅馬風格的城門:金門;恢復重新建設的城門及城樓的:閶門、葑門;擁有完整瓮城或遺址的:盤門、閶門;能夠參觀的帶有水門的城門:盤門(古建)、閶門(重建)和葑門(重建);已無遺跡可尋的城門:相門、齊門、婁門、平門等。 由於當時的吳王 闔閭命備受重用的楚國亡臣伍子胥在蘇州這塊水鄉澤地相土嘗水建成,此城在當時的規模是相當大的,被命名為闔閭大城。從此,蘇州這個後世備受矚目的城市出現了,而蘇州的古城區再也沒有在這闔閭大城上變過位置。也就是說2500年以來,蘇州的總體格局和城市位置都沒有變過,這也是世界歷史上的一個奇迹。
 
    很多人都認為蘇州是小城市,這個觀點本身並沒有錯誤,因為相對於現在很多大都市鋪張地、攤大餅式的圈地擴建,相對於國內很多城市國際化的口號,蘇州無疑是內斂的、是含蓄的、是小巧的、是精緻的。然而蘇州不大這個概念,如今僅僅適合於古城區而已,而很多遊客的足跡也基本走不出古城區,他們並不知道蘇州如今的地域範圍。誠然,即便加上吳中區、新區和工業園區,蘇州和北方城市的地域範圍還是無法比擬的。不過僅就古城區而言,僅就那兩千年以來的城市規模來看,如今的這些城市,有多少在兩千多年前就擁有蘇州這樣大的規模呢?
   
    城池,這是個古老的概念,兩千多年前的夯土圍城,早在五代時期就已改成了磚砌。50年代以前,蘇州的城牆還是連綿的,只是經過了全國性的毀城浪潮后,蘇州的城牆也就成了現在這樣殘缺不全的了。 
 


    蘇州的格局未變,想要沿著2500年的足跡,再次繞城走上一遭,卻也不是什麼難事,倒是想要看到那幾座已經消失的城樓是不再可能的了,而看到歷史上那圍著城市的連綿牆體卻是難上加難。

    蘇州是當年的大城,又是水鄉。擁有地理之便的蘇州,連護城河都修得那般寬闊。蘇州城牆大多都擁有兩條水道,叫做內城河和外城河,這是兩條軍事防禦的溝壑。如今想要完全一睹風采,也只需順著那城河而行就可以了。自然交通工具是必須的,儘管眾說蘇州是小城,但是那周長也不是靠兩條腿走走就能走下來的。在護城之內坐船是一個好辦法,因為蘇州護城河已經建成了一個風光帶,船行其中,不僅可以追尋城牆遺跡,還能飽攬兩岸秀色。只是如果想要零距離接觸、考證,那隻能騎車或者自駕了。

    四個無遺跡的城門簡介:

 


相門,最早叫匠門。在今天的幹將路東部,也就是幹將橋、第三監獄一帶。當年這裡是吳國工匠聚居區,不僅此地開設有諸多工坊而且鑄劍高手雲集。傳說當年幹將鑄劍的地方,就在今天幹將路東部的長風技校之內。後來因為口音問題,變成了相門。現在相門只有一條通途一座大橋。站在鋼筋水泥的相門大橋上,不論左盼還是右顧,入眼倒還都能稱得上是好景。南面,城牆已經毫無遺跡可尋,在其位置上,是蘇州大學的校區,挺立著的鐘樓相當顯眼。北面,在相門到婁門段,城牆遺址尚能尋跡。裸露的土牆上如今綠蔭密密,已無當年的雄壯之態。
 
    護城河的這一段很長,是蘇州古城的東部防護區,南起葑門,北至婁門。幾年前,沿著這條護城河修築了一條馬路,路名和交界的幹將路正好是一對,名喚「莫邪」(MO YE),兩千多年前這兩個名字是一對夫婦,在他們手下鑄出了一對利劍,也叫幹將莫邪,千年後,後人,分別用了兩個交叉的路名來紀念他們。莫邪路依著寬寬的東外城河,路的西面緊貼著河駁,探出了一條長長的木廊,以木廊為依託,修建了諸多小景觀來充實。這就是東部護城河景觀帶。景觀帶也自然而然變成了情侶、老人、孩子的樂園。河面鮮有船隻經過,多得只是掠水而過的夜鷺,或是劈水而行的觀光船。(相門附近可遊覽的景點:蘇州大學內的近代建築、甲辰巷磚塔)

    婁門,在相門以北,位於蘇州古城的東北角。資料上能找到的記載這樣說:「水陸城門各有外、中、內三重,陸城內城門上築有城樓,三重城門之間有空地和閘門,水門三道也有閘門,瓮城將三重水陸城門全部包圍,呈長方形。」只可惜1958年以後,能夠見到的,也就只剩了那段連接著相門的殘存的土牆。當年的勝景,只能在文字上去感受了。
(附近可游:東園,內有城牆遺址;伽藍寺)

    齊門,在婁門以西北。齊門之所以謂齊,恰是因為此門正對的就是當時的齊國。齊國是個大國,但是卻還是屈於吳國的武力,將宗室之女遣吳為質。作為吳王闔閭的兒媳,她還算幸運的,至少在夫君早逝后,吳國還為她在齊門建了一座高高的樓台,讓她遠眺故國。還有一說,齊門是夫差爭霸中原伐齊所走的大門,故得名。不論怎樣得名,這齊門終是和遠在山東的齊國脫不開干係的。

  

古平門久塞,1928年為便利交通重辟平門,1958年拆除。圖為1947年的平門。

   平門,也早早地消失了。古平門很早就廢棄了,後來到了民國,因為交通需要,開闢了一道新的平門,以便溝通城市北面的交通。從蘇州老照片中看,平門也有西式風貌,為兩個並列的高大門洞,無城樓,也無水城門,毀於1958年的拆城運動。很多外地的朋友問我,下了火車就能看到一個城門,那個是否就是平門啊?其實不是的,那個城門是作為一個旅舍建造的,只不過因為造型特殊,再加上地理位置的特別,才經常被誤認。
齊門到平門的觀光帶,以植物景觀為主、假山小品及仿古建築小品為輔,也是只得一看的。只是最近才修建的那座長長的仿古的平門廊橋,是否應景,是否美觀,就是遊人心中見仁見智的事了。

    民國金門與葑門

老金門
金門,位於閶門南,西連石路,東依景德路。這個城門並不是古代留下來的,而是民國年間為了方便交通而開。門的命名帶有風水意味,因為西方主金,取金門名,則有城池牢固堅韌的意思。又一說,城邊有金閶廳,北側已經有了閶門,那麼這個門就叫金門,正好暗合了金閶二字。門完全不同於我國古代的城門,金門無城樓,分一大二小而設,從現在的眼光看,門洞太窄,從當初交通狀況看,這樣寬已經足夠了。城門仿自歐洲樣式,雉堞源自羅馬、門型源自凱旋門,是蘇州保存完好的一座中西兼容的城門。金門是沒有辦法登臨的,只能在城下粗略地看看。

 

葑門滅渡橋

    葑門在古城區東南角。觀賞葑門最佳的角度不是在城樓,而是在城河南岸的滅渡橋上。站在這裡您可以發現,葑門的水陸兩門隨著護城河的拐彎而拋出了一條弧線。淡淡的青磚,玲瓏的城樓,似乎使得這個門丟失了硝煙的氣息,而卻包含了很多優雅。

    在《滄浪區志》上,有對葑門命名的幾種說法。研究者認為:其一,命名是來自浙江的封山;其二,因蘇州地處澤地,當年的葑門外就是河道交錯、湖盪密布,自然就是水生植物的盛產之地。而門外盛產的正是吳地的「水八仙」,這葑字恰恰就是這些水生菰蒲植物的舊時稱謂。翻開字典,咱們可以看到「葑」的多種解釋,最多的,就是關於植物、關於種植水生植物地點的解釋。所以我個人比較偏向第二個答案。志書還記載著相關的一個傳說:闔閭城本無東南門。當年越軍圍吳都,攻城不下,范蠡夜夢伍子胥,命從東南入城。越軍開渠名示浦,伍子胥顯靈以怒濤盪開城垣,有江豚隨濤入城。盪城處闢為城門,即以江豚的別稱為名。後來改稱葑門。(傳說摘錄自《滄浪區志》)

    葑門很重要,曾經的規模也相當大,其月城的外延達到了今天的莫邪路安利橋堍(葑門橫街附近)。元末,朱元璋命大將徐達掛帥,率常遇春等進攻蘇州。吳王張士誠死守蘇州,作為主戰場的葑門,就頂住了朱元璋麾下名將徐達的一次次攻擊。徐達沒辦法,總算在劉伯溫的幫助下,於今天的橫街東頭,築起了一個大大的敵樓,作為進攻葑門的橋頭堡和重火力支撐點,才總算破了城。現在附近的石炮頭地名,就是紀念這個敵樓(樓早已毀去)。

葑門水城門老照片

    從老照片上看,葑門當真可以算是蘇州最具水鄉風情的城門。好在前些年,政府依託尚遺存的那些土牆殘垣,恢復了一段城牆,重建了那個城樓。雖然月城沒了,城外密布的河塘甚至那些茭白、芡實田也早早地變成了一棟棟居民樓,不過傍著這一灣城河,這葑門還能算是一個好景。只是水鄉古城的景緻,只能通過老照片才能感受了。

    葑門的城河也是內外兩道,水門通的就是內城河。想要非常仔細地參觀城門,或是想要再遠些,到殘存的城牆遺跡邊觸摸歷史,那麼就不能坐船了。遠觀上滅渡,近賞到桂花。滅渡就是前面提到的城樓南滅渡橋(此橋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依託此橋已建了一座遊園),桂花,就是位於現今竹輝路上的桂花公園。

     閶門位城西,對應八風中的飉風,又叫閶闔風。閶闔是傳說中的天門,立閶門象徵天門,通閶闔之風,取「天通閶闔風」之意,以克制西邊的楚國,故閶門又稱「破楚門」。這裡「天門」源於「紫宮星象圖」,是「象天」一例。為了接通閶闔之氣,閶門建成樓閣狀,高大巍峨,有詩道:「閶門勢嵯峨,飛閣跨通波。」

  越國與吳國雖地域、文化諸方面頗為相近,卻是世仇。吳城南面的「盤、蛇」二門,用的是十二生肖的方位。越方位處「巳」位,即蛇位,故築蛇門以朝越,蛇門上還製作了一條象徵越國的木蛇,蛇頭向著西北,象徵越國臣服和朝拜吳國。吳國處於辰位,故在城南又設蟠門,城上刻木蟠龍,面向越國,象徵吳國征服越國。后改名盤門。

  吳國北面還有一個敵國是齊國,所以在城北設齊門,涵義是征服齊國。后在旁邊設平門,表示平定齊國的決心。公元前505年,伍子胥率兵從平門揮師北上,終於打敗齊國,凱旋時即是從平門入城的。

  至於其他各門,似乎不具有上述幾門的戰略上的象徵意義,但也是各有來歷。匠門,因曾是各種手工工匠聚居之地而名。據傳吳王闔閭曾命鑄劍高手幹將於此設爐鑄劍,故又名幹將門。后稱「相門」是音的轉變。古門在宋初被填塞。

蘇州伍子胥修的8個的古城門都有水陸城門,獨此門無水城門,相傳為春申君所拆,清初重建門樓后題「姑胥擁翠」額。此為胥門老照片。

  胥門,即姑胥門,因姑胥山得名。相傳伍子胥宅在此,死後又懸頭於此門,而且伍子胥築城時將耨米造成磚,埋在城牆內,死前叮囑家人。必要時可取出食用,越滅吳后,吳地區曾一度發生飢荒,蘇州老百姓賴以渡過此艱難時期,老百姓為不忘這位老將軍,故稱胥門。

   據民國三年《重修萬年橋記》:「出胥門迤西北數百步,有萬年橋焉。舊名釣橋。」釣橋,就是弔橋,吳語音同,一個著眼於形狀,彷彿懸釣者的魚竿,一個著眼於功能。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0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0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1 個評論)

回復 總裁判 2012-5-15 06:43
能夠了解蘇州的、未在蘇州生活過的異地人,是讀書人,文人,而即便是在蘇州做生意還跑來跑去的那些人,要緊的是盯住流通貨幣,以前還最要緊的是要有全國糧票。
回復 懶懶貓 2012-5-15 06:44
板凳!

看蘇州美文
回復 總裁判 2012-5-15 06:46
前15年在河邊有新發現的完整城門與城牆,是因為是城建時推倒舊房子,發現背靠的原來是古城牆,現在變成了公園。我去過。
回復 新鮮人 2012-5-15 07:26
總裁判: 前15年在河邊有新發現的完整城門與城牆,是因為是城建時推倒舊房子,發現背靠的原來是古城牆,現在變成了公園。我去過。 ...
那個公園就是桂花公園,當時那裡幾乎是外地人(現在的新蘇州人)集居區,那時蘇州移民已開始增多,但蘇州經濟還不夠發達。因此不像現在,新蘇州人和蘇州老居民享有同等的社會保險和公平待遇。所以真正的社會公平,必須有一定的經濟基礎。蛋糕太小,沒有辦法分配得十分公平。
回復 藍天綠地 2012-5-15 08:23
你不說我還真不知道!蘇州 好地方呀!
回復 總裁判 2012-5-15 08:47
嗯嗯。我想最早都是蘇北人,撐船到繁華之地蘇州,能掙到錢就不走了,慢慢就在岸邊搭搭棚戶,反正靠著大牆,然後年長時久,慢慢地就形成片屋。至少150年前。
回復 新鮮人 2012-5-16 07:19
總裁判: 嗯嗯。我想最早都是蘇北人,撐船到繁華之地蘇州,能掙到錢就不走了,慢慢就在岸邊搭搭棚戶,反正靠著大牆,然後年長時久,慢慢地就形成片屋。至少150年前。 ...
是的,但現在的新蘇州人已不都是民工了。集中了不少國內精英,他們大部分不在老城區工作。多在蘇州新區及蘇州工業園區。這兩個區域每個都比老蘇州城區大。但那裡沒有老蘇州的魅力。
回復 總裁判 2012-5-16 08:39
那邊有個人工湖,開挖的時候,我去看過。後來聽人家講,有好一番風光綺旎呢。
回復 我們的元首 2012-5-16 15:15
歷史的腳步
回復 華盛頓人 2012-5-17 09:09
喜歡看新鮮人談故鄉,愛故鄉的人才會愛國,如果連故鄉都不愛,怎麼可能愛她(她)的國家昵???
回復 新鮮人 2012-6-4 00:55
華盛頓人: 喜歡看新鮮人談故鄉,愛故鄉的人才會愛國,如果連故鄉都不愛,怎麼可能愛她(她)的國家昵???
同意這個觀點。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02:3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