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熊卓為事件醫院的沒有責任和責任

作者:cadillac  於 2009-11-7 10:4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與Cadillac同行|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2評論

前些天北京一所醫院有人死了,鬧得沸沸揚揚。俺這個帝國主義的狗特務不大了解內情,不過按照雙方披露的而雙方也沒有爭議的情況來看,按照俺道聽途說的有關「醫療事故」和醫學常識來看,醫院沒有什麼責任。

俺以前也吹噓過認識不少中國的、外國(加拿大)的醫學界的大小頭目。以至於回國腐敗,吃飯的時候偶遇隔壁有衛生部的「領導」,還被人抓去介紹介紹和「領導」握握手,說這就是誰誰誰和誰誰誰的什麼什麼。俺就老嘀咕這種事,不要錢的飯就是難吃啊。俺又不吃衛生戰線的飯,感情是被當展品了。當然也可能是俺的洋奴思想作怪。在多倫多和那麼多洋教授、洋醫學領導們坐在一起吃自助餐瞎聊就沒有意見。洋麵孔生一點。

俺既然吹噓「聆聽」過不少頭目的講話,關於死人、「醫療事故」的故事自然也不少。俺的一位親戚在某一級高評委、葯評委和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裡混飯吃,也時常作為編委被抽到審議將要發表的專業文章。俺理解,能在高評委乃至作為論文評委裡面混飯在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才有權威。醫學本身是很複雜的,外行人搞不清楚。而行內人對高評委委員,也就是決定誰能當副教授、乃至教授的,的有意見,除非誰不想在這一行向上爬了。這種自給鑒定自己,今天你鑒定我,明天我鑒定你的黑箱操作,也許也算是「黑幕」吧。

以俺聆聽的經驗看來,醫生和醫院應該沒有責任。因為如果醫院或醫生有責任,這件事就不會捅到媒體上了。真正的醫療事故,像紗布、手術刀留在病人肚子里什麼的;哪怕是有爭議的,本來可以避免的,如急診病人輸液時鉀不平衡導致死亡的,醫院捂都捂不及,而且私了的金額都非常巨大。而且如果醫院或醫生的行為有什麼瑕疵,以這所小醫院的地位,還勞動不了衛生部(對外也就是代表國家)發聲明力挺幫著捂蓋子。所謂改病歷問題,也是不了解(國際)醫療制度的曲解。醫囑特別是急救通常都書寫得不規範,需要整理才能成為病例,兩者不完全一致是平常的事情。

既然沒有責任,為什麼事情又能夠鬧得那麼大呢。在俺看來,這首先是中國的醫學界缺乏對人民群眾進行正確醫學觀念教育。而其中最重要的觀念則是,人總是要死的。這麼說也許很殘酷。對於身體感覺還健康的人來說,至少還可以幻想有病的時候醫院能夠成為生命的守門員。忽然告訴他們醫院不總是靠得住的,是個很大的精神打擊。然而事實就是如此。就拿社會上某些人崇尚的西醫而言。西醫院早年就是個給你水喝、給你麵包讓你等死的地方。很多時候辦在教堂附近,死了以後身後事也就一起辦了省得倒騰來倒騰去。時至今日,醫療界也是最「霸王條款」的地方,進了醫院沒有任何「保障」,所有的法律及實踐都是幫著醫院開脫的。你不簽「認死狀」,走遍天下都不會有醫院給你「治病」。

對很多人來說,死亡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如果不是最可怕的。俺喜歡登山,每次去那些地理上的極高山瞎混時,都能碰到死人的事情。說起來都是那天還串帳篷聊過天的,今天在山上突然倒下就不行了。說真的,當屍體從你身邊抬過的時候,第一次經歷的你不腳軟算你本事。在人類社會的文化中,死亡無論再好看,也被賦予了黑色的符號。能夠面對死亡的人,多是被賦予了某種神秘的色彩。這也是為什麼醫生受人敬畏的原因。對絕大多數人而言,死亡還是不見得好。這也是為什麼絕大多數人見到親人的遺體,都是美化了的。什麼叫七孔流血,什麼叫內臟液化了,什麼叫腦袋開花。

心肺復甦術很有爭議。我們的新聞媒體總是充斥著如何英勇救人如何緊急搶救心肺復甦乃至心臟停跳多少分鐘后將人救活;我們的電影電視出現急救死亡的最後一幕總是醫生連續多少次電擊病人心電圖仍然是一條直線等等。事實上,據一位在幾個部委掛號的急救專家和俺講,大多數心肺復甦術「救活」的人都活不過幾個月。人體運作有其自己的規律;作為億萬年進化的勝利者,停止運作肯定有其理由。心肺復甦術本身對彌留的病人(病人心跳停止大腦及神經系統並不即時死亡,要缺氧多久才能造成不可逆的傷害)造成巨大的傷害和痛苦。整個人體能夠被彈起,斷幾根肋骨那是常事。所以心肺復甦術很有倫理的爭議。如果是年輕人還好說,即使屬於能活下來的少數能活下來畢竟是好事;對很多年紀大的人而言,乾脆簽署醫囑萬一自己失去知覺授權醫生臨機決斷不採用心肺復甦術(沒有授權,死前多受點罪是預設的)。

其實對一個年紀大的病人(據說病人的母親已經90多了)動手術本身就有很大的風險。無論是什麼「小手術」,術后風險都很大。如果不是因為不動手術風險更大,一般都不會有醫生決定做。特別是病人本身也有醫學常識。醫生和醫院不會透露病人的隱私,但從常理推測病人其實本身已經相當危險。最廣為中國人知的事例就是周恩來晚年的癌症。總有人指責為什麼不早動手術。但是即使這些專家自己也沒有把握手術究竟能延長還是縮短病人的預期壽命。事實上,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手術總是很痛苦的,如果一次手術只能延長病人幾個月的壽命,做手術本身也就有倫理的問題。病人也許可以不知道,但醫生絕對應該清楚手術刀下的死亡率是多少。每當醫生拿起手術刀的時候已經知道這個病人很難救活的時候(將要面對又一次「失敗」又一具屍體),總是令俺肅然起見。

話說回來,責任是一個問題。事情能不能做得更好是另一個問題。和「大醫生」聊了那麼多天,俺覺得,越是「名醫」,越強調醫德,越強調醫患關係,而不是醫術。人每天都在死,但也有不少是親屬感謝醫生的救助。這和醫生的素質,醫院的制度和醫院的傳統都有著關係。名醫大多不再需要值夜班,俺的親戚當中卻都不乏半夜凌晨被緊急呼回醫院的事例。當病人進入病危時期,病人家屬從四面八方被召來焦急地等待,哪怕是再卑微的小人物,這時候如果一位如雷灌耳的大醫生趕回來參與搶救,病人離去后也能夠參與安慰家屬,對病患家屬而言,對同病區的病友而言(昨天還談笑風生,今天病床就空了),都是巨大的精神安慰。也許可以說這也是在演戲,也可以說是變相的廣告,但是也可以算是人性的光輝。所以為什麼有些醫院病人趨之若慕,在病人之間口碑很好,就不令人奇怪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leahzhang 2009-12-26 09:26
好文章,有說服力。
回復 cadillac 2009-12-26 10:45
leahzhang: 好文章,有說服力。
謝謝支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8 18:23

返回頂部