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時間特別喜歡村上春樹的作品。記憶最深的是「挪威的森林」。其中很多片段思想曾陪我渡過一段艱難的時光,至今仍深思不倦。。。
關於文字
人的情感思想其實是非常複雜的,有時文字的表達總是顯得蒼白無力。文章這種不完備的容器只能表達不完備的思想,避免失望的唯一辦法只能是充分認識這一現實。
關於意義
世界本身是沒有意義的。要尋求意義,只能向人本身去尋求。
我曾經因為所謂意義的失落而茫然。然所謂意義,不在於你追求什麼,而是你需要什麼。只有需要的真實的已經得到的才是有意義的。
關於希望
對待最棘手的事情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耐心。不放棄希望,把相互糾纏的線索一一理出頭緒。無論事態看上去多麼令人悲觀,也必定在某處有突破口可尋。倘若周圍一團漆黑,那就只能靜等眼睛習慣黑暗。
關於性愛
在村上的筆下,性是一種自然的親密的交流方式,是一種情感上相互需要的表現。在眼前傳媒高度發達而交流日見貧乏的世界里,性的交流不僅僅是肉體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是人類這種不完滿的動物不完滿的交流方式中最深入的一種。 對於性的認可也是對人性本身認可的一種表現。在村上的筆下的性,並非原始慾望的驅動,而是高度情緒化的精神需要的表現。
關於遺憾
「當然我很遺憾,遺憾未能得以參加你同直子的喜慶婚禮。然而歸根結底,又有哪個人能明白什麼算是喜慶呢!因此你無須顧忌誰,如若你認為可以獲得幸福,那就及時抓住機會!以我的經驗來看,人的一生中這種機會只有兩三回,一旦失之交臂,一輩子都將追悔莫及」。
關於死亡
本月死時,我從他的死中學到一個道理,並將其作為大徹大悟的人生真諦銘刻或力圖銘刻在心。那便是:「死並非生的對立面,死潛伏在我們的生之中。」
實際也是如此。我們通過生而同時培育了死,但這僅僅是我們必須懂得的哲理的一小部分。而直子的死還使我明白:無論諳熟怎樣的真理,也無以解除所愛之人的死帶來的悲哀。無論怎樣的哲理,怎樣的真誠,怎樣的堅韌,怎樣的柔情,也無以排遣這種悲哀。我們惟一能做到的,就是從這片悲哀中掙脫出來,並從中領悟某種哲理。然即使領悟后的任何哲理,在繼之而來的意外悲哀面前,又是那樣地軟弱無力。。。
關於人生
縱令聽其自然,世事的長河還是要流向其應流的方向,而即使再竭盡人力,該受傷害的人也無由倖免。有時候你太急於將人生納入自己的軌道,假如你不想進精神病院,就要心胸豁達地委身於生活的河流。所謂人生便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